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284)
周援国又回头看一眼,对方还是盯着他不放,甚至声音越来越激烈了,隐约能听到一两句“真像啊”什么的。
周援国抬手挠挠脸,想不通干脆不想了,又看看天色说:“褚叔褚婶子褚大哥,你们该走了吧?等会儿赶不及去公社了。”
褚家人以往怕打扰周家,都是帮着看看孩子,做做饭,再跟孩子说说话,赶周援国回去早早离开,生怕自己给周家添一点麻烦。
可明天就要走了,张婷又不和他们一起离开,褚母一方面是真担心,一方面有点舍不得,犹豫来纠结去,就拖到了这会儿,周援国已经回家有段时间了。
现在是七点,屋子里太闷,大部分人家都会在院子外面坐着扇扇子乘凉,再聊聊天说说闲话,等到天完全黑透了再进屋睡觉,但褚家人再不走就只能赶夜路了。
褚母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但又没办法,点头起身就要走,褚父和褚大哥跟在她后头。
张婷今晚留周家,明天再去县里拿自己行李,晚上离开的只有褚家三人。
褚母最后拉着两个孩子的手说道:“小瑾小瑜,褚爷爷褚奶奶下次再来看你们。”
周瑾安周瑜安根本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意思,还以为就是明天,嚷着让褚母买糖吃。
这两天除了张婷,褚父褚母也很惯着他俩,零嘴汽水从来不落,两个小孩都可盼着两个人来了。
褚母没说明天不来,只从兜里掏出最后两块糖给两兄弟一人一块,又摸了摸两孩子的头,抹着眼泪笑着应好。
走出周家门,门外的讨论声越来越大,有那坏心眼的看到有人出来,拔高声音就问:“嗳,同志,屋里那俩是领你家的吗?咋感觉和你们长得不像,倒像是周家人呢。”
一语石破天惊,褚家人惊疑不定地看向对方,周围的讨论声也变得空前鼎沸,七嘴八舌地淹没了褚家三人。
“我们也是才发现那俩娃娃和周家人像得很,是你家娃吗?别不是周援军在外面生的,给你家娃和他娃换了吧。”这是个阴谋论的。
“我不一样,我早看出来这娃和周家人长得像了,但是你们那会儿都不听我的,还说我给人家泼脏水。”
“你又是早看出来了,之前也没见你说过,这会儿倒是觉得自己聪明了。”
讨论的,吵架的,一个个的嘴都没停过,只有褚家人表情很懵。
“你们在说什么?”褚母不由自主地问。
闻怀溪也是第一次听这个说法,懵完后看看小孩和周援国,没看出来什么所以然,又拍拍表姐的手问:“真的像吗?”
为什么她看不出来。
姜怀梦顺着她的意思将三人仔细打量了一遍,给了一个比较严谨的结论:“两个孩子长得差不多,和周援国比起来像了三四分?准确来说,鼻子和眼睛都是像的,但整体看着一般,没那么容易看出来。”
但姜怀梦觉得这应该是村里人乱说的,哪有这么久都没发现,今天这么一下就瞅出来像的。
而且三四分的像很正常吧,姜怀梦不确定地想。
褚家人还在懵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抿唇不语。
任谁被问这么一个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答案。
最后是褚大哥说了一句:“就是我家老三的。大家看错了吧,人跟人长得像点是正常的,而且孩子从小和周家一起长大,就更正常了,我侄子的嘴也和我爸长得一样。”
“而且孩子和周家长得像点不是好事吗?周家对孩子好,他们以后也不会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这样对他们也好。”
褚大哥觉得周家庄这个村子的人有点没有分寸,随随便便问出来这种问题,以前真的没在孩子面前乱说过吗?
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能听懂大人的话,如果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很容易多想。
因此解释完后,褚大哥笑了笑,拜托道:“恳请大家别在孩子面前说这种话,五岁小孩也懂点事儿了。”
褚父褚母跟着点头,但心细的褚母却忍不住回了头悄悄打量。
褚母很想像儿子那样说一句没有,但心中一直以来被她忽略的违和感在这个时候莫名其妙地上涌。
她真的没察觉到一点点的不对吗?褚母认为不是。
因此她几乎是一寸寸看过了三张脸,心也一点点凉了下来。
褚母又忍着喉头的不适看着张婷和孩子,然后心里像是浇了一桶冰水。
周援国和两个孩子,张婷和两个孩子,都有相似的地方。
褚母又回忆着自家儿子已经有些模糊的长相,再看看旁边的老大,想想家里的大孙子,更是开始手脚冰凉。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以前从来没怀疑过的事情,因为别人随口的一句话,就让她心慌到了这个地步,甚至在真的对比过后,褚母真的觉得那两个孩子越看越不像他家的。
如果是这样,张婷的莫名自信,还有周母进屋一趟,两个人明明都动手了,结果出来就改变了态度,是不是就讲得通了?
闻怀溪注意到了褚母这点不同和明显冷硬起来的脸,咽了口口水,脑海里飘荡着三个字——不是吧?
她又戳戳表姐,示意对方看褚母,一边小声凑近姜怀梦耳边嘀咕道:“我咋看她这样子不对劲儿呢。”
该不会真被说中了吧,那俩娃是周援军的,那跟谁生的呢,屋里那个孩子亲妈?
姜怀梦刚想应和,就看到褚母回头了,她又进了周家门。
褚母脸上挂着勉强的笑,声音也有点不稳:“周嫂子,张婷,我能知道你们刚进屋说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