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意(202)+番外
顿了顿,他又道:“殿下还说,旁的东西配不上王妃,这些王妃用得应该顺手,还能有点用。”
这都是什么浑话,晋舒意哭笑不得,竟是忘了这二人一口一个王妃已经叫得顺口。
剩下的日子,晋舒意终于是磨了块好玉,正式开始刻章。
待到玉章终于成型时,外头落了今岁的第一场雪。
冬月初二,大吉。
第一零五章 夫君你说好不好
作为大兴唯一世袭罔替的外姓王爷,原本淮砚辞并不须得亲迎,照例礼部应该从氏族中择一贤良恭谨的年轻人代为亲迎,只是一直到大婚当日也未听得何人代行。
这日一早昱王府中鞭炮齐鸣,身着大红绣金嘉礼服的昱王殿下亲自上马,本就俊秀非常的男人骑在高头大马上,神采飞扬。
甚或是将当日金榜题名的状元郎都远远比了下去。
夹道围观的百姓原是听说这王爷的事迹,如今见得传闻中的人物这般游街,竟也只生出此人桀骜得在理的荒谬认同感来。
有人耀眼若明珠,熠熠烁烁不可拟。
相比较芜州那次成婚,晋舒意直到瞧见镜中自己,才察觉当时有多儿戏。
礼部送来的嘉礼服委实华丽非常,便是那红衫外的翟纹霞帔上也坠了金玉,加上头上这金镶宝石五翟冠,叫人顿时便庄重起来。
也是此时,她才第一次意识到,所谓大婚,是如此郑重无二的仪式。
陶秋临陪在她院中,听得外头不停有人报说殿下已经到了哪里,转身来替人合上盖头。
“没想到殿下竟然当真是亲迎呢。”
她说完,便就听盖头下的人问:“既是娶亲,为何会不亲迎?”
陶秋临被问懵了:“礼部没有同姐姐说么?”
待她解释过后,便又笑了笑:“不过,姐姐这话倒是同殿下与陛下所言一般无二。”
晋舒意还是第一次晓得这般规矩,虽是不理解,却还是问了一句:“他说的什么?”
“原本陛下是拟定了几人代迎姐姐的,可是殿下说,这天下哪里有自己的夫人由旁人领进门的道理。”说罢,陶秋临话音的笑意更甚,“好在是没叫御史大人又听着,不然又得递折子说他不遵礼制了。”
晋舒意不假思索:“这有什么好参的,他没说错啊。”
“所以说,姐姐同殿下,合该是一对呢。”
“……”晋舒意伸手拍了她一下,又道,“御史大人不知道,你又如何晓得的?”
“夫君说是太子殿下说的,”陶秋临道,“殿下活泼,同夫君说了不少宫中的事情。”
原话是,太子话多,但是陶秋临自然不敢直言。
晋舒意却是听乐了,小太子那哪里是活泼,怕是被淮砚辞这个太师毒舌了太久,好不容易碰见个话少的少师,可不得逮着说呢。
但小太子还是太天真,人少师寡言可是分人的。
他恐怕是觉得颜松年嘴巴紧所以讲了不少宫里的事儿,毕竟这等事情一点风声也无,只能是陛下关起门来同淮砚辞说的,谁能料到转头就被自家少师回家拿去逗媳妇儿了呢?
小傻子。
寒崇就坐在帝后身侧,此番突然觉得鼻头有点痒。
身为储君,自然不能再大殿之上抬手揉鼻子。
心道这是谁在背后说坏话呢,一面有些焦急地往外头瞧着。
今日是太师大婚,娶的又是太傅家嫡女,他这个太子没有不出面的道理。
既是王爷,又得天子赐婚,新人当要亲迎后先入宫谢恩。
算时间,也该是要来了。
赐婚没有拦嫁这一出,所以接亲乃是快的。
又是小半个时辰,外头宫人终于提声唱喝:“昱王殿下到——昱王妃到——”
寒崇激动得险些要站起,还是身份压在那里才没动。
下边,盛装的二人进了殿门,三拜谢恩后,得帝后祝福方起。
他这才终是在父皇母后的示意下起身下去:“学生祝太师大人与师母百年好合、伉俪永结。”
盖头下,晋舒意瞧见男人未牵自己的另一手将人虚扶一道:“得殿下祝福,微臣定不负所望。”
如此,又行过册封礼,晋舒意才算是当真顶着昱王妃的名号出的宫门。
上轿前,有声音欢快唤了一声:“阿姊!”
她反应了一下,还是身边淮砚辞道:“你没听错,是书铖。”
“他怎么来了?”她是从镇国侯府出嫁的,又要先行入宫,是以并没有送亲一说。更遑论晋书铖同她的关系在京中人眼中实属尴尬,哪怕是为着侯府颜面,书铖也无法同芜州寻常百姓家的弟弟那般送她出嫁。
却是晋书铖接了话:“我承诺过阿姊的,阿姊大婚,我定要十里红妆,从街头到街尾,雇十几个花童一路叫你踩着繁花嫁出去,做这京中最最不凡的新娘,如今,自然不能失信!”
嗯?
“从宫门外到昱王府,一路都有花童,就是冬日的花委实不多,他都换成了喜糖。后头的路,他会伴你身侧,”淮砚辞适时道,“我作证,他没说大话。”
连日来,晋舒意从未与任何人提过这些,只因她明白在这偌大的京城,有些事倘若要随心,便或会为难一些人,也伤害一些人,所以她想,没有娘家人,就没有了吧。
所以,她连晋书铖何日入京的都不知道,她原还想等着婚后省亲之时再回芜州……
手指却是被人一紧,男人的声音:“有我在,你可以随心。”
晋舒意喉中哽咽,最后也只是点点头。
“走喽!阿姊,我送你上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