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惜奴娇(87)

作者: 烛泪落时 阅读记录

宗契听得有几分道理,却又见她走着走着,不知想到哪一节,神色有些闷闷,想说什么,却又猜不中她心事,便拿话岔开:“不是要打听王家么,咱们找人问问。”

她点头。

宗契便向行人问路,她则在后看着听着,心思却飘着,不知不觉,便飘远了。

她想那不知名姓的王家妾室,虽是从未谋面的外人,却与自己总有那么一点类似。

她们俱是命不由己之人。

也不独她与她,便想到李定娘,受那般磋磨,从京城避到如今扬州,也是身不由己、命不由己。

又哪怕是已死的度尘、甚或此时想起仍意难平的章杏娘,俱都如此,虽一样生得一张嘴、一双手,脚踏着黄土,手却攥不住执掌自身的命运。

这又是为何?

是她们生来该在闺阁、长成后又在后宅、有福时相夫教子、遭祸时沦落不堪?

但这世路万千,哪有一条是让女子能独自行来,不靠父兄、也不赖夫子;她想走便走、想停便停,一副花容月貌,不必与另一副争谁的宠爱;满腹聪慧才智,不必被逼去耍那后宅阴私?

她想不到这出路。

李家是扬州城有头有脸的官宦人家,虽家主李彦进已无实在的差遣,不过寄食朝禄,挂个闲职而已,然到底算得外戚勋贵,高门所在,便有许多人晓得。

只是此事需缓缓图来,应怜已是没了名姓的人,总不能径去敲李家的门。

当下便找了个就近的客店,应怜安住下,宗契问明他家人口、李定娘形貌,又教她写了一张不落署款的帖儿,便要出门去投。

应怜忙拉住他,“哎,你怎么递这帖儿?人问起来,你怎么说?没个熟识的人,这帖儿便一万年也递不到定娘表姐手里的。”

宗契却只教她宽心,“我自有章法,少则半日,多则明日午时前,必教你得见她人。”

说罢,留应怜在客店,他自拿着帖儿出去了。

应怜也不知他有何法,一时想他到门口去递帖儿,人当面收下,扭过头就给扔了;一时想他找僮仆女使递帖儿,结果定娘没出来,却出来一群人力把他

打回去了;一时又想七想八,疑心他别是打着夜闯李宅的馊主意;直是坐立不安,从晌午到昏时,生生枯熬时辰,也不知怎么把日头给熬没的。

然又想到李定娘。四年未见,她可变模样了?可为人妇了?又或已有了孩儿?当日分别时,虽两下里万般不舍,锥心刺骨的疼,可到底一千来个日夜,谁又能保证人心不变,她仍是那个笑怒随心的定娘表姐呢?

寒冬腊月,天黑得早。申时未过,客店楼下张罗饮食,嘈声不绝,屋里却已有了几分昏色。应怜等了好两个时辰,渐渐地把那雀跃忐忑的心落了下来,又凉了下来,支窗微望楼下行人、枝上寒月,终是叹了口气,不等定娘,却只等宗契回来了。

又过了一时,天还未昏尽,闻得脚步声动,正不知是哪里的行客,随着店家殷切招呼,纷沓地上得楼来。

应怜没指望,便支着肘儿,也不点灯,坐定了桌边没动。不想那声儿一绝,却在她门口停下,跟着门急急地一开,外头泄进的灯火光影里,一道窈窕的身形顿入,手尚把着门边,一晌瞧住了她,藕色袄衫湘色裙,粉面上是乍喜还乍悲,乌眸里是想认又怕认,定定地如同脚底生了根,张嘴欲要说,喉头却哽着怎么也吐不出一个字,半晌开口,却是一声呜咽。

应怜蓦地起身,险些失态撞翻了茶水,走来几步,上下瞧她,一腔悲喜如同江心掀浪,多少旧事勾着旧人,随浪浮沉,声音发颤:“定娘……”

“表姐”二字未出口,已被李定娘一把抱住,放声大哭,手臂搂定她,再不肯放,哭疼进应怜心底。

第36章

喜迁莺,声声慢

经年阔别,人事已非,姊妹重见,一时叙话竟不知从何而起。最终仍是定娘收了泪,将她拽在桌边,一处坐了,点了灯,细细打量她。

“高了,也瘦了。”她拉着她的手,哭一会笑一会,比量道,“那会你还没长呢,才将将到我肩头……怎么光长个儿不长肉?是了,你一路来,想必吃了不少苦,你是怎么出来的?”

这话一时半刻说不完。应怜心中又没底,不由望向门口,却见宗契不知何时已走了。

来时路上,她曾想象过无数次,待见着了定娘表姐,该怎么与她说起南下一路光景。

重逢固然令人欣喜,而若说出她所遭逢的实情呢?说她曾被买在烟花巷,入过暗。娼庙?

若是早些时候,她兴许还想的。那不是别人,是定娘,她自小一处长大的姐姐;是受了无论何种委屈,都能扑在怀里诉苦的亲人。

如今应怜不敢了。

她怕听了那些,定娘此刻眼里的疼惜喜爱,全都化作厌恶。她怕再见一双章杏娘一样的眸光。

她硬生生瞒了下来,只道是宗契搭救,如今改名换姓,已不复再有“应怜”此人。

李定娘默默听着,良久,只问了一句:“……余人呢?”

死了。应怜想。

但她不知如何吐不出那字,只是摇了摇头。

李定娘拿帕子揾了她眼下的泪,自己却淌下两行,强压着心气匀和一些,与她道:“今日我出来匆忙,你暂且在这家客店住着,莫要挪动,明日我不来了。你不要去我家,我有事便教人来带话。你且等着我。”

应怜晓得她意思。

定娘在家中做不了主,前头做主的是她爹,后头掌家的是继母郑氏,哪一个都不是应怜能投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