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椒殿深锁薄情种(24)+番外

作者: 实颖 阅读记录

她低下头,瞟了眼蹀躞带上的精美刀子,“不论如何,还是多谢你,何况你还救了我一命……”

“行了,”晁丹一个鲤鱼打挺从坐榻上跳起来,“你再写下去,大明寺的俗讲就散了。”

“来得及,我先去换件衣服。”她终于放下笔。

晁丹笑着点点头,迎着门外的太阳伸了个懒腰。

大明寺戏场,高座上的和尚讲完一段六道轮回的经变故事,台下挨山塞海的听众窃窃私语指手画脚,有妇人甚至以袖拭泪,朝台上扔钱。

晁丹和赵濯灵到得晚,只能站在后排,很快,赵濯灵面露不耐。

被拽出人群后,晁丹不解:“现在就要走?”

赵濯灵摇了摇头,“这一段我都听过不下十遍了。”

“我倒是第一次听。”

“真的?你不是在江湖中长大吗?连俗讲都没听过?”她抬头望他。

“儿时看过一两次,记得是目连救母的故事,”晁丹莫名一笑,“被巫女收养后,就再也没去过佛寺和道观了。”

赵濯灵认真思索道:“扬州虽富,到底不是京城,胡人不多,也没有正经祆祠。”

他无所谓地耸肩,“反正我不是祆教信徒。”

“你来扬州这些日子,可有什么不习惯的?比如不服水土?”

晁丹摆摆手,“放心吧,从小别人就说,把我放在荒漠里都能活。”

路过几匹快马卷起一阵黄尘,他立刻侧身挡住赵濯灵,挥了挥眼前的余尘,“这么早就出来,你现在想去哪儿?”

赵濯灵灵机一动,“我们去庄子吧?过几日是秋社,家人昨日就赶回去准备了。”

“怪不得刚刚老夫人他们都不在府里。”

“我上次参加社日还是十年前,要不是听说今日大明寺住持亲自开俗讲,我昨日就跟着回去了。”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

二人解了缰绳,直奔南去。

第11章 思念

八月初,天气正是秋高气爽,蓝天高远澄澈,万里无云。徐徐秋风下,稻田里金浪荡漾。二人一路走一路欣赏途中风光,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竟耗了大半日。前往赵家庄园需穿过整个村子,一到村口,赵濯灵就下了马,牵马朝人群走去。村口的空场聚了不少人,男女老少都有,看有生人进来,不约而同地停下手里的活,视线齐刷刷聚过来。赵濯灵也不慌,径直走到中间的拄杖老者面前揖道:“老丈安好,您还记得赵家三娘吗?”“三娘?”周围人窃窃私语。“赵三娘?”老者凑过来耳朵,似乎听不清楚。“正是晚辈,经年未归,老丈认不出我了吧?”赵濯灵提高音量。谁知老翁左膝一屈,右腿也跟着弯下,双掌还撑着杖头,嘴里念道:“小老儿见过女史。”其他乡民见状,纷纷跟着下跪,懵懂稚子也被家人强按下。赵濯灵连忙扶住老者,“快请起,我已辞官卸任,受不得此拜。”老者固执地跪下去,“女史虽然辞官,但有告身封号,我等岂有不拜之理?”赵濯灵无奈地看了眼晁丹,说:“既已拜了,大家就快起来吧。”众人见老者依言起身,便站了起来。“这是我在京城的朋友,晁郎君,”赵濯灵介绍身边人,又看向晁丹,用官话道:“老丈是我们村的社正,姓王。”老翁点点头,“晁郎君既是女史的朋友,就是村里的贵客。”晁丹勉力辨识扬州话,“晚辈不敢,不请自来,叨扰了。”乡民们并不常见胡人,都有些新奇,盯着他打量,好在晁丹不拘小节,不仅不别扭,还笑呵呵地看着他们。“哎——”王翁摆摆手,“明日秋社,晁郎君留下来过节吧,乡下没有什么好酒好饭招待,郎君可别嫌弃啊。”“怎么会?”晁丹递了个眼神给赵濯灵,“那晚辈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赵濯灵看着场地上的“神树”和新坑问:“老丈是在准备祭神吗?”“是啊,带大家打扫场子、挖坑、排祭品,可不能出一点儿差错,接下来一年的收成全看明日的社神和稷神了。”赵濯灵颔首,“那我就不打扰大家了。”“好,好,女史请自便吧。”老翁亲自送赵濯灵往外走。村里十分热闹,…

八月初,天气正是秋高气爽,蓝天高远澄澈,万里无云。徐徐秋风下,稻田里金浪荡漾。二人一路走一路欣赏途中风光,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竟耗了大半日。

前往赵家庄园需穿过整个村子,一到村口,赵濯灵就下了马,牵马朝人群走去。

村口的空场聚了不少人,男女老少都有,看有生人进来,不约而同地停下手里的活,视线齐刷刷聚过来。

赵濯灵也不慌,径直走到中间的拄杖老者面前揖道:“老丈安好,您还记得赵家三娘吗?”

“三娘?”周围人窃窃私语。

“赵三娘?”老者凑过来耳朵,似乎听不清楚。

“正是晚辈,经年未归,老丈认不出我了吧?”赵濯灵提高音量。

谁知老翁左膝一屈,右腿也跟着弯下,双掌还撑着杖头,嘴里念道:“小老儿见过女史。”

其他乡民见状,纷纷跟着下跪,懵懂稚子也被家人强按下。

赵濯灵连忙扶住老者,“快请起,我已辞官卸任,受不得此拜。”

老者固执地跪下去,“女史虽然辞官,但有告身封号,我等岂有不拜之理?”

赵濯灵无奈地看了眼晁丹,说:“既已拜了,大家就快起来吧。”

众人见老者依言起身,便站了起来。

“这是我在京城的朋友,晁郎君,”赵濯灵介绍身边人,又看向晁丹,用官话道:“老丈是我们村的社正,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