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会儿,京城应该已经有人收到平江府递过去的书信了,咱们抄检了江南丝绸行和海税司,京城那些人会怎么做,使出什么手段还不知道,可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京城那边会怎么样,江南又会怎么样,才是咱们要面临的难题。”顾砚声音低低。
“庞相公一向主张对外怀柔而非用兵,海税司所收税银用于北方军费,不得挪用,又是国策铁律,重振海税司,庞相公不能说什么,可若是因此而致江南织坊凋敝。”
太子的话顿住,片刻,叹了口气。
“我的想法,先从人命案入手,特别是这几桩谋杀点检所官员的案子,先扔出去看看动静。”顾砚垂眼道。
“嗯。”太子沉吟片刻,点头。
………………………………
李小囡从郭巷回来,离新家还有一射之地,被石滚的小厮拦住,请李小囡上了另一辆车,走没多远就停下了。
李小囡下了车,几步外就是跳板,跳板伸向一艘看起来十分朴实的大船。
顾砚坐在船舱里,正在看铺在桌子上的一张图,听到动静,没抬头,勾了勾手指。
李小囡走到桌子边,伸头看那张图纸。
“看出来这是什么了?”顾砚用手指点了点那张图。
“谁家宅子?跟我们家挺像。”李小囡看着那张建筑工笔画。
“这就是你们家!”顾砚嫌弃的哼了一声。
“你让人现画的?你画这个干什么?”李小囡伸手将工笔画转到正对着自己,仔细看。
“看看你家新宅子。”顾砚示意石滚把图纸拿走。
“你最近这么闲?”李小囡看着石滚收走图纸,端上茶水点心。
“不闲,很忙。”顾砚将放着一只麻糬的碟子推到李小囡面前。
“我也很忙。”李小囡挟起那只小小的麻糬,仔细品尝。
“我明天一早启程,陪太子爷往南巡查,你要是有什么事,就让阿武去别业找晚晴,要看书什么的,让阿武送你过去就行。”
顾砚看着李小囡吃完了麻糬,倒了杯茶放到她面前。
“还有,你哪天空闲了,去一趟临海镇,找黄显周说说话儿,我看他最近忧心忡忡,他跟我没话说,你替我去问问他,记着留个心眼。“顾砚接着交待。
“好,问问他为什么忧心忡忡?你担心什么?”李小囡问道。
“海税司的案子都在他手里。”顾砚没正面回答。
李小囡噢了一声,“那我明天就去。”
“你家这新宅子还不错,让阿武和王雨亭搬过去跟你一起住。”顾砚接着道。
李小囡斜瞥着顾砚,没说话。
“那间茶坊下个月就要赚钱交帐了,阿武她们再住在那里,每个月的房钱伙食钱草料钱都要按实收钱,肯定比住你家贵多了。”顾砚微微欠身,看着李小囡,认真道。
李小囡无语的瞪着顾砚。
“我得回去了,黄显周那边要是有什么你觉得要紧的事,写封信交给晚晴,没什么事就等我回来。”顾砚再交待了句,抬手指示意李小囡可以走了。
李小囡用一声哼代替答应,站起来往外走。
第194章 忧心的杨五爷
要搬家这事儿,顾砚只是知会一声,李小囡回到家时,阿武和王雨亭连带两匹马一头骡子,已经搬进新宅子,安顿好了。
新宅子偏出来的头一进院子后面,是一个小小的马厩,能养五六匹马。
李小囡看了一圈,拍了拍阿武那匹高头大马,背着手进了正院。
现在,她们家也算有马有车有厨娘有保镖的大户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李小囡就和阿武一起,赶往临海镇。
顾砚那么郑重其事的交待她,黄显周这个忧心忡忡必定不只是忧心忡忡,她知道临海镇这桩大案到底有多大,顾砚交待的这件事既重要又紧急。
李小囡那辆半旧桐木小车夹杂在进出临海镇的车流中,先去了堂翁翁李士宽家在临海镇的铺子,和二堂婶一起吃了饭,歇了一会儿,和阿武一起出来,沿街逛着,顺手买了两包点心,拎在手里,去了码头。
黄显周已经搬到戒备森严的码头军营里去了,李小囡还是先去了码头中间那座显眼的临时棚子,冲笔直站在棚子门口的兵卒欠了欠身,笑问道:“请问姚先生在吗?我姓李。”
没等兵卒答话,帘子掀起,一个神采飞扬、生机勃勃的年青将军从棚子里出来,走到李小囡面前,上上下下打量着她,咧嘴笑道:“你家在平江城?行四?”
“是杨五爷吧?”李小囡曲了曲膝。
“你怎么知道我姓杨?谁告诉你的?”杨启帆头微微前伸,一脸兴奋。
“是四娘子。”李小囡瞥着杨启帆那一脸的兴奋。
“四娘子?她跟你说我?你们说我干吗?”杨启帆意外的一怔,又有些失望。
“说你变了不少。”李小囡看着杨启帆。
杨启帆眉毛扬起,狐疑的看着李小囡。
“我找黄先生,在不在?”李小囡指了指棚子。
“在那边,我带你过去。”杨启帆指了指远处的军营,“你跟四娘子交情不错?她说我哪儿变了?吃饭响?粗鲁了?”
“算不上交情不错,我跟她没见过几次,应该是没话找话才说到你吧。”李小囡委婉的回避了杨启帆的问题。
“四娘子那样的人,没话找话也是找诗啊茶啊花啊草啊学问什么的,她能找的话题多得很,肯定不会跟不熟的人背后论人。”杨启帆斜着李小囡。
“诗啊茶啊我又不懂,我跟她说话都是没话找话,是我找的话题,说到太子爷在别业,平江城多了不少驻军什么的,就说到你,顺口说了一句两句而已。”李小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