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好时节(181)+番外
李洲拍着李昭的肩膀,“果然是要当娘的人,都晓得心疼我了。”
“我何时没有心疼过父亲?在宫中时是日日给父亲做汤羹,现下见不到人了,更是担心父亲有没有好好休息。”
“现在是你的身子重要,其他的还是不要多想的好。”
棋盘之上黑白错落分布,是有来有回,最终还是李洲叹了口气,“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李洲将手中的棋子扔到棋盒中,“当真是精力不济了,比不得你们了。”
室内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李昭将话在心中盘算过几次,正欲开口,就听李洲叹了口气道,“也是难为你今日特意来陪我了,想来不单单是为此吧,有什么想说的你就说吧!”
李昭笑道,“父亲当真是慧眼如炬,女儿今日进宫确实是
有事。听说边关不太平,胡人大举进攻,想来父亲心中也是焦急的。女儿虽然不能为您解忧,但要是能让父亲快慰些许也是好的。”
李洲摇头,“你啊!说话滴水不漏,要是阿悯有你几分,我也能省心许多。今日你来,不是为着澜儿的事?”
李昭思量道,“是听到些朝臣的胡言乱语,但我想父亲不至如此。”
李洲感兴趣道,“哦?你说说为何?”
“胡人进攻,为的是粮食,他们以游牧为生,冬日里尤缺食物,所以每到年关必会进犯。今次之祸,原是咱们低估了他们,没料到他们会结盟共犯,可他们现下再如何叫嚣,也不过是空有气势,实则底气不足,要不然他们为何不继续进犯?如今朝堂上的官员是被他们吓到,这才急急求和,可以父亲的智谋,必然能看透他们的虚张声势,才不会怕他们呢!”
李洲瞧着眼前这个女儿,想的却是云诺,苦笑一声,“可如今大梁财政空虚,入不敷出,朕若再起战事,岂不又如二十多年前先帝那般,让国家陷入动荡?再者他们手中还有大梁的百姓,若当真不顾百姓死活,民间议论四起,人心不稳,才是大祸!”
“怎能一样,二十年前胡人起兵,原是做足了打算,以十年之资,众多部落与大梁相抗,也不过是个两败俱伤,虽以大梁求和,送以粮草珠宝收场,可他们也是元气大伤。现在起兵部落不过六七,况依女儿看他们未必如当年一般利益一致,领头的那人听说是贺赖莫王的儿子,向来骁勇,但为人狂妄自大,此次祸事就是他掀起的,朝中百官也是畏惧他的名声,才想要送人去和亲,图一时之稳,可那人又岂是一女子之力可以改变,若纵容野心,无异于割肉饲虎。”见李洲神色认真,李昭就知父亲是将她的话听进去了,接着道,“他们现在手上筹码也只是百姓性命,救是当然要救,可未必要咱们求着他放人,不若从其内部瓦解,一一攻破。”
李洲低头沉思,李昭也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李洲开口道,“你觉得派谁人过去是好?”
“有勇有谋,不卑不亢,父亲觉得云恪如何?”
李洲先是挑眉,看着李昭的眼对上自己也毫不闪躲,笑出了声,“你倒是毫不避讳,就不怕别人说你任人唯亲,染指朝政?”
“女儿从未想过这事,想的也只是为父亲分忧,此事能早些解决,边关那些百姓也能早早回家。至于所谓流言蜚语,女儿信清者自清,女儿也信父皇不会信他们所说。前朝历代,不乏有在战场杀敌的女将军,也不乏有女官参政,朝堂之事为何只能男儿言论?才能又如何能以男女区分?”
“我还当你现在转了性子,好久未曾听到你这般言论了。”
李昭挽着李洲胳膊,哼道,“父亲,要不是女儿身子不便,定要去朝堂之上问一问那群要将女子推出去的官员,朝堂清正便是男子功绩,可旦逢灾祸,便要让女子去牺牲,这便是他们口中的作为?”
未等他们二人继续说,苏海走了进来说道,“殿下,外间肃贵妃同淑妃,三公主在外面求见呢。”
“因何而来?”
苏海看了眼李昭,为难道,“老奴问了几句,是两方争执了起来,为着三公主的婚事。而且正好碰上太子领着兵部的人过来,现下都在外面呢。”
李洲看着李昭眼中带笑道,“哼,这一回怕是冲着你来的,好大的排场。”
李昭无奈道,“女儿也不知自己如何就让人盯上了。”
“怀璧其罪,朕倒要看看,今日这一出是唱的什么戏!昭儿,陪朕出去看看吧!”
苏海扶着李昭跟着李洲出了门,刘袂一见李洲,不顾其他人在场,跪下哭诉道,“陛下,您可得为臣妾做主啊!臣妾今日在花园中好好的赏花,谁知淑妃上来就不顾尊卑,与臣妾顶嘴,臣妾不明所以,与她辩驳了几句,谁知就被她拿永宁公主来威胁臣妾,永宁公主与臣妾不和,臣妾一向是避着公主走,况且公主现下有孕,臣妾更是小心恭敬,臣妾不知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这一番话如泣如诉,说出来旁人当真以为她受了多大的委屈,更何况周围还有不明所以的朝臣。李明悯气得上前想与她分说,被李昭用眼神制止了,淑妃向来嘴笨,此刻也只是一味地说是肃贵妃挑起的争端,可惜在刘袂面前毫无作用。
李昭似笑非笑的看着刘袂自说自话,等她说完才慢悠悠地问道,“肃贵妃这是何出此言,您是父皇的妃子,我也一向敬您是长辈,谈何威胁?”
“陛下,臣妾百口莫辩啊,淑妃与永宁公主是互为表里,常常互通书信,臣妾不过是看您近日来为了胡人之事一直郁郁寡欢,想着替您劝劝三公主不要让陛下为难,可淑妃上来便说永宁公主在,定然不会看着三公主和亲的。臣妾也是母亲,但凡臣妾有与三公主一样的孩子该是多好,推她出去为陛下分忧,又不必使淑妃妹妹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