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此案与君无关(探案)(151)+番外

作者: 司勿念 阅读记录

皇帝缓缓抬头,看了李长曳一眼。

她依旧站得笔直,目光垂敛,神色沉静,像极了当年的那个人。

那个人也曾站在宫阶下,说她要走出去,去看山河万里、人间烟火。那时他不敢,她笑着走了,非常干脆。

再见时,她已经从一个人,变成一条路,路上尽是骨灰,而她站在尽头,说她仍愿意再走一遭。

他闭了闭眼,复又睁开,低声说道:

“李长曳。”

李长曳上前一步:“臣在。”

皇帝问:“你的想法呢?”

李长曳道:“臣的母亲,行走在山河之中,所至之处,皆为她心中天下。臣也愿如此,不愿拘于朝堂章程、印绶冠冕之下。”

“只愿脚踏大地,不拘束于一方天地。”

她神色沉静,话语中既无叛意,也无退意,不过是忠于自身信念而已。

皇帝看着她,一时间仿佛又看见当年的那个背影。

“师姐啊……”他低声道,“是也个不肯被留住的人。朕曾信她,也疑她,到头来,却是朕负了她。”

他声音轻轻的,像是说给李长曳听,又像是说给那早已不在的人。

李长曳没有接话,只垂眸,也不看皇帝。

皇帝沉默了许久,终是低声道:“罢了,你走吧。”

李长曳缓缓行了一礼,身形稳如山石,一拜之后,便不再停留。

她转身之际,御座上的皇帝看着她的背影,目光落在她的影子上,忽然生出一种荒唐的错觉。

仿佛自己手中握着天下,却握不住任何一个人。

仿佛他从未真正拥有过什么。

御书房内炉火未熄,香烟缭绕,透着阵阵梅花香,却不知是今年的炭香,还是旧年冬梅残留之味。

第83章

渡魂(大结局)有人挑灯等归客,从……

李长曳出宫那天,到了宫门口,风大人多,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直直钻进了马车,披着披风歪在一边,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不省人事。

叶廷山他们见怪不怪倒是觉着没什么。

陶勉却坐不住了。

他自从出宫后一直惴惴不安,脑子里全是那日在殿上自己那句“欲请旨设喜宴”。嘴上说是为了保李长曳周全,其实多多少少也有些私心。

可李长曳呢,一言不发地睡过去了。他左等右等,就是不醒,怎么叫都不应。

陶勉在书房坐了又坐,茶泡了一壶又一壶,信拆了一封又一封,最后竟干脆直接和赵霆守在李长曳的闺房外头,一坐就是半天。

阿月实在看不下去,一边劝他回屋歇息,一边小声念叨:“没事的。”

陶勉低声“唔”了一下,面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七上八下。

阿月叹了口气,回屋前又探了探李长曳的鼻息,确认没事之后,还多摸了一下她的额头:“不发烧,睡得可香了。”又小声嘀咕,“我还从来没见过谁能睡成这样的。”

陶勉起身在门口踱了一圈又一圈,到最后都快把地砖走出印子了。

直到申时将尽,天边落下一抹柔光,屋内传来细微一声动静,像是有人翻了个身,又轻轻打了个呵欠。

阿月耳朵尖,推门一看,转头眉飞色舞地一喊:“醒了!”

陶勉腾地起身,差点撞到门槛,手伸到门上,又顿住了。

他不敢进去。

**

李长曳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她梦见自己刚入京的那个黄昏,街头嘈杂、人声鼎沸。她站在人群中抬头张望,看到皇城高高的城墙投下一片巨大的影子,那阴影好似不是日光所致,而是早已落在那里,等着她一步一步走进去。

她梦见探花郎的血洒在湖心亭中,众人哗然,禁军封锁了现场。可那日午后,孟丞相的马车却悄无声息地驶入宫中,没有再回来。

再后来,她梦见,魏才人笑得温婉,寝宫里常年点的檀香,气味倒是和御书房内,燃烧的线香一模一样。

她一步步靠近那些案子,走得太顺,仿佛有风在身后推着她向前。

可是梦里,她从半空往下望,却看到自己脚下是一个棋盘。尸体是棋子,供词是棋子,那些人也都是棋子。她追查的是案件,却不知所有线索,早在落子之前就被人拨好了方向。

她站在棋盘中央,却也是个不起眼的棋子。

母亲忽然也出现在梦里。

她站在雾后,只重复说一句话:

“他为守权,什么都能给出去,也什么都能拿回来。”

梦的最后,李长曳见到了皇帝。

那是一间极大的宫殿,四周无人。皇帝一个人坐在桌前,手里还拿着一封被摊开的密诏。他在算什么、想什么,李长曳不知道。但他眼神极亮,像是下棋的人看到胜势,可旁边的棋盒里,一颗棋子都没有。

她忽然意识到,这个人把棋盘守到了最后,却只剩他自己。

她想开口说一句什么,却发不出声。

梦就此塌了。

李长曳睁开眼时,天色已经有些昏黄。

她盯着屋顶看了一会儿,屋梁还是旧的,风从窗缝里灌进来,有点凉。

李长曳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出了宫,回到了永安坊的宅子里。

她坐起来,手按着被角,没有急着叫人,也没有起身。

只是低低地、像是对自己说了一句:

“真是一场大梦。”

这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

叶廷山和李长风冲了进来,满脸写着‘我要哭了’的表情。

“阿曳!”

“师妹!”

李长曳刚觉得脑子清醒了一点,这下又开始疼了,一个脑袋两个大。

上一篇: 小通房她只想混日子 下一篇: 青梅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