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124)
在她继续往前走的前一秒,几个互相瞅来瞅去又时不时瞅一眼她的婶子终于商量好了一个代表,由张会计的媳妇儿周玉芬上前一步问她:“嗳,小溪?”
闻怀溪随着声音抬头:“嗯?周婶子有什么事吗?”
周玉芬觉得自己一个最小的孩子都跟闻怀溪一样大了,这么八卦一个小姑娘的事不太好,她顿了顿,有点犹豫地开口:“小溪啊,人家江知青都要跟望小子结婚了,你跟宋知青呢?好事该近了吧?”
“啊?”闻怀溪装做没听懂她在说什么,“婶儿你说什么呢,啥好事儿近了?”
“哎呀,还能是什么好事!”婶子急了,“不就是你俩结婚的事!”
“对啊,都这么久了,你别跟婶子说你们不着急结啊。”
闻怀溪干笑两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周玉芬。
她哪知道是什么时候?
见她不说话,周玉芬换上了一副十分好奇的面孔:“所以到底是不是啊?小溪你说话啊,你们什么时候办酒?婶儿还等着去你家喝你的喜酒呢!”
周玉芬同志觉得,以她纵横大队几十年都没错过的一双利眼来看,这件事十有八九快了。
原因也很简单,这不是临近端午嘛。
他们大队好些人家端午给孩子办事儿的。
虽然以远兰她家的家底儿,不至于想着趁这个时候把闺女嫁出去省几口粮,但端午可是一个好日子。
指不定人家也想趁趁这个好日子呢。
婶子十分热切,闻怀溪十分尴尬。
这些婶子啊,思维真够跳跃的,人家江婵媛林北望结婚,跟她有什么关系,而且那俩人不一定能成呢。
在几个婶子大娘热切的眼神中,闻怀溪笑得更尴尬了。
真不愧是姜柳大队头一号八卦群体啊!
在众多婶子期盼的眼神中,闻怀溪坚定地否决了她们的猜想:“不是,婶子你们想多了。这商量婚事得是家里商量啊,我外婆我妈和舅舅他们一起,我不知道他们定的什么时候。”
“也对,是该跟长辈说。”
婶子们想想也是,婚姻大事的确是应该跟父母说。
她们赞同地点了点头,转而又换上了另一个问题:“那你们有说啥时候结婚吗?按理说订婚以后结婚就要提上日程了。你们当初说的可是结婚,应该快了吧?”
刚松了一口气的闻怀溪:“……”
好好好,这么问是吧。
闻怀溪有气无力:“婶子们去问我外婆吧。”不等她们继续开口,闻怀溪快走两步,“咱们说了半天话了,婶子们该干活了啊,我去那边再转转。”
看来从闻怀溪这里是问不出来什么了。
“行了行了,干活吧。”
作为会计的媳妇儿,周玉芬一向是自诩比村里其他妇女有觉悟的。这个时候也是由她先开口催促,生怕自己摸鱼时间太长让人说嘴。
她一招呼,几个婶子三三两两地散了开来开始割麦子。
没人喊自己,闻怀溪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催婚催育真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婶子大娘们就愿意问这个。
这次检查耽误了点时间,查完后刚好下工。
闻怀溪将记分本送到大队部,跟着姜远峰一起回了家。
因为要等闻怀溪将记分本还到大队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两人都是到家最迟的,今天也不例外。
进了门,李梅香正在厨房盛饭,几个小的将碗往堂屋端。
闻怀溪疑惑。
以往他俩回家的时候,饭菜应该早就上桌了,今天怎么是大妗子才在厨房舀饭?
屋里屋外转了一圈没看到徐桂芳人后,闻怀溪进了灶房问李梅香:“大妗子,你见到外婆了吗?今天怎么是你在这儿舀饭啊?”
农忙这段时间徐桂芳都是在家里做饭,大概大家从地里回来的时候,她就会估摸着把饭菜舀出来端上桌,等他俩人回来就能不用等直接吃了。要不等人回来再舀饭还要等上一会儿,浪费大家的时间。
今天所有人都回来了饭还没完全端上桌的情况真的挺少见的。
李梅香把最后一勺红薯饭舀进碗里,又从水瓮中舀了两瓢水进锅里,这才回她:“林嫂子从医院回来了,望小子一个男同志不方便,你外婆去他家搭把手。”
“回来了?”柳小红进厨房端饭,刚好听到这一句,“林嫂子身体怎么样了?”
“不太好。大夫没查出来原因,天晚了没赶上去县城的车,望小子说干脆等明天带他妈去市里医院查。”
李梅香将篦子放进锅里,又把两碗饭放上去,给锅底添了两把柴。
“行了,给妈留着饭,等会她回来吃。”
柳小红取出一个碗,往里面边拨才边“啧啧”两声:“去市里得花不少钱吧,望小子家里一共才有多少钱,现在把钱花了,江知青还能愿意跟他结婚吗?”
她将专门给婆婆和大伯子的菜放到碗橱里,问丈夫:“我记得上次那谁去县里医院花了二十吧?我估计去市里起码得五十!”
“花不花钱的跟我们没关系,望小子愿意去就去。”
姜远水是个孝顺的,自然对林北望毫无疑问带妈妈看病的举动表示赞赏。
“如果爸妈跟林嫂子一样,我也会带他们去市里医院的。”
“说什么呢!”姜远树拍了弟弟一把,“快‘呸呸呸’,你盼着咱爹娘出事啊?”
姜远水不是这个意思,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之后,赶紧“呸”了两声。
徐桂芳不在,姜远水对着姜山说:“爹,我不是这个意思……”
姜山摆摆手:“行了,你都这么大了,我还不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