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臣,奉旨成婚(92)

作者: 不知名晴诗 阅读记录

他猛然回头,给了木统领一拳。“你当老皇帝会没有准备?他先前帮太子培养的将领和人马都是吃干饭的?但凡在场有一个内奸,你死一万次都不够。”

木统领的脸上瞬间多了一个鲜红的拳印。他揉了揉自己的脸,犟着脾气:“本来就是!什么皇帝?我看就是昏君!”

俞书礼又是一拳。

“你这蠢货!若是你稍微多点心眼,多点脑子,这么些年也不至于只是一个统领。”俞书礼指着他的鼻子骂:“你看太子那边,手下多少人脉?左一个尚书,又一个侍郎。那些人眼睛长在头发顶,仗着有兵符,恨不得踩在天子头上,连皇帝都不得不要保他这个太子。我呢?我是带出来了你们,你们战功一个个都不小,可你们自己争气吗?如今大好的机会在眼前,只要回到京城,一切就都有了。可你在想什么?你在想造反?你他爹的对得起我吗?”

木统领挨了两拳,又被一通训斥,却难得闷声没有反驳。

气氛一度沉闷了下去。

就是一贯自负高傲的丁胜,也低下了头,惭愧又失落的样子。

“这些年,是我们让小将军难堪了。”丁胜道:“咱们西北军不止一次被人说过,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京城那些高官和贵公子都瞧不起咱们,背地里都说咱们的闲话。我们一个个都知道,暗地里也使了不少绊子报复了回去,但最后都不解气。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到底是德不配位。名声在外,百姓拥护,但陛下不喜,终归是骑虎难下。”

“一切都仰仗了小将军,没有了您,我们就什么也不是了。”老四应声道。“所以您绝对不能出事,您就是我们西北军的主心骨。”

“不只是我。”俞书礼摇头,声音坚定:“二皇子帮了我们不少。”

“若不是他,西北军这么多人,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不复存在了。”回忆往昔,二皇子在他自己地位尚且不稳的时候,给了他们西北军一个家,一个驻地。

渠州虽然不算什么好封地,但人杰地灵、乡民淳朴。没有仗打的时候,大家军民合农,平和共处,也算是十分安逸。

而当时在俞华信兵败之后,也是二皇子拼着忤逆皇帝也要力排众议保下这群戍边的将领。

更遑论,他在俞书礼最艰难的时候,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此等知人善任、爱恤民命的人,却总要被他亲生兄弟们暗算、设计。

宫中的风波和斗乱,逼的二皇子一次次远走,借赈灾之由避灾,远离权势中心那幽邃的漩涡。

但……这漩涡,不可能永远都不踏进去。

于是,二皇子终于开始反抗。

皇位之上,横挂着无数人的命,他抛弃了自我和自由,最终选择沦陷在皇权的漩涡里。纵使不是为了他自己,也要为了百姓,争上一争。

一个残酷暴戾的君主,如何能善待自己的子民?交给老大和老三根本不可能放心。于是,二皇子和俞书礼一合计,这皇位,他要了。

兄弟反目,撕破脸皮在台面上,这很正常,二皇子和俞书礼都早有预料,只是俞书礼没有想到过这么快。

“二皇子是我们的大恩人,他如今归京在即,”钟年经俞书礼一点拨,终于想明白了,“此间事情,恐怕就是冲着二皇子而来。”

“小将军一人去实在太过风险,我们不能不去。”

木统领捂住受伤的脸,闷闷出声:“那我也去!我保证不乱来!”

丁胜道:“我也去!终归我也算我们这些人里,脑子稍微好使些的。”见俞书礼又是怒气待发的样子,他补充道:“必要时,我会帮小将军看住木统领,至少不会让他这个犟脾气出去坏事。”

“你们……”俞书礼身子颤了颤,有些无奈地叹气:“你们这是何苦?搞不好,这一趟就有去无回了。安分回京城领功,这一辈子都是荣华富贵。”

“不求荣华富贵,但求问心无愧。”钟年道。

其余几人一一效仿。

俞书礼眼眶红了红,勉强点了点头。“此行一去,你们尚未奉旨,延期归京,是欺君。”

“小事儿。”老四憨厚一笑:“还没被砍过头呢,也是赶了回新潮。”

陈黎见他们都要去,连忙站出来:“你们都去,那我肯定也要去的!”他伸出手比划:“你们看,万一破案不成,皇帝震怒,咱们还能原地造反呢!”

他嘿嘿一笑:“我有钱啊……咱们的军备都不成问题。”

俞书礼:……

他这是养了个什么军?造反大军?

第47章

俞书同众人约法三章, 最后整个西北军星夜启程,冒着欺君杀头的大罪,往渠州而去。

陈黎一边喊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一边怂恿俞书礼就势起义, 被俞书礼骂了个狗血淋头。

俞书礼道:“二皇子的皇位必须来的堂堂正正,纯善光明的人不该沾上任何污点。”

“那哪里算什么污点嘛。”陈黎委屈道:“历史上多少帝王都是抢夺来的皇位, 也没见人家有什么污点。”

“陛下早晚会退位,何必再多此一举?在他身上下功夫,倒不如把二皇子的竞争对手都先除干净。”

陈黎闻言大叫:“这有什么区别?!”

俞书礼固执地摇头:“不同的。”

“行行行,不同。我不同你争这个。”他道:“你真觉得, 渠州你现在进的去?”

陈黎把地势图拿过来:“我研究过,这地势易守难攻, 极其适合撑山霸水,占地为王。你说他们如果要针对二皇子,那这里不就是最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