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摆地摊(61)
虽然电锅控火方便,但沈三元还是习惯了土灶、铁锅,她先是把柴火点着,接着又找出一个铁铸的平底锅往灶上一架,待锅烧热后,再把清洗处理好的牛油牛骨髓往锅里一倒、摊平。
火焰温吞吞地燃烧着,牛油和牛骨髓慢慢融化,香喷喷的牛油随即炼化而成。
这香味,浓郁得不可抵挡。待牛油烧热,只在锅里留下薄薄一层,接着把面粉往里一倒,不断翻炒。
这面粉是新收的小麦磨成的,刚从布袋里舀出来便带来一阵新鲜的麦香,和牛油混合后,香味的层次更加丰富,更显诱人。
随着面粉的颜色慢慢变得焦黄,一阵焦香便不可抑制地在小面摊里弥漫开来,勾人食欲、引人入胜,把众人馋得口水直流。
然而这还不算完。
炒好的面出锅后,要在案板上摊平,随后用擀面杖把其中的小面疙瘩慢慢擀碎。
接着沈三元又往锅里倒了小半碗剥好的花生,慢慢地炒熟,把花生衣搓掉后,同样放在案板上细细擀碎。
把炒好的面和花生碎混在一起,搅拌均匀,油茶面便做好了。
炒得干干的油茶面焦焦香香的,适合保存,是沈三元为网上的小店制作的新品。
结果小面摊里的食客不乐意了:
“沈老板,可不兴厚此薄彼啊!”
“就是,我们也要吃!”
“这油茶面我还没听过呢,可不得来一碗尝尝!”
沈三元也没多纠结:“行,来一碗?”
“来!”
于是拿来几个大大的面碗,一字排开,往里放入三四羹匙刚炒好的油茶面,慢慢地向碗里倒入滚开的热水,边倒边搅拌,待水快没到碗边了,一碗稀稠相宜、香气四溢的油茶面便冲好了。
食客们端了自己的那份油茶面在桌边坐好,拿勺子一搅,嚯,热气腾腾的,香气扑面而来。
郑思唯刚在桌边坐下,便笑着朝沈三元招了招手:“小沈,给我来一碗油茶面。”
或许是沈三元长得面嫩,郑思唯自觉年长她几岁,便也跟着刘导一起叫她“小沈”。
沈三元应了,很快一碗油茶面就被端上了桌。
郑思唯拿起勺子舀了满满当当的一勺,“呼呼”敷衍地吹了吹,接着便迎热气而上放入口中,一股带着强烈焦香、牛油香和麦香的味道随即瞬间充满口腔。
嚼上一口,炒面顺滑、花生碎香脆,充盈着牛油的醇香,吃在嘴里真是满口留香。
随着急三火四的吞咽,一股股暖流迅速滑入食道,顺着食管而下,悠悠地进入胃里,一时间,胃这个部位的存在感异常强烈,暖烘烘的,全身都热了起来。
郑思唯一边吹一边吃得狼吞虎咽,丝毫没注意到对面坐下了一个人。
是她的死对头徐孟晨。
徐孟晨:“哟,吃这么多,难怪这次见你又胖了不少。”
郑思唯白她一眼:“起码我吃是吃到了,不像某个人,立着吃货人设,其实一粒米都不敢多吃,都这样了,也没瘦到哪里去。”
徐孟晨气极了:“你懂什么?我这是女明星的职业素养!”
郑思唯:“是哦,所以你来这里干嘛?”
徐孟晨:“……”她总不能说是因为听说小面摊出新品了所以火急火燎赶来的吧?那这和郑思唯有什么区别。
徐孟晨正要离开小面摊,准备一会儿让小助理打包带回来,这时,一滴雨水突然滴落下来,随后越下越大,打在棚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这场雨来得异常迅猛。
徐孟晨心中一喜,扭转脚步,又在郑思唯对面坐了下来,面上还要装出一副嫌弃的样子:“哎呀,怎么下雨了?那我还是等一会儿再走吧。也不能白赖在人家这里。老板,来一碗面,就要今天上新的这个。”
沈三元问:“要哪种?”
清汤面是小面摊每天固定有的,量大便宜又好吃,是打工人的最爱。
其次才是随机更新的菜品。
徐孟晨本以为今天的新品是郑思唯面前的油茶面,谁知沈三元又问:“油茶面还是油豆腐线粉汤?”
郑思唯和徐孟晨都愣了愣:今天老板居然一下上新了俩?
徐孟晨还是要了一碗油茶面。
碗里的油茶面调和地匀匀乎乎、黏黏稠稠的,端上桌后,便迫不及待用汤匙舀了一口,嚯,真的香,热热的,质地滑腻、口感润泽,徐孟晨吃得脸色通红,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面下肚,从头到脚都变得暖烘烘的。
两碗油茶面吃得一干二净,俩人又在座位上休息了一会儿,这才注意到,这场雨一直没停。
两人对视一眼:“老板,再来一碗油豆腐线粉汤。”
徐孟晨:“胖死你。”
郑思唯:“彼此彼此。”
-
横市的这场雨来得毫无预兆,却异常持久。
因为地势原因,横市大学校园内有些地方已经泛滥成灾,校领导临时决定让学生在寝室内上网课,并组织志愿者给学生们送餐。
虽然一日三餐按时送达,但对大学生们而言,没有夜宵的生活简直苦不堪言。
这一天晚上,刚过八点,就有人嚎起了饿,凑到室友面前,一个一个问:“你们有吃的没?”
“领导发通知后就去学校超市囤物资了,有泡面、火腿肠,还能加个卤蛋。”
“泡面吃腻了。”
“我有小面包。”
“不想吃甜的。”
室友无语了:“吴宇,你真难伺候。饿着吧。”
吴宇坐在座位上唉声叹气,看着电脑里的游戏也没了劲。其实他也不是很饿,主要是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