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202)

作者: 杨随 阅读记录

作为家里的老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好。不到四十的年纪,已经是别人姑奶奶了。

徐桂芳很快迎了出来,接过姜远兰手中的东西:“意思意思就行,怎么带这么多?”

这个家不仅住了她和老伴儿,还有其他儿子儿媳。几个哥哥或多或少帮忙照顾外孙女了,姜远兰不带东西肯定不行,但没必要带这么多吧。

“没有,这些是小晏和小溪刚买的,不是我带的。”姜远兰避开了徐桂芳的手,“不用妈,我拿就行。”

姜怀志已经将自行车推进门了,宋未晏接过姜远兰手中的几个袋子提进屋里:“我买的都是结婚用的,就留在家里吧,带回知青点还得拿过来。”

宋母提前寄过来了很多结婚要的东西,光邮费就出了一大笔钱。宋未晏要准备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今天差不多都买齐了。

“行,那放小溪屋里。”

在徐桂芳的指挥下放好,宋未晏提出告别:“那徐奶奶,姜阿姨,还有闻知青,我先走了?”

他就不打扰人家一家子叙旧了。

“小晏再坐会儿呗,不着急走。”徐桂芳招呼。

姜远兰发现了一点不对:“欸,你怎么还喊我家小溪闻知青?”

说到这个,闻怀溪发现她好像已经没再喊宋未晏宋知青,而是不知不觉喊他名字了。

她今天好像一直喊的都是宋未晏。

“小溪好像直接叫的名字吧。”姜远兰笑着说出了肯定句。

闻怀溪:“……”

非得点出来吗?亲爱的妈妈。

徐桂芳接道:“对啊,都要是小两口了,和我们一样就喊小溪得了。”

“……好。”宋未晏应下了,“那徐奶奶,姜阿姨,小溪,我就先走了。”

“这才对嘛。”徐桂芳一拍手,“真不留啊?再坐会儿呗。”

“不留了,我还有点事。徐奶奶你不用送。”

他回去再取点钱,再将收音机票一并拿过来,闻怀溪明天可以按自己意愿都买了。

第87章 而且今天我看了,是你喜欢那款。

宋未晏离开后,闻怀溪幽怨的眼神射向姜远兰。

“怎么了?”姜远兰摸摸女儿的脑袋,觉得好笑,“怎么这么看我。”

“妈妈,亲爱的妈妈。”闻怀溪搀上姜远兰的胳膊,将脑袋枕上去,声音闷闷的,“他爱叫闻知青就让他叫呗,你为什么非要提出来。我俩的关系,多尴尬啊。”

姜远兰盯着女儿的发顶,问:“你俩什么关系?”

闻怀溪:“还能什么关系?即将结婚的假夫妻。”

这么明显的事情。

“不。”姜远兰的语气严肃了起来,“你不能这么想。”

姜远兰将闻怀溪扶正,盯着女儿的眼睛,语重心长道:“在别人面前,你们就是真夫妻。你总这么想的话,真以为别人看不出来吗?”

闻怀溪不解:“看出来就看出来啊,他们最多以为我们关系不太好,还能往这方面想吗?”

徐桂芳赞同姜远兰的观点:“你妈说得对,小溪你把别人想的太简单了。人家活了多少年,你才活了多少年?村里那些老头老太太,哪个吃的盐不比你吃的饭多?”

闻怀溪依旧坚持己见:“可这些都不重要啊!”

三年过去她回城,能回姜柳大队的机会很少,怎么都不会天天和这些人待在一起的。

反正她和宋未晏会住在一起,至少表面没问题。这些人再怎么猜测,只要不说到她面前,闻怀溪感觉都是无所谓的。

姜远兰:“可你现在住在姜柳大队。本来说过两年找机会给你调回去的,现在情况不是很好。你也知道你爸这个副厂长位置有多少人眼红,那几个想上位的盯得紧,再加上好像风声不太好,如果不出意外,你估计还得在村里住上几年。少说三五年,多了万一十年八年的,你难不成和宋未晏装十年?”

徐桂芳紧随其后:“小晏是京市来的,这次结婚用的钱票都能看出来家里应该有点关系,如果人家家里找机会调孩子回城了,你和小晏是假夫妻,对方家里调不调你?难道刚把你调回城,就让小晏告诉父母你们其实是假结婚?要是留你在队里,你一个人又要面对流言蜚语。”

姜远兰:“我都听你外婆说了,小晏这孩子挺不错的。而且今天我看了,是你喜欢那款。”

闻怀溪:“……”

虽然但是的确没错。宋未晏这张脸,闻怀溪是很满意。

她还想继续挣扎:“可——”

“别可了。”姜远兰打断她。

闻怀溪下乡的时候姜远兰总想着闺女待上一两年,城里一旦有机会,就给孩子往回调。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闻怀溪下乡后没多久,城里风声就紧了起来,闻知柏现在这个副厂长做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被别人揪住错处借题发挥。

那会儿说严重不严重,闻知柏还是能动动能力的。加上赵建设这个定时炸弹,姜远兰果断选了让闻怀溪和宋未晏结婚。

谁知在那之后,城里的情况愈来愈严峻。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继女还是亲女儿,闻知柏都不好将孩子调回城,俩姑娘只能在乡下待着了。

只能在乡下待着,当初说好假结婚的宋未晏这边成了姜远兰首要考虑的问题。

好在有徐桂芳帮忙观察人,姜远兰才终于在回家的前一晚做好了决定。

如果可以的话,她决定让闻怀溪和宋未晏尽量假戏真做,就当是真结婚了。只是闺女这边不好劝。

她继续说:“妈不强求你,我肯定是向着我闺女的。这样,你只要别想你俩是假夫妻,就当真的处,刚好啊,住同一个屋檐下观察人更方便。妈也不是说让你主动,但是你别总抗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