顾砚陪侍着太子回到别业时,夜幕已经垂落下来。
两人一后一前进了花厅,太子挪开帐册上的镇纸,看着那张随便折了两折的熟宣上写着的世子亲启四个字,捏起来递给顾砚。
顾砚展开,一目十行扫过,将纸递给太子,笑道:“她担心牛车前。”
太子接过,看了眼,笑道:“这笔簪花小楷确实很不错,抄书够用了。”
将几行字看完,太子笑道:“这是她的推测,还是你跟她提过?”
“没提过,牛车前被挑过去整理总帐这事儿,我也没想到。”顾砚笑道。
“她说这些帐要五六个帐房才能做得了,杨启山审出来,说一共七个人?”太子将那张纸递给顾砚。
“嗯,拿住五个了。”顾砚顿了顿,看向太子道:“要不,把最近半年点检所的帐目拿给她看看?
“牛车前借口有择床的毛病,换了床得一个月睡不好,他们这才让他回去睡觉,除了睡觉,别的时候都在丝绸行那间帐房里,我一直担心他们在丝绸行里动手,那里没办法多放人手,要是能知道什么时候牛车前什么时候做完帐,就好办多了。
“他们要动手,肯定是在做完帐之后,一天两天的功夫,再怎么也能盯住了。”
“嗯。”太子点头,“你打算什么时候收网?”
“等这些帐对出来,杨启山那边押送过来的几个帐房也该到了,先把丝绸行这一网收上来。最好在他们动手除掉牛车前之前。”顾砚笑道。
“嗯,差不多该收网了,赶紧把银子找回来,拿给他们用,省得他天天念咒一般跟我念叨,真是让人头痛。”太子一脸无奈的指了指站在花厅外灯笼下的文彬。
顾砚失笑。
………………………………
隔天早上,长案多了份顾砚的回信,以及靠长案放着的一个半人高的大箱子。
李小囡打开箱子,看着箱子里满满当当的帐册,抽了口凉气。
她可真会给自己找麻烦啊!
李小囡把往别业去的时辰往前提了两刻钟,天不亮就坐车赶往王府别业,天黑了再从别业出来。
忙了半个多月,这一天又收到一卷数符,核对好一张透明竹纸,李小囡再次给顾砚留了张字条。
牛车前已经核对到半年前的帐目了。
第182章 大宴宾客
太子爷驻跸平江城,四处巡查了将近一个月,看起来颇为满意,准备借睿亲王府别业,赐宴平江府和临海镇九品及以上的官员及眷属。
太子爷一句话吩咐下去,整个别业立刻紧张忙碌的简直要沸腾起来。
这场赐宴,太子爷就是张嘴吩咐了一句,这从头到尾的活儿,就全在别业诸人身上了。
别的不说,就一个九品及以上官员和眷属,这个九品,退养在家的算不算?像丝绸行等官行会长这样的虚衔算不算?封赠的虚职呢?这得请示下,可请示下之前,先得列好清单,在职的的多少人,退养在家的有哪些人,哪些人有哪些特殊情况。
还有眷属,该怎么算?肯定有不少人家想把闺女带过来,毕竟,他们家世子爷还没定亲呢,太子爷也只有一位正妃,万一呢,对吧?
要是许带闺女,那母亲妹妹行不行?
别业总管事洪伯忙得头大如斗。
尉学政的媳妇符太太接到顾砚一封手书,连行李都没带,立刻就带着两个小闺女先启程赶往平江别业,一群管事婆子留在后面急急忙忙收拾好行李,天都黑了,挂起灯笼装好箱笼,赶紧启锚,紧随其后赶往平江城。
太子爷请了女眷,这女眷肯定得有人招呼照应,符太太这位舅母责无旁贷。
太子爷要请客这件大事,连梅姐都听说了。
晚饭吃烙饼,梅姐炒了黄豆芽,韭菜鸡蛋,酱肉丝,咸鱼撕成条拌老黄瓜,又炒了一大碗鸡蛋肉酱。
阿武拎过一张饼,先抹了一层酱,再放上黄豆芽酱肉丝,咬着卷饼,看着李小囡。
李小囡慢条斯理的撕了半张饼,放上黄豆芽,再挟些咸鱼拌黄瓜丝,仔细卷起来,咬了一口。
“太子爷要大宴宾客呢,你们都听说没有?”阿武扫了一圈儿诸人,目光还是落在了李小囡身上。
李小囡专心咬她的饼,好像没听见。
“肯定听说了,这事儿还有人不知道?早上我去买菜,那些卖菜的都在说这事儿,一个两个那样子,好像她们人人都拿到请帖了,就数她们知道的多!”梅姐啧啧。
“别业传了话,要了多四五倍量的皮蛋,咸蛋倒没多。”李玉珠笑道。
“学里都在讲这事儿,山长高兴坏了,他正九品,说已经接到府衙传话了,让他准备好。洪二哥说山长满脸的红光比大红烛的光还要明亮。”李学栋一边说一边笑。
学里从先生到同学,全都在议论这事儿,还有人传说府学的学生都能去,还说太子爷要当面考较学问呢。
“阿囡,你去不去?”李学栋转头问专心吃饼的李小囡。
“我去干嘛?我又不是正九品。”李小囡怼了句。
“那也是。”李学栋笑起来。
“你怎么能不去?你跟世子是朋友!”阿武急忙伸头道。
“你想去啊?”李小囡斜瞥着阿武。
“那是太子!这么大的事儿,大家肯定都想去,是吧?”阿武将饼挥了半圈。
“我不想去,我最怕吃席。”李玉珠笑道。
“我可没空,明儿一早跟大堂嫂出去这一趟,得在外头住一夜,这样的宴席,肯定都得穿绸子衣裳,那得多少银子?我不想去!”李金珠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