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满城(131)

作者: 闲闲万春 阅读记录

陆听澜的唇从她的胸前又移到她耳边,吐着热气低声道:“逗你的,不纳妾。”

“那杨小姐怎么办?你当初接她进府不就是……”荣茵偏过头,使劲推开他,“您还答应过杨大人要娶她。”

陆听澜顿住,蹙眉问她:“谁告诉你的?”

他这么问,那就表明是真的了,荣茵又忍不住要哭:“我就是知道,您当初既早就答应要娶杨小姐,又何必娶我。我也不是那蛮不讲理的人,您那时若如实告知,我岂会挟恩逼您?”

陆听澜沉沉地笑了,他第一次见荣茵使小性子,以前被他逗得狠了,也只敢腹诽,再明显一点就是脸颊气鼓,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荣茵见此,就更是来气,眼泪包在眼里:“我说的是真的,我就是嫁给表哥也不会唔……”

陆听澜捂住她的嘴,这些话他不喜欢听,假设的也不行:“以后不许再说这样的话,你只能嫁我。”

他不肯正面回答,荣茵的心就一直在往下沉,触不到底,扭着身子要挣脱他的怀抱。陆听澜笑着叹息,抬手捧住她的脸:“恩师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并未答应。”

第79章 如初如初

陆听澜初入官场就进了詹事府,那时杨太傅任詹事,是他的顶头上司。杨太傅很是看重他,经常邀他到府上小坐,一起研究儒学教义和时政。他后来的为官之道除了父亲和祖父的言传身教外,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杨太傅的教诲,因此他也一直把杨太傅当做恩师。

后来杨太傅被调离了詹事府,二人见面的次数也渐渐变少了,只是偶尔往来。直到小陈氏去世,杨太傅邀他去茶楼喝茶,第一次隐晦透露要将杨莺时嫁给他的想法,他其实对杨莺时并无多少印象,杨莺时小他太多,只记得在杨府做客时偶然遇到过,说过几句话。

他以守制为借口不动声色地婉拒了,后来又开始两年的江南巡按,回到京城本以为杨莺时早已出嫁,没成想竟还等着他。杨太傅也再次询问他是否愿意上门提亲,其实那时杨太傅还未出事,杨莺时从家世上来说与他是十分相配的,更何况还是恩师之女,于情于理他都没理由拒绝,可他就是鬼使神差地不想娶。再然后就是杨太傅出事,求他救下杨莺时。

荣茵停止了哭泣,还是有些不明白:“那您当初为什么要让外人都误以为您要纳妾?”

陆听澜用拇指摩挲她的脸,这怎么跟她说呢,权利的事太过复杂和黑暗,他不想让她知道自己也是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他用自己的额头抵着她的,呼出的热气扑在她脸上:“接杨莺时进府事出有因,但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她以后只会是我的义妹,母亲那儿我也已打过招呼,不会为难你的。阿茵,你只需知道我此生只会有你,绝不纳妾,更不会有什么通房。”

荣茵猛地抬眼,泪水蓄在眼眶里晶莹透亮,微张着唇,她从未被人坚定地选择过,下意识就开始怀疑:“就算您此时说的是真心话,可人心易变,以后的事

谁又说得准呢?”

“这有何难,今日你可以不信我,十年以后你依旧可以不信我,二十年三十年等我们发染白霜而我身边依然只有你时,你总会信我了吧?”陆听澜说完又低下头,温柔地亲她。

“……我,我不知道。”荣茵看着他温和的眉眼,心里迷茫茫的,她实在很难放下心结,或许就像他说的那样,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陆听澜握住她的手放在自己心口的位置,微笑道:“流年久长无穷尽,阿茵,有你相伴一生我已知足。”

廊下的灯笼已经灭了,宋妈妈伺候陆老夫人歇下,掖好锦被灭了灯转身就出了内室。今夜是青竹守夜,她从茅房出来,见有个人影摸黑走到了院门处,心中一紧立时出声问道:“谁在那儿?”

寂静深夜乍然冒出声响,宋妈妈一激灵抬手拍着胸脯,边拍边舒了口气,回头低声叱骂:“小蹄子小点儿声,吵醒太夫人就把你发配到灶房去。”

青竹将灯笼提起来,往前紧走几步仔细一瞧,原来是宋妈妈。她笑着说:“这么晚了妈妈哪儿去?”

宋妈妈将灯笼推远了些,把手抄进袖子里不耐烦地道:“睡不着出去走走,你帮我留着门,别栓了。”

青竹摇头拒绝:“今夜是我守夜呢,这下就要回内室去,万一太夫人半夜醒来口渴没人倒水明儿一早准把我打一顿,您还是找别人吧。”说完提着灯笼当真走了,宋妈妈对着她的背影啐了一口,去后罩房找了松香院的一个粗使婆子。

听雨轩,宋妈妈的话如平地惊雷,一声巨响直接炸在了杨莺时耳边,她呆愣一瞬后扑到床上哭起来。

现在哭有什么用呢,绿荷听得着急,说道:“小姐,您可不能答应做陆大人的义妹。”

“不答应能怎么办,太夫人也同意了。”她前几日就是抱着侥幸才去找荣茵说了那番话,谁能想到荣茵当时答应得好好儿的,转眼就变了脸,不知道怎么说服的七爷,此刻指不定在心里怎么笑话她呢。

绿荷又转向宋妈妈道:“宋妈妈,您可得帮帮我家小姐,小姐但凡有个什么好的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您,这一年来也没少孝敬您东西。”

宋妈妈被绿荷嚷嚷得心虚,摸了摸鼻子道:“绿荷姑娘也得讲讲道理,我只是一个奴婢,能帮你家小姐的早帮了。这不,我一得到消息立即就赶来了,连院门锁了都顾不上。认作义妹是七老爷的意思,他不同意的事谁能逼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