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果花鳗恋爱(125)

作者: 刘汽水 阅读记录

杨不烦过去,把剩下的春饼、菜粿全部装袋,老板认出她来,多送了她一杯冰镇草粿。

杨不烦拎着几个袋子,走到女人面前,掩耳盗铃般装作没有目睹刚刚那一幕,笑着说:“好巧啊,罗阿姑,我买多了吃不完,你能帮我吃点儿吗?”

罗阿姑勉强挤出个笑,似乎为被熟人撞见而尴尬,她一定是有难处,以至于要向人乞讨。可又还努力维持做人的尊严,要小心翼翼避开熟人。

处境窘迫令她殷勤赔着笑,手上比划着不知说了什么,想接又不想接。

杨不烦不愿她尴尬,点着头听完,把几个袋子打好结塞到她手里,说:“我忘了我妈让我买卤鹅,买完卤鹅就先回去了,有空来我家玩儿。”

她朝她挥挥手,就往阿炳苏南卤鹅的铺子去,买了卤鹅,又切了一份鹅肠,装上蒜茸醋和卤汁就回家去。

罗阿姑并不是天生的聋哑人,是后天声带严重损伤,家里没去治,才无法说话。

她四十出头,看起来更老。年纪很小就嫁到别村,人勤劳和善,杨不烦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她,也不知她为什么会回娘家来。

她装着一肚子疑惑,回家去了。

第五十五章 :杨场长

回家后,杨不烦问了罗阿姑的情况,妈妈说,罗阿姑嫁的男人因为她生不出孩子,待她不好,会家暴,前段时间喝醉了酒,骑车摔到沟里淹死了。

真是双喜临门了,杨不烦心想。

男人死了,她又无法说话,被大伯哥霸占了房产赶出来,只能回娘家。

回到娘家,哥嫂也嫌她是累赘,三天两头寻衅吵架,做饭不让她吃,睡觉不让她睡,可是那样的人怎么吵架呢,话都没办法说,还不是净被欺负。

娘家人不要她,她也没处去,村里哪家有点活儿要干,她就去干,不要钱,管饭就行。

可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儿干,有饭吃,所以很多时候她只能沿街乞讨,听说她还曾在集体墓区偷祭品吃被驱赶过。

“为什么不去长者食堂呢?”

问完这句话,杨不烦心里就有了答案。

长者食堂收费再低廉,为了维持运营,也要收费,她身上哪里有钱?再说她的户口已经迁走了,长者食堂明确只供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吃喝。

这日过后,杨不烦辗转找到罗阿姑,请她来家里干活儿。

恰逢最近经历疫情,羊不敢出门,需要请人割草,多一个人大家也轻松一些。

在完美村,这种日结工的工资普遍是60元一天,杨不烦给开70元,因为这活儿很累人,除了要割草装车,还要清理羊圈。

对了,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小货车,她这辆新的白色小钢炮还是汕头文旅局送的,工作人员说是从几百个建册的农户里抽的。这运气真是没谁了,她都不敢笑得太大声,怕把运气笑没了。

干活儿的时候,杨不烦尤其关注罗阿姑,她人利索,效率高,最累的活儿都抢着干。

半车的花生秧,她只用三趟就从地里背去车上,用绳子扎几圈,拇指粗的麻绳在肩上勒出两条深刻的印子,她眉头都不皱一下。花生秧跟山一样笼罩着她,从后看仿佛一座草山长出一双脚,在天垄间疾走飞奔。

吃饭时又最拘谨,不敢夹菜,羞怯,小心翼翼,总是安静且低落,不断压缩自己的存在感。

世界晴暖,似乎都与她无关。

结算工资的时候,杨不烦是微信转账,那天繁姨就悄悄对她说:“哑仔不用开工钱,她连手机都没有,大家都不给的。”

第二天,杨不烦就换了现金结给罗阿姑,还把妈妈淘汰的旧手机换了新电池,送给她,她起先推辞,见推辞不过便越发卖力工作,又把身上攒的所有工资给杨不烦。

她窘迫,却有尊严,把他人的好都记在心里。杨不烦自然不要,说是工作福利。

某天她还看见她在浏览器的问答里认真提问:

“哑巴怎么才能说话?

哥嫂嫌我没用让我滚出去,我不恨他们,我只想怎么可以开口说话,可以一个人好好生活有房子住,有饭吃。”

杨不烦沉默着走开。

恨也是特权,能吃饱饭的人才有力气恨。饭都吃不饱的人,只有被生活暴击的无力,只想挨过去,只想活下去。

世界何其参差。

那时杨不烦就想,要是这次的项目批下来就好了,这样可以拿到补贴和商投,就能给她们一个稳定收入,哪怕不多。

两天后,市里防疫站来人实地考察,一周后,项目通过初审。

政府还提供优先供地,是某国营牧场旧址,离杨不烦家就1.5公里,占地500亩,比她先前锁定的地块要好,各类手续齐全。

属于大捡漏。

专家组很快就来查看用地合规性,原址的羊舍、红砖仓库都很新,牧场的露营区、养殖区、景观区分区明确。

政府还承诺把入园500米的公路拓宽,以备后用。

杨家一家人不要太满意。

等公示期一过,项目正式批复,杨不烦找律师看了土地流转合同,很快就签约。

随后走绿色通道,多证联办,把家庭农场、动物防疫条件、经营性露营地备案等手续办好,一家人高兴又焦急地等待着,就又过了半个月。

杨不烦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往返牧场和个政务大厅,却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罗阿姑消失了。

她是个很准时的人,每天八点多就到羊羊巷,但那天十一点还没见人影,杨不烦给她打电话也没人接,预感不祥,便去她家找人。

上一篇: 槐风 下一篇: 快穿:发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