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吾家阿囡(424)

“照我看,倒不是为了铲出什么,只怕真是为了做学问,看看哪些人是真正通实务,能耐下心关注民生吏治,不是只会写诗做赋。”周沈年已经理出了思路。

“怎么讲?”葛先生欠身往前。

“这趟从京城过来,世子爷召了潘家那位叫潘世易的入幕门下。”周沈年也压低声音。

葛先生急忙点头,潘世易是领了份王府长史的衔儿从地方小县转到世子爷身边参赞的,这是大事儿,他不但知道,还知道的不少。

“潘长史的长处先生必定知晓,就是精通地方政务,庶务。如今,世子爷很看重这个。”周沈年道。

“那这作业,也不能……是吧?”葛先生摊着手。

“这话怎么说呢。”周沈年一副极其为难的模样,“一来,现在世子爷确实极其不喜空谈风雅什么的,二来,世子爷身边缺人哪,特别是在这江南。

“前一阵子我走了一大圈,就是奉了世子爷的吩咐,看看有没有可用的人。”周沈年看着葛先生道。

葛先生慢慢点了点头。

听周先生这么一说,这事儿就顺理成章了。

“世子爷就快回来了,先生?”周沈年看向葛先生。

“既然来了,总得请个安,正好,秋赋的事,当面跟世子爷禀一声。”葛先生明了的笑道。

第336章 强制野营

刘静亭被紧急召了回来。

顾砚特意早点赶回了平江别业。

李小囡向顾砚借人急召刘静亭回来,顾砚没能问出来什么事儿,就让人看着刘静亭的行程,赶在刘静亭赶回平江城的时候,提前回到了别业。

李小囡进到二门内的临水堂时,顾砚已经坐在临水堂内,翘着二郎腿喝着茶了。

刘静亭起身见礼,李小囡直接站着说话,“你见过去棉子吗?都是一个一个用手摘。”

刘静亭点头,“都是用手摘。有别的办法?”

“嗯,可以做个小工具,很简单,有木匠就行。”李小囡答道。

“能快多少?”刘静亭问道。

李小囡想了想道:“最简单的一种,至少以一抵十吧?或者二十,三十,也许能更多。”

“也像上次那样的东西?”刘静亭又问了句。

上次的东西巧妙极了,好极了,可要做出来也难极了,贵极了。

“上次的东西太难了,这个简单,简单极了。”李小囡明白刘静亭的意思,她已经吸取教训了。

“别业就有极好的木匠。”顾砚接了句。

“别业不行。我让你回来,不是为了做这个东西,是为了这个东西做出来之后怎么卖出去,非常简单,但凡巧手一点的木匠,看看就会了,我还有一种稍微复杂责一点儿的,但能顺便把皮棉里的脏东西也清除出去,也更快。”李小囡没看顾砚,只冲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别打岔。

刘静亭下意识的瞟了眼顾砚,想了想道:“现在,提综织机生意做的最大的是洪家,要不,让洪家去做,咱们占股?”

顾砚想说话,忍住了。

“嗯,好。简单那种,只要木匠就行了,怎么便宜怎么做,稍微复杂那种得用铁匠,会贵一些,这两种卖出去要是有人仿制,随便他们仿。”李小囡道。

“后面是不是还要别的好东西?”刘静亭问道。

“嗯,纺线也要去看看,应该也有能改进的地方。”李小囡道。

刘静亭眼睛亮闪,他这一阵子查看下来,细布的价钱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纱线的价格太贵了,不是因为缺棉花,而是因为从脱籽到纺成能织细布的上好纱线的过程太费人工,太贵太慢了。

“要是去籽和纺线上能快上一倍,细布的价钱就能下来两成。”刘静亭笑道。

“快一倍肯定不止,先从去籽起,织布也太慢,也得改,一步一步来。“李小囡笑道。

“今天……”

“今天太晚了。”顾砚打断了刘静亭的话。

“在下是说,今天我先去一趟昆山县,明天我再过来……”

“你明天等在昆山县,明天一早我陪阿囡过去。”顾砚道。

“是,那在下这就过去昆山县。”刘静亭看向李小囡,见李小囡点头,和顾砚拱手,告退出去,急忙赶往昆山县。

看着刘静亭急步出去了,李小囡旋身转向顾砚,“你那么多大事,怎么这么闲了?”

“我的大事都泥泞着呢。”顾砚说着泥泞,却没太多烦恼。他的大事该放的饵料都放出去了,现在要耐心等着。

“那你明天跟我一起去吧。”李小囡笑道。

第二天,李小囡和顾砚赶到昆山县外的洪家木作坊时,洪老太爷和从洪老爷手里接管了木作坊的洪三爷,李士宽和李文儒,刘静亭都已经等着了。

木作坊内打扫的干净无比,工匠们都新梳了头,换上了最体面的衣裳,一东一西垂手站成两排,工匠们中间,各种工具、软硬木料摆放的整整齐齐。

进了木作坊,石滾指挥着两个小厮放下一张交椅,顾砚坐下,挥手笑道:“我今儿清闲,过来看看热闹,你们忙你们的,就当我不在。”

李小囡过去看了看那堆木料,招手叫那些工匠,“你们过来些,看看这两张图。”

晚晴和雨亭一人拉开一张图。

工匠浑身拿捏的挨个上前去看,有的扫了一眼就摇头退后,有的转着头看来看去,一脸茫然,有的看的拧着眉,也不知道就嫌弃图画的不好,还是有所悟。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木匠拧着眉呆了一会儿,看向洪三爷道:“三爷,小的想再看看。”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穿越兽世:兽夫宠妻请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