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帝姬凶残[宋朝](302)+番外
“并且,朕所言改革,不是一时兴起,只表面做做样子,稍有成效就满足了。而*是彻彻底底的刮骨疗伤。”
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们立刻意识到官家又要搞大动作了,当年登基时改国策、毁三戒、设新闻报纸和中科院,看来仍觉得不够狠,现在要对军队制度大刀阔斧动手。
这下,连许多自诩开明的改革派官员都站不住了,觉得赵官家太过年轻气盛,军队制度岂能这么改,在其他人炯炯的注视下御史中丞徐斯朗硬着头皮站出来,拱手:“官家,臣想问军制改革时限多久?”
“五年之内,当然越快越好,”赵芫道。
张叔夜拱手:“五年,若徐徐图之尚有操作空间,可裁撤厢军这一条稍有差池,就会激起民愤、民变,臣以为应当等五年之后,其他政策实施完毕,再行裁撤。”
副相说话了,刚刚走马上任的正相郭孝友于是也开口道,“臣与叔夜相公的看法恰恰相反,裁撤厢军必须和其他改革政策并行,要把原本呆在军队里不能打仗的闲散人员全部转移至其他产业当中,如果像叔夜相公说的那样把其他产业早早创办好,走上了正轨,再把退役人员安插进去,结果就会使这部分人重新成为新产业里尾大不掉的冗员。”
张叔夜看了这位小郭相公一眼,心知他要支持官家的决策到底了,于是放缓语气说道:“那么,臣建议将五年计划改为十年计划,务必使百姓可以缓缓接受新的制度。”
坐在上首的赵芫神色微沉,当然作为官家她对外表达的喜怒本身就存有目的性,站在大殿内的人无一不在关注着赵芫的态度,见此就知道拖延时限也不太行。
“国与国的对抗是力量的竞赛,是意志的较量,也是速度的角逐,一日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一战能决定国家的命运。金人可不会慢吞吞等待我们徐徐图之,必须力求每一次的观察、判断、决定、行动的循环周期都短于对手,我们现在的每一天都在争分夺秒,朕已决心五年之内做完军制改革。”她震声说道。
当整个国家机器运转起来,五年时间都做不到军队改制,那么属实可以躺下来认命了。因为那说明内部的逆向阻力强大到政令根本无法贯彻到基层,躺下来,等死吧。
至于相应的经济上的改革,那是另一套系统里官员操心的事情。同样五年内做不出成绩,也是一样等死的道理。
说着,她缓了缓神色,安抚众臣:“这五年的目标仅仅是进行改革和建设,朕不求短期内一定获得多么巨大的收益,只要做到了裁撤冗员止损、用这部分财政去支持建设新的经济、军工重心,甚至更多的投入也没关系,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才是重点。诸位相公也要有心理准备,大家一起熬过前期投入的阵痛阶段。”
大殿中微微沉寂下来,大家都看出来官家铁了心要做这件事,为此还把李纲相公贬出了中枢。
看着底下众人互相低声交谈着什么,赵芫并没有阻止,在场的官员们,早就上了官家的新政战车,属于整个大宋最能接受改革的一批人,所以当赵芫独断朝纲决心要进一步改革,他们不可能有什么鱼死网破、撞柱死谏的行为。
果然,半晌后诸位相公们讨论问题的重点从劝阻赵芫,变成了如何执行改革的政策,执行下去的话,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阻碍,遇到之后该如何解决。
朝廷在改革军制的安排上一连讨论了半个多月,裁员还没执行下去,消息已经在东京城中的勋贵士绅的当中悄然流传开来。一时间朝野内外,上上下下的氛围变得尤为紧张。
如此大的动作,说明有的人利益必然受损,而有的人可以从中得到新的利益。识趣的人懂得舍弃一部分利益,重新站队,而不识趣的,私底下便常常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对抗中枢的政令。
不过东京城内的这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被皇城司密切监视着,作为赵官家第一心腹(自封)的康王赵构将皇城司的秘间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每天桌案上摆满了城东李家,城西范家,城南蔡家等世家之间的人员来往和交流信息,连各家人每天吃饭花了多少铜钱,出门有没有欺负乞丐,都被记录得清清楚楚。
等赵构觉得证据收集的差不多了,于是大手一挥,某个夜深人静、月黑风高的晚上,皇城司的六大干当使各自率领大部队嗷呜一声冲进所有发表过反对政令执行的士绅和官员家中,不需要解释,直接亮出皇城司腰牌,拿人下狱!
做完这一切的赵构苍蝇搓手,屁颠屁颠地跑来请功,“官家,您瞧这些个逆贼心肠黑透了,竟敢密谋私吞裁撤厢军的遣散费,还有这些,阴谋组织太学生聚众孔庙哭祭,策动学子威逼朝廷。幸好臣及早发现,将他们捉拿全部关在皇城司大牢里头了。”
坐在书案后批阅奏折的年轻官家闻言丝毫停顿没有,直接吩咐道:“这些人有什么罪名就判处什么罪名,该流放的流放,该杀头的杀头,若是罪名不够,就查一查他们过去犯过什么罪,用什么手段隐瞒了罪名。”
“是!”得到肯定的康王殿下和打了鸡血一样激动,仰头又看了看上方伏案处理国事的赵官家,暗自握紧拳头,打定主意要好好表现,进到皇城司监牢里头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跑,“官家放心吧,这些人不止自己的罪状在我手里,连他们五服之内谁犯过罪,皇城司也有记录。”没有,也可以连夜彻查嘛。
啧,见赵构办事如此‘用心’,赵芫琢磨片刻,从桌案一沓的帖子里抽出一张,扔进他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