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个权臣他想篡位(31)+番外

作者: 空谢荼蘼 阅读记录

“是。”他深吸一口气,下定了某种决心,“圣人,撄宁,我不会......”

霍昇匪夷所思地瞄了他一眼,习惯性地想去拨弄刀柄找些安全感,摸到腰间才觉空荡荡。

宋撄宁转而问另一个人:“霍爱卿?御前不允刀剑,可是不习惯?”

“臣、臣不敢。”

“怎么,以为朕要你上缴兵权,留驻京畿,自此只能做个游手好闲的公子?”宋撄宁抽了本折子递给他,“这是傅相上奏的,霍将军拿去一观。”

霍昇不动声色地示意崔望熙,却见他微微点头,才放心看了下去。

“这、欧阳禹早有......”霍昇连忙刹住话,不经意间望到了帘后墙壁上,一幅美人画,画技超群,粉紫色的花树下,美人

神态眉眼都被细细描过,可见作画之人极为熟悉那个女郎。

而那画上之人......分明是眼前的帝王。

且他目力过人,角落里的“撄宁”二字,更叫他有些心惊。

谁敢这样直呼女帝名讳,甚至女帝还将此画挂起来赏玩——不过他旁边倒正好有一个。

第19章 亲疏

◎挺拔的身姿蓦地显出几分无助来。◎

“霍爱卿在看什么?”宋撄宁故作不解,起身走到画前。

“是在看它吗?”

隔着珠帘,可以看见女帝发间的龙簪凤钗闪着熠熠光华,金碧交错,象征着权势与尊位。

“霍爱卿好奇,不如走近看看?”她出言相邀,“崔相呢?怎么不过来?”

听出她话间的逗弄与狡黠,崔望熙恍如回到了几年前,在长乐门外,见到了悄悄出宫的皇太女。

少女搪塞了门口的守卫,迫不及待地坐上马车,奔向宫外。

她一如延嘉殿初见般美丽生动,与他,与这幽深的甬道,高耸的宫墙格格不入。

皇帝与镇国公都是严肃的人,竟会育有这样的小女郎吗?谢太傅不会责罚她吗?

崔望熙心底有些许羡慕,些许向往。

崔家处处讲究规矩森严,连喝口茶水都要求姿态优雅,不疾不徐,而他是这一代最受期望的子嗣,言行举止,皆按照他们的意愿在生长。

宛如一尊雕塑,冷冰冰的,毫无生气。

连那一日他向父亲提起,想在窗边种一株紫薇花,都被毫不留情地驳回,直言玩物丧志,莫叫花里胡哨的东西分去他的精力,侍弄花草不是他该做的事,让他牢记自己的身份。

身份吗......

崔望熙不解,他难道还能比皇太女殿下更尊贵?

好在后来,他在朝中地位愈发举足轻重,年纪轻轻便官拜三品,崔氏也逐渐被他所掌握,他终于肆无忌惮地将心爱的花儿搬入了自己的园中,日夜相伴。

无人敢出言置喙。

“崔相?回神——”宋撄宁朝他招招手,一旁的霍昇正挤眉弄眼提醒他。

“圣人这幅画......”他开口道。

“画里是是什么地方?”

崔望熙默了默:“是延嘉殿。”

是他们初相见的地方,可惜宋撄宁毫无印象。

“原来是那,可惜现在不是紫薇开花的时节。”

他尚不知如何接话,却见女帝已经兴味索然地移开视线。

“霍昇。”

“臣在。”

“朕不追究你和崔相从前的事——只一件,欧阳禹,有把握吗?”

霍昇连忙道:“定不负陛下所托!”

宋撄宁自然是信任霍昇的能力的,可以与崔望熙一起,从偏远的岭南杀回京畿,他是极擅领兵作战之人,麾下霍家军亦是威名赫赫。

京畿四周有近三分之一的位置都与山南接壤,强捧赵繁打压欧阳禹,致使二人自相残杀。

不得已之下,赵繁上书京畿求助,而傅善平的折子也来得恰到好处,毒素拔除后,他便一直在暗中查取节度使有反心的证据,收获颇丰。

“说起来,你和朕的崔相,是如何认识的?”

霍昇紧张地抿着嘴,暗自揣测帝王此话的用意。

是要问责节度使与朝臣私交过密?还是疑心他们仍然不忠?

见他如临大敌的模样,宋撄宁忍俊不禁:“朕岂是朝令夕改的君主,你直说便是......或者崔相来说?朕不过好奇罢了。”

趁着二人犹豫的工夫,宋撄宁把宫女唤进来,给政事堂传了道口谕,确认兵部的人都在,才坐回龙椅上,好整以暇地等待听故事,瞬便看了几眼弹幕。

自此崔望熙的心思暴露后,直播间里的人除了聊聊历史,聊聊皇家生活外,偶尔还会出现几条......难以言喻的内容。

“居然真的让崔望熙归顺了啊,这么容易吗?会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崔中书的声音很好听啊,就是喊陛下名字的时候霍昇看他的眼神......”

“我可好奇这两个人怎么相识的了,史书里可是从生死之交走到君臣离心啊。”

......

宋撄宁点着滑动几下,想给他们解释崔望熙即使心中仍然有打算,自己亦留了后手,无需担心,不过看着此刻情状,不太方便。

“圣人,臣与霍将军相识,是因为......”他观察着宋撄宁神色,继续道:“臣的族姐当年曾与霍家议过亲,霍昇当时未继任节度使,入京与臣一见如故,遂......”

宋撄宁很有兴致,揉了揉身后的软垫,暗道紫宸殿的宫女真贴心,自己最近腰背都不疼了。

“你姐姐议亲?崔相没议吗?”她想到近来桌上一直反复出现、惹人厌烦的催婚折子,嘴角笑意更盛,“朕记得崔相不小了,怎么还不成婚?族中长辈也不着急吗?要不要朕替你——”

上一篇: 含芷念 下一篇: 少年帝后老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