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151)

作者: 杨随 阅读记录

当即他就明白了些什么,李家人大骂他们一家子黑心肝儿的时候,他更明白了。

原来根本不是人家李家人不讲理,是他妈。

他妈根本就骗了人家一家子!

他妈想骗人家姑娘嫁进来就做保姆,照顾自己,照顾俩孩子,顺便还能给他提供一点帮助。

哪怕他是他妈生的,这个时候也不得不说一句真是好算计。

那他三哥呢,他三哥知不知道这件事?

想起周援军回家那几天他好像没见过他妈喝药,周援国就知道他妈肯定是瞒着周援军的。

要不然以他三哥的人品,他肯定会跟人家姑娘说清楚的。

他妈真是算计得清楚。

周援国很失望,没想到生他养他的妈是这么一个人。

这是知道人家姑娘知道了自家的情况后就不一定嫁过来了,所以先提前瞒着人家。

李秀秀嫁过来想后悔都不行。

现在人家姑娘家里发现了不对想退婚,他妈居然还硬挺着不同意。

真是,周援国都不知道怎么说。

明着说什么要是退婚了不好听,暗地里不就是在威胁人李家父母说你家闺女退两次婚后肯定名声不好?

更别说李秀秀这次和周援军订婚,本就是因为落水被救失了名声。

这一番明着哭诉暗地里贬人的话听得周援国极不舒服,要不是那是他妈,生他养他的妈,他早就想骂人了。

他的孝心不容许他说母亲的不是,但是他的良心不容许他妈这么糟践人家姑娘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使周援国才十二岁,但他已经知道了不少事儿。

他爸在他还小的时候没了,两个哥哥早在他爸还在的时候就分了家,只在队里发粮食的时候往家里背几袋,算作是自己那房的孝敬。

哥哥们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孩子要养,对他和姐姐这两个还需要家里养着却仍在上学的弟妹颇有微词。

加上三哥又收养了两个孩子。

虽然俩孩子是烈士后代有补助,却也的确是两个才四岁需要大人操心的年纪的小孩儿。

三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很少一部分自己拿着,剩下的都交给了家里。

饶是这样,周援国也是看着他妈苦过来的。

现在他妈病了需要人照顾,刚能帮家里做点活的姐姐又即将嫁人。

一个病着的老太太,一个正在上学帮不上什么忙的小叔子,两个还小需要费心照顾的孩子。

这样的家庭,人家姑娘嫁进来就是火坑。

换做是他,周援国也不愿意姑娘嫁给这样的人家。

李家父母想退婚合情合理。

要不是他妈病着,他害怕她自己一个人来出点什么事,周援国是绝对不会跟着周婆子一起来李家闹事不让人家里退婚的。

周婆子坐在地上哭天喊地,比之前她男人死的时候哭得还要真情实感,眼泪鼻涕横流都顾不上擦一下。

她哭诉道:“你们李家不做人事啊,定好的亲事,五十块彩礼钱都收了装自己腰包了,我们周家只等着新媳妇儿端午嫁过来了,你们现在要退婚,这不是把我们周家的脸面搁地上踩?

“不想订婚早说啊,这婚事又不是我们家援军求来的,要不是李秀秀被周超退婚,为了你家姑娘名声,我儿老早就娶别人了。更别说要不是我儿子救了你家姑娘,说不定李秀秀现在人已经没了,还能站在这里跟我们闹吗?真真儿是白眼狼。我当时就不该心软答应援军和你定亲!”

周援国拉着他妈的手想把她从地上拉起来,如果能拉她回去就更好了。

身体本来就不好还坐在地上,一点都不珍惜自己。

而且,这番话他妈说的不亏心吗?

他哥的确是救了人家姑娘,但要不是他们家骗了李家,人家根本不会同意李秀秀嫁过来!

周婆子真是无礼也要搅三分的人物,那闹腾劲儿,一点也瞧不出来她今早还在床上躺着下不来呢。她一把挣脱儿子的手,就是坐在地上赖着不起,为此逼着李家人表态。

李家父母老实了一辈子,不像她嘴这么伶俐,说的话全往自家身上靠。

周婆子只说自家不但救了姑娘还搭上了人,看姑娘名声毁了和她定了亲,另外什么自己的病要吃好的将养着,骗了人家的事一嘴不提。

李父嘴笨,翻来复去只会说什么“你提前没说你生病了,我姑娘嫁过去就要照顾一大家子”的话。

“生病了又怎么了,你看周婆子这么能闹腾,肯定不是啥大病,治好了就得了。”

周援军的娘人称周婆子,没病之前,也是高家庄响当当的人物。

胡搅蛮缠的本事和打架名声很响的那种响当当。

“对啊,治好了不就行了,照顾一大家子更没啥说的,谁家新媳妇儿嫁过去不伺候一大家子过啊,周家这才几个人。”

“秀秀本来就是被退了婚才跟人家周家小子定亲的,要是再退,这可就退两次婚了。你退一次人家不定说嘴,退两次肯定要被说是秀秀自己的错。因为女方原因导致退婚,没人愿意娶这样儿的姑娘的。”

在围观群众看来,周婆子既然能闹腾,那就说明病不严重,自己能顾着自己。

照顾一大家子也没什么,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哪个女人不伺候爷们儿孩子好几号人。

周家小姑子嫁出去不用管,小叔子十二了,能帮着家里做点活儿,老的有前头俩儿子孝敬又能照顾着两个小的,这一摊是不用怎么管的。

李秀秀在家只用挣自己的口粮,嫁过去也是。

俩孩子有补助,周援军有本事能养活弟弟,这么看也没什么不舒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