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为聘/青衣记(122)+番外
裴昭一时没反应过来,半晌,摇了摇头,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这时,萧宛烟开口道:“花毗国的世子竟会和裴二娘子认识。妾身倒是小看了裴二娘子。”
南荣哀满眼蔑意:“太后娘娘,本世子说话,不要插嘴。”
萧宛烟轻哼了一声,面无表情地接过侍女递上来的湿帕,抬手拭去脸上的妆容。接着,侍女又将一张极长的卷轴铺展在萧宛烟面前,递去了一支蘸好墨的毛笔。
这是在做什么?写遗书?
裴昭凝眸注视着萧宛烟的动作,可惜隔得有些远,什么也看不清。
南荣哀慢悠悠道:“这边的江水颠簸,劳烦裴小姐忍耐一会。”
他的态度并不算差,裴昭也放柔了声音:“世子既然和娘娘认识。那当年,世子陪阿娘见菲娘子时,是不是便察觉出菲娘子和娘娘的关系了。”
听到这句话,萧宛烟的笔一顿,眼中染上冷意。
原来当年身份败露,就是因为花毗国的世子和杨黛见了伶舟霜一面。
南荣哀笑着摇头:“裴小姐,某和你们的太后娘娘认识没多久。”他思考了一会,“大约一个多月前,某在陪好侄子享乐时收到一封信,说要和某做个交易。”
一个多月前,正是崔珩怀疑先皇驾崩有疑的时候。
“寄信的人说,某若是能将她安全地带离大周,便将你们大周邕州下三座城池的布防图悉数送上。可惜某的胃口有些大,最后,谈下来的价格是七座城池。”说到这,南荣哀站起身,走到萧宛烟身前大量了一会,“画的不错。”
裴昭愣了片刻,再开口时,声音全然变了调:“萧宛烟,你知不知道七座城池的布防图意味着什么!你发什么疯!”
萧宛烟头也没抬:“若不是裴二娘子和阿珩,妾身也不会落到向花毗人求助的地步……”又轻笑一声,“裴二娘子,不若好好想想自己的处境。”
确实该想想自己的处境。
南荣哀这回应当不会念着什么阿娘的情谊。
“裴小姐,某这个人讨厌杀戮。”南荣哀缓缓道,“实在不愿看到两国百姓,受什么兵燹之灾。”
裴昭微微一笑:“嗯,南荣世子是个好人。”
他走了过来,弯下腰,手撑在大腿上,嘴角浮出一抹笑意:“裴小姐在邕州时说,某长得好看,肯定是个好人。但可惜,某不是。”
“今日巧遇裴小姐,实在是意外之喜。”
“若是用你来招降大周,两国百姓,便能免于兵燹之苦。裴小姐应当愿意做这种功德无量的事罢。”
第69章
溺水
每当船靠岸时, 这间船舱的门窗便被牢牢锁住,一点逃的可能也没有。
还是得在船行到河中的时候寻找机会。
对面的萧宛烟躺在软榻上歇息。花毗国的侍女在素屛后烧着水。
过了一会,颠簸明显了许多。船离了岸, 向江心驶去。窗户上的木板被取下, 淡淡的天光照了进来。裴昭向窗外看去,旭日渐升,竟已是早晨。
按照江水的湍急程度, 恐怕已经和青州渡口隔着百里。
一宿过去,方觉夏大抵已回到了京城。
也不知多久能调出解药。
“裴二娘子这副模样, 不会是在思念着阿珩罢。”萧宛烟不知何时醒了过来, 斜靠在圆枕上, 懒懒地看着她, “当年妾身入宫没多久时,也同你一样,一分别就想文宗。可惜不及你幸运,文宗不爱妾身, 承香殿也不常来……后来有了瑀儿,他才会偶尔来看看。瑀儿和他长得一模一样。”说到这,萧宛烟的脸上少见地温和。
裴昭被波浪颠得难受,不想开口,只认真地听着。
“妾身的第二个孩子, 没活过五日便早早夭折……妾身便把小霜的孩子抱了过来,小孩子么,都一个样。那时的阿珩虽然孤僻, 但很听话。妾身让他做什么, 便做什么,从不忤逆。不像瑀儿, 调皮得很。”萧宛烟轻轻叹了口气,“若是阿珩是妾身的孩子,妾身倒不会这样对他。只怪他命不好。小霜不喜欢孩子,把他视作累赘;他又比瑀儿聪慧,妾身也不得不防着他。”
浪的颠簸小了许多,远处的江面上,隐隐出现了不少的船只。
从青州河入岭南道,有一处船闸,由岭南节度使的佐官亲自开闸放行,通行的官牒查得很严。若是想从船上逃出去,只有这处机会最大。
“裴二娘子看上去魂不守舍的,不会还想着逃回去吧?”萧宛烟温和一笑,“当年裴丞相在朝中树敌不少,如今你作为晋王妃,估计他们不少人寝食难安……现下,你将妾身放出来,可不正符合他们的心意?还有,别看阿珩现在真心待你,等他将来在龙椅上坐久了,厌弃了你,说不定你的下场比妾身还要惨百倍。毕竟,帝王连娘亲都可以不认,男女私情又算得了什么……”
裴昭皱起眉。本来被浪颠得就头痛,船内还有一股时有时无的鱼腥味,闷得她难受。现在,萧宛烟还一个劲地说个不止,裴昭感觉喉咙里忽然涌上了酸味,“哗”地一声,吐在地上,还咯出了不少血。
看守的两名侍女吓了一跳,一位跑出去叫医官,另一位则去屏风后打水。
时机难得。
裴昭立刻从榻上起来,踩着圈椅迈上了书柜,从高处的那扇方方正正的小窗子里翻了出去。萧宛烟看得呆在原地,回过神才叫道:“快来人!快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