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232)
“外婆,今天怎么想起来吃面条了。”
难得啊,农闲他们家基本都是吃点稀的配窝头吃个七八分饱。
用徐桂芳的话就是,活不多没必要吃那么多,能撑到晚上回来吃完饭就行。
徐桂芳碗里的饭就剩一口了,见不得她那么磨蹭,催了两句才回道:“你问你大舅。他昨天看到你姐俩采回来的蘑菇说想吃蘑菇浇头的臊子面,让我今天给他做的。”
姜远峰笑着道:“我记得上次吃都是去年了,想妈的手艺了。”
徐桂芳翻了个白眼,嫌弃道:“说得好像平时的饭不是我做的一样。”
徐桂芳最近没去上工了,就待在家里收拾收拾,做做家务这样,最近家里的饭不是三房轮着做了,一日三餐都是徐桂芳做的。
“我说的是这个蘑菇酱面,不是平时的饭。”姜远峰强调。
姜远峰就好这一口,每年都会让徐桂芳给他最少做一顿吃。要不是家里人多,吃一次需要的面粉太多,姜远峰觉得自己天天吃都吃不腻。
“行了,别贫了,赶紧吃完好上工。”
徐桂芳已经吃完将碗放回了厨房,朝着门外走:“我出去一趟,走的时候给我留着门。”
虽然一日三餐都是徐桂芳做,不过碗还是三房轮着洗,一般吃完饭厨房这一摊就没徐桂芳的事儿了。
徐桂芳要去的是林北望家。
上次林北望和周招娣的相亲情况还成,前天去公社碰到周表姨的时候,那边有问林北望的意见,可徐桂芳昨天忘记告诉林母了。今天突然想起来,她便打算现在过去一趟,免得晚上又忘。
这种事拖太久显得不真诚。
老喽,记性越来越不行了。
徐桂芳一边摇头叹息,一边健步如飞到了林家。
另一边,姜家众人吃完饭休息过后又要开始去上工了,宋未晏和闻怀溪是一起走的。
路上,闻怀溪主动提到:“你晚上还要去看望陶外公吧?”
宋未晏跟着她喊了姜山徐桂芳外公外婆,闻怀溪在知道陶择空是宋未晏外公后就自然而然改了口。
却没想到宋未晏否认了:“晚上看情况。我听蒋爷爷说大舅晚上要过去一趟,我回家先看他什么时候过去,免得撞上。”
闻怀溪了然地点头,没有什么别的话题,便沉默着不说话了,两个人安静地并肩走着。
过了一会儿,宋未晏突然说到了拉电线的事:“前两天和大舅去了一趟供电所,那边说这两天就能陆续给我们装。”
装电线的工人一直都在,只是线供应不足,需要等调配。前两天刚到了一批,走完流程才开始批给下级部门。
有了电就意味着可以吹风扇,闻怀溪高兴了不少。这两天比较凉,她晚上睡得还行,可夏天不可能天天都有这么合适的天气,大部分时间都是热的,还是有风扇方便。
“我和妈商量过了,她说你之前那个风扇送来给我们继续用,给外公外婆买个新的。”
闻怀溪有点忧虑:“风扇一个不便宜,爸妈还有钱吗?”
说好了现在盯着继父的人多要收敛呢。
“要不咱俩用自己的钱新买一个吧。”
姜柳大队大家都知道她收了多少彩礼钱,却不知道她手里还有姜远兰给的压箱底钱。
如今这些钱都在她手里,买一个风扇还是很容易的,刚好有借口说彩礼钱花完了,省得老有人惦记。
“我还没说完呢。”宋未晏接着道,“当时大舅在旁边,他说外公外婆年龄大了,咱家又靠山,再热的天儿都要盖被子,不用买,浪费钱,到时候指不定让谁惦记。”
“所以,最后妈说给外公外婆买点吃食,把你那个送来就行。她可能请不了假,说让大哥给你送。”
姜远兰已经来过一趟请过几天假了,闻怀江刚上班没几个月,正是表现的时候,闻知柏副厂长更不好请假,算来算去只能是闻向阳来了。
“大哥还能去丰收大队看看姐姐。”
好长时间不见,闻向阳肯定想见见亲妹妹的。
……
拉电线的日子提上了日程,闻怀溪下午上工都是开心的,直到晚上宋未晏提着一个眼熟的篮子进了门,里面还有六个鸡蛋。
“你你你……”闻怀溪没想到宋未晏说的换鸡蛋是这么个换法,她震惊,“你连给外公补身体的鸡蛋都不放过,又提回来了?”
宋未晏无语:“想什么呢,这鸡蛋是我下午找钟田生换的,去看外公的时候顺路取了篮子而已。”
说着,他调侃了一句:“放心,我已经和外公说了那是他外孙媳妇儿拿给他补身体的,他老人家可高兴了,还说有机会一定要见见你。”
“啊?你说了?”闻怀溪尴尬地脚趾抠地,“那是你亲外公,六个鸡蛋太少了吧,你怎么好意思提的。”
她小声嘟哝:“这样我怎么好意思见他老人家。”
闻怀溪当时是不知道陶择空的身份,又给自己冠的是姜远峰派去的名头,才比着村里人平时探望病人多拿了鸡蛋几个去的。
如果她知道那是宋未晏的外公,肯定不可能只给六个鸡蛋,最起码十来个鸡蛋再拿罐麦乳精吧。
姜远兰往日给姜山徐桂芳寄东西都不止这点,宋未晏第一次上她家门的时候也拿了挺多东西。
宋未晏觉得好笑:“放心,我解释了的。我说是大舅让你拿的,你后来才知道他是外公的。要不然你怎么解释,都不知道身份的老人,你为什么拿着鸡蛋去看望人家?”
“……是……哦。”闻怀溪试图逃避话题,“就是大舅让我拿的,我怎么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