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大巫有点刑(124)
女孩忽然一鞠躬。“阿札,桑小姐,祝你们百年好合,天天在一起。”
桑绿惊诧,这孩子分明很讨厌她,行事作风没有半点礼貌可言,可姜央一句话就能让她服软说恭维话。
巫女在巫山的地位,远比她想像得重要。
姜央开心了,又摸出一元给她。
接下来的孩子有样学样,一捆柴换一元钱,说一句恭维话,多给一元。
孩子们的善恶很纯粹,说出口的恭维话也耐听,不过随着年纪越小,画风也开始走偏。
“阿札,桑小姐,祝你们天天睡在一起!”
桑绿:咳咳…小小年纪的,不许懂这么多。
“祝…你们…天天去送柴!”
桑绿:……那倒也不必。
“祝…你们…天天吃手手!”
桑绿:还是你自己多吃些。
姜央笑眯了眼,一摞钱少了一半。“把钱藏好,吃完蛋就家去吧。”
“哎!”孩子们应了,但没有人动,各自呆在原地,摩挲着手里的钱。
领头的女孩,蹲在角落,大拇指和食指一直在摩擦纸币,可能是手上的茧太厚,始终感觉不到纸张真切的触感,摩擦越来越缓慢,越来越深,指甲按得发白。
她发觉桑绿的视线,抬头一笑,取下腰侧稻草编织的小包,也是崭新的,一看便知是刚编起来不久,小心掏了半天,掏出两张破成两半的五毛纸币,拼在一起,再与一元钱叠起。
一声惊呼。“好新哦!”
桑绿几乎没见过这种五毛钱,鼻尖一酸,瞥开眼睛。“嗯,好新。”
周围的孩子们都在晒钱,老旧的纸币早已不再通行,他们却一直用崭新的稻草包去装。
桑绿心底五味杂陈,直到孩子们走光了,院子重回安静,还是久久回不过神。
“给你的。”
桑绿视线里多出一个稻草包,纹路的缝隙间能看见**头像。“我也有?我没送过柴。”
“巫山的孩子都有,不送柴也有。”
是了,那几个不会走路只会吃手的孩子,姜央照样给他们分钱分蛋了。
桑绿暗暗打算,下山后,给姜央送一整箱的一元钱。“不过,为什么要分钱呢?”
巫山人也没什么地方可以用钱。
阿木蹲在大锅旁,吃着剩下的蛋,口齿不清的囫囵。“秋天了,外面的人会上来抢东西,万一打起来走散了,他们还有钱可以用,还有东西吃。”
桑绿:“外面的人上来抢东西?什么时候的事?”
姜央:“书上说的,一到秋天,就会有人上来抢东西,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做祭祀,做好战斗准备。”
古代打仗,确实喜欢在秋天出征,所以这应该只是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吧…
“月底的祭祀,实际上是在做战争准备?”
姜央和阿木一齐点头。
桑绿有些一言难尽。“国家已经和平几十年了,不会再有人上来抢你们的东西了。”
姜央和阿木一齐摇头。
桑绿:“你们这么多年都在做祭祀,从来没有人上来抢过,不是吗?”
姜央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有枪,他们不敢。”
桑绿一哽。“你们祭祀的时候该不会要把它们拿出来吧…”
不拿肯定不会有人上山,真拿出来就不一定了。
姜央:“阿札玛说,对方不用枪,我们就不用,不然就是胜之不武。”
桑绿吁出一口气,转念一想,非法持枪哪管你用不用,持有就是犯罪。“那些枪你藏哪了?”
姜央神秘一笑。
桑绿:你最好藏得神秘。
“跟我来。”
第64章
砰砰——厚实的闷声。
“在这下面。”
姜央拍拍棺墙,在桑绿瞪大的眼中,和阿木合力推开棺板。
桑绿也是第一次见棺材内里,震惊中又夹杂着局促的期待。
姜央睡着的这口棺,整体色调呈黑色,勾勒出崎岖缝隙,略微抽象,崎岖间隙零星点缀白渍。
咔——
推开一半,棺墙上的彩绘抓住了桑绿心神,靠近棺板的上沿部分,墙面色调灰黑,层次由黑,慢慢向下变为灰色,想来是外棺彩绘的延伸。
既然内外层是连续的,那阿木房间的那口棺会不会也和这口棺有联系?
“漂亮吧,我的枪。”姜央眉毛一耸一耸的,翘着炫耀。
桑绿走近一步,瞅见那把枪,悬在心头的石头落下来了。“真漂亮。”
这不是现代武器。
左右两面棺墙上敲出内槽,嵌入两把长..枪,枪身比现代的步..枪要长得多,雕砌精美花纹,枪托上还镶有象牙玉石,整体占满了大半的棺墙。
再对枪..支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看出这把枪年代久远,贵重非常,仅是那块玉石,就能拍出不少价钱,能直接让巫山脱贫致富。
桑绿一咯噔,不会又盗掘了哪座古墓了吧?“这两把枪是哪来的?”
姜央:“阿札玛留给我的。”
“她是从哪里弄来的?”
“她的阿札玛留给她的。”
桑绿:“那就是祖传的咯?”
阿木的手粘在枪托上,摸出咔咔的响声,也不知是她的茧硬一点还是枪..托硬一点。“阿札玛死了,也会留给我的。”
桑绿:理是这个理,但能不能对死这个字忌讳一点。
咔咔声密集了,桑绿眼神探去,阿木抿过的枪..身处,嵌刻一行小字:世宪宗皇帝御赐。
“是清兵入巫,被巫山人缴获的武器!”
姜央茫然。“是吧,书上没有说。”
桑绿生出一股由衷的敬佩,要知道雍正时期,九黎还处于原始社会,画中描绘得再激烈,也没有见到真正的战利品那么让人心潮澎湃。“这把枪原来的主人,应该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