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奴娇(106)
这一会倒安静。应怜教她说的,心也提了起来,待门开后,未进得屋,先打眼扫了一圈里头。
窗牖皆闭,故里头纵敞阔,也显得昏沉。想是家人疏于洒扫,有股子淡淡的尘土气,夹杂了些微不大好闻的屙溺骚臭。她掩鼻细观,入目之处,一应陈设、器具早已搬走,除了里间一张宽床,连床围屏风也撤了去,无遮无拦,空荡又荒败。
“起先陈设尽有的。她迷障后,凡能把住的物件,统统拿来摔砸,家中多少人被她伤着,只得撤去了。”
范碧云轻声言语,脚下更是猫儿一般,半点动静皆无,外间厅堂站定了,小心翼翼唤了声:“祝娘子?”
里头无人答言。
“祝娘子,是我,碧云。”她招手让应怜二人跟上,提裙角入内走了几步,面上却也有些忐忑,“我带了极有道行的法师来,为你禳灾,你莫惊慌。”
应怜跟在后头半步,只见里头也空,以为人卧在床上,便往那处瞧。暗沉沉的里间,忽一个冷不防,角落里却扑出来个影儿,陡发一声尖叫,刺入耳膜,吓得范碧云往后一退,差点与应怜碰了个满怀。
后头女使也跟了进来,大呼小叫:“快、快把她按住!”
应怜还没怎么瞧清,那影儿往自己身边一扑,她人却又被宗契向旁侧一扯,教那东西扑了个空。宗契身形一换,将她遮在身后。
也不需他动手,那两个女使皆是身强力壮,一左一右上来,按住了人,硬生生又拖回床上,取了腰间早备好的绳儿,将双手、双脚捆了个结实。
那便是祝氏,长发不梳,早油污打结,一身衣袄不知穿了多久,又在地上滚了几滚,一处灰一处污;被按得动弹不得,一双憎恨的眼透过乱发,紧盯面前人,嘴里仍骂,只是声儿沙哑难辨,只依稀反复几个污词秽语,教人听着面红耳赤。
女使道:“她镇日里都如此,醒了便骂,骂完了睡,若不是枯瘦,我们竟也制不住她。法师若能解厄最好,若不能,做碗香灰符水,教她喝了安分些个也行。”
说话时浑无顾忌,好似全当这旧日的主母是个惹人厌烦又棘手的物件。
应怜这才稍稍放下心,从宗契身后探出来,细细观量她,但见两腮无肉、眼下青黑,手筋脚筋毕现,竟瘦得槁木一般,如今手脚俱被捆着,正好似一只被拔了刺的刺猬,仍有张牙舞爪的心,却有心无力、任人宰割。
没由来一个念头飞入她脑海:她曾在青玉阁的笼子里,暗无天日地被关着,那时情形,是否就如同今日的祝氏?
所谓物伤其类,若不类比,倒也罢了;一旦比在一处,便觉祝氏当真可怜。
据说她从前是茶商之女,家中颇殷实;祝太公又只她一个女儿,自是掌珠眼目一般看待。当年多少风光,如今却沦落得人鬼不认的凄凉。若真有神鬼,不知祝太公九泉下见了,又有多伤心。
岁暮寒冬,屋里没燃炭火,冷得教人牙关打颤。她低头却见祝氏赤着双足,脚上一道一道叠着新伤旧伤,也不知她多少时日不穿鞋袜,就这么窘迫示人。应怜也不会个驱邪禳灾,也不会个切脉问诊,唯有问那女使要了一双鞋袜,囫囵替她套上了。
不知是否残存一丝灵智,祝氏起先挣扎,而后却也安静下来。应怜得以为她穿整了,却听那女使不大乐意,嘀咕一句:“她如今不知寒暑、不知饥饱,纵多穿一双鞋袜,又有什么用?”
“她到底还是个人。”应怜直起身,见宗契屋内四处瞧看,不知昏暗阴沉,他是否能搜得蛛丝马迹,便又去开了窗,好言向人道,“如今她虽失了神智,但娘子们悉心照料着,她若有醒转的一天,想起往日事来,必定也要谢你们的。”
窗一开,霎时敞亮天光,裹挟了凛寒空气泻入屋内,将那股腥臊气也去了一二。
床上祝氏仍含糊不清地骂,方才还辨得清几个字,这会不知是她累了或乏了,嘴里咕哝着,却没一句成型的言语。女使自在两旁守着,目光随宗契里里外外地徘徊。
东院想必曾也热闹繁盛过好些年。应怜床边瞧那假山小池,又有老树才斫了低矮的欹枝,径向天上伸展,院墙两处镂空的花窗颇费了巧思,借得院外山水之景,亭榭宛然,闹中取静,好一番清幽却不失盎然风光。
看过一遍,便生感慨唏嘘。应怜心中不忍,正待回身,忽猛地僵住。
那一重向北的花窗之后,疏丛掩映间,她正见了一座六角飞檐小亭,亭如伞盖,下有尺余高的井栏,正森森然张着口子,斜对花窗。虽有窗格雕花相阻,亭井面貌,却一览无余。
也不知何处萧瑟风起,瞬时侵透毛孔,应怜遍体生寒。
回去后,寻得无人时,应怜将所见之景与宗契私下说了。
“你是说,东屋窗边,正能望见那井?”宗契听罢皱眉,想了想,道,“兴许那夜出了变故,女使坠井,正被祝娘子瞧着。她惊惧之下,才失了心智?”
应怜不语,只是心有余悸,乍然见那井时的一股战栗感,此时犹挥之不去。
宗契却又摇头,否了先前说辞,“若有人坠井,她正瞧着,必要先大叫救人的,哪里就给吓疯了?或许……不是失足坠井,而是有人暗害!”
他想到这一层,眸中透出些惊异愤然来,望向应怜,却见她若有所思,半晌才道:“……又或许,她并没有疯,都是装出来的。”
中午,范碧云如常伺候了老夫人饮食。老夫人自己吃喝,却不喜旁人嘴里有味儿,更听不得打嗝放屁,故一应伺候的女使,都得饿着肚子侍立,待主人餐毕,才许去用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