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奴娇(13)
这些权且记下,待明日去问问。
但他忽而又想到,方才那暴雨中抱头发抖的模样瞧着委实可怜。
也没个换洗衣裳,今夜那抹胸落在泥水里,平明后她穿什么?
……左右也不差那一二十文,明日随便买一件,送药时一并给她送过去便是。
他在心里又记了一笔。
暴雨似乎小了些,仍淅淅沥沥地下着,天地间绝无他响,雨幕升腾起云雾,遮掩了整个吴县,迟迟拖沓不去的暑气终于消散,秋凉初至,又一年时节轮转了。
第7章
莲台岂是应归处
经宿的雨后,草珠叶露于檐下屋上点缀湿意,黎明后雨止,却阴沉了一整日。
应怜没晾得抹胸,却呛了一身的风雨,至天亮,头里便时胀时刺,好歹借了件李家女娘的抹胸穿了,周娘子送饭来,又说了会话,谈到过几日初一,要去城外莲台寺烧香云云。
周娘子走后,应怜又洗那落满泥点子的抹胸,也不知是不是不得章法,污痕怎么洗也洗不干净,那淡白素罗的料子上,几处刺眼瘀斑,让人懊丧。
她便有些提不起精神,仍想着昨晚的心事。
忽听得敲门声。
却是宗契师父一早过来,待她开了门,当先交了包腰橐过去。应怜接下,缚在手中沉甸甸的,知是整袋的钱,也不知他打哪儿弄来的。他今日倒换了一件灰布短衫,比皂色时少了几分肃煞庄严,窄口袖腿,粗布腰带系得齐整,衬得身形挺拔健壮,一看便知是常年习武的精气神。
应怜正要去收好钱,不想又被他塞了把水样清凉滑溜的物事,低头一看,却是块新裁的天水碧素绢,轻柔淡雅。
她向来爱这色,此时却茫然地握着,分明轻若无物,却怎么都觉得比那腰橐更沉。
宗契一路已想好了说辞,“来路上见人唱卖,随手扯了一块。拿去玩吧。我……”
有话同娘子讲。
话几近出口,但见应怜瑟瑟然的目光望过来,不知是不是阴天光暗,那脸色直发白,又素净消瘦,紧攥的指节被天水碧一衬,更是纤细见骨。
若是有心人见了,便是春池縠皱、闲愁秀韵。然宗契却一愣,心道怎么才过一夜,她气色又差了,此时与她絮叨,又怕更惹伤心。
“师父想说什么?”应怜细细地问。
“我……”迎着这萧索寂寥的眸光,宗契一霎时却忘尽了言语,徒劳了半晌,憋出一句,“昨夜风雨大作,你关门户了没?”
……
到底也没点透来意,直到离了后院,站在铺子前了,他这才懊恼起自己笨嘴拙舌起来。
但心里某处明镜似的,想来只是不愿承认。
——她哪有什么去处,死人照拂不了她,活人避她如瘟疫,连身契上押的都是个摸不着头脑的名字:柳惜。
看着街两边人来人往,宗契挠了挠光光的头,只觉得发愁,愁得发茬子都长出来了。
周娘子煎好了药汤,端来与应怜喝,一眼正瞧见床头叠放整齐的素绢,“哟,这天水碧的色儿真正,一尺得好几百钱吧。宗契师傅裁与你的?”
应怜默默地喝药,点点头。
黄连最苦,压得她舌根发麻,余光里周娘子捻着那绢,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
“只是短了些,做件裙子紧巴巴的。”周娘子又道,“褙子更不行,恐怕只能裁件抹胸。”
说罢,她仍原样叠好,放在枕上,候应怜喝完,收拾打扫了,又拿来自家的针线簸箩,与她并坐着,做些绣活。
应怜一上午都在想心事,便有些发蔫儿。周娘子只当她一向不爱说话,只穿针引线,自绣自的,过不大一会,见她拿着剪子、料子发呆,便问:“怎么,不量尺寸、打样子?”
应怜这才回过神来,又搁下了剪子,迟疑道:“……我、我不会。”
她有一双纤长修白的手,捻惯了香、握惯了笔,指下展来是书卷画帛,当真拿着剪子,剪的也是花枝岔叶,针线一道却一窍不通,至今绣不出一只全须全尾的水鸭子。
恐怕也是冥冥中的命数,叫她旧的那件洗不净污点,新的这件又裁不出个头绪。
周娘子却有一双针黹巧手,线走不停,穿针引线之间,半朵金莲已在红纱罗上舒展了一瓣脉络。应怜瞧得入迷,问道:“娘子在绣勒帛?”
“哪是啊,”周娘子停了针脚,将那纱罗带子微微展开,露出已绣好的十来朵金莲纹样,递与她,“我许了莲台寺的师姑一条十八朵金莲的帔子,想着初一烧香时,便供给观音菩萨金身。”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应怜攥着素绢,问:“莲台寺……是尼寺么?”
“正是。”周娘子道,“咱们吴县的尼寺不少,却少有如那处般灵验的幽静乐土。那里的师姑也俱是有大功德之人,不像别处的僧尼汲汲营营。我们素来初一十五烧香,只在那里。”
她瞅了她一眼,便又低下头,针尖在发里顺了顺,继续绣金莲的缘边。那金红佛莲映在应怜眼里,如见普照佛光,引迷途之人渡业障苦海。
佛前若供三盏长明灯,她是否便有了盼头,盼她爹娘兄长早登极乐,再不用忍受轮回苦楚?
她一时想得痴了。
五日的时间疏忽而过,算起来,她已在药铺子里住了十天,也喝足了十天的汤药。不知真是苦口良药,抑或本就已无大碍,应怜的头疼果真好了不少,揽镜自照,额上白净,料也再不会有人嫌她“印堂发黑”了。
白昼仍热着,早晚却凉了起来。她寻了个时机,一日将晚,叫住来看她喝药的宗契,“师父暂留步,我有话与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