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32)
“谁说不是呢!前天就是她大闺女拿了自家儿子娶媳妇儿用的彩礼钱,人高家那边找上门了!”
王大嘴大女儿姜美凤嫁的人家不是什么软柿子。
姜美凤当年长得俊,被邻村一户姓高人家的小儿子看中了,王大嘴趁机抬价,高家花了大价钱娶了姜美凤进门。
姜美凤嫁的高家小儿子小时候发了一场高烧,智商永远停留在了三岁,当时都二十五岁的大小伙儿了啥都不懂,整天在村里晃悠,跟小孩儿一起玩。
偶然的一次,这高家小子看上了姜美凤,谁的话都不听,硬是要娶姜美凤回家。
那傻儿子原本是个聪明的,他是在爹娘出去上工,被高家几个哥哥带出去玩才受了冷发了烧,再加上那几个哥哥当时不敢跟爹娘说,高家小子被硬生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这才烧成傻子了。
高家二老心疼这个傻儿子,做哥哥的也心有愧疚把他当儿子照顾。他稀罕人家姑娘,几个哥哥就凑钱出了王大嘴家的天价彩礼,这才让他抱得美人归。
要不是几个哥哥因为愧疚给小弟凑钱,王大嘴真要不到五十块彩礼。二十年前,五十块钱真是高价中的高价,相当于是卖女儿了。
姜美凤要是个聪明的,嫁过去跟娘家少来往,有大伯子帮忙,日子也能经营的有声有色。
哪成想姜美凤脑子糊涂,经常偷了婆家东西贴补娘家。
傻儿子啥都不懂,几个哥哥帮着收拾过几回姜美凤,不顶用啊,没过多久她又故态复萌。
要不是她把高家老小哄得好离不开她,她那几个大伯子早就给自己弟弟重找一个媳妇儿了。
如今她拿了弟弟唯一儿子的彩礼钱,高家几个哥哥能愿意才怪。
“我那天去的时候那边还只是悄么声闹,高家人也怕消息传出去侄子说的那个姑娘听到了不愿意。但他们坚决让姜家人给个说法,不让姜美凤再给娘家拿钱拿东西。
“要我说也是,姜美凤她们一家四口人都是靠着几个哥哥养活的,她儿子彩礼钱大头都是那几个伯伯掏的,她把钱拿给娘家,不就相当于拿了几个大伯子家的钱?”
“谁说不是呢,要我是高家人,也非得讨一个说法。”
“就是就是,哪有王婶子这般做人的?娶了她家闺女就要养着那一大家子,到哪都没有这个说法。”
这话姜家几个儿媳妇儿也是赞同的。
闺女嫁人了都有自己的小家,偶尔帮衬娘家可以,哪能像姜美凤这样,恨不得掏空婆家补贴娘家?
大家正说着呢,外面突然传来喊姜远峰的声音。
“大队长!大队长!你快来!高家又去大嘴婶子家里闹起来了,两拨人正干架呢!高家庄的大队长让我喊你过去!”
“哎,来了!”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姜远峰下意识应声。反应过来来人说了什么后,他苦笑一声。
果不其然,那天事情没解决,这还有的闹。
隔壁村子高家庄,便是高庄大队,从前是叫高家庄的。
后来人民公社成立,镇改为公社,村子改为大队,高家庄也就改了名,成为了高庄大队。因着这名儿有些拗口,大家还是更习惯喊他们大队高家庄,只有正式给别人介绍的时候,才会用高庄大队这个名字。
王大嘴家的大闺女姜美凤,嫁的那个傻儿子是高庄大队大队长的堂弟高斌。
姜美凤刚嫁到高家的时候,高斌有父母养活。
那会儿高家父母身体还成,姜美凤是个既吃得少又能拿满公分的。她嫁到高家后,三个人的工分养活一个闲人绰绰有余。
她初初嫁过去时瘦巴巴的,整个人只有一张脸能看,嫁给高斌后很快怀孕了。
她人瘦的跟芦柴棒一般,肚子不小,看着就让人害怕。高家父母不似她娘家苛待人,让她多吃点,渐渐的,她的胃口也大了起来,人也养了过来。
姜美凤嫁进高家五年里陆续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孩子渐渐长大,又不到挣工分的年纪,高家父母身体不像从前那般硬朗,自己挣的工分顾住自己都勉强,时不时要几个儿子贴补。
姜美凤的工分最多养活自己和一个孩子。从那个时候开始,高斌和另外俩孩子就是几个高家几个哥哥养活着了。
高家哥哥们都是老实人,因着愧疚心理,对养活弟弟和弟弟的孩子毫无怨言,但是嫂子就不一样了。初嫁过来想着小叔子有媳妇儿就好了,结果有了媳妇儿他们反倒要帮着养一家子。
自己挣工分勉强够生活,怎么可能愿意养着小叔子一家。几个嫂子明里暗里跟自家*丈夫提过不少次不想养着小叔子,却没有一次被同意,反倒被自家男人骂了一通。
被男人骂了以后,她们不敢把气撒在男人身上,公婆和小叔子也有男人护着,姜美凤便成了她们最好的出气筒。
嫂子们整日挑姜美凤的刺,气儿不顺的时候,逮着机会就要挤兑她一番。
姜美凤被娘家养的毫无脾气只知奉献,即使嫂子们说得再过分,姜美凤都只是逆来顺受,丝毫不加以反抗。
嫂子们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搞得自己不上不下,慢慢就不关注她了。
毕竟粮食是自己丈夫亲自背过去的,她们不敢要回来。撒气的对象是一个窝囊的,把自己气得半死,人家倒是该做什么就是什么,实在是划不来跟她生气。
可凡事都有例外。
其他嫂子是这么想了,高四嫂不啊。
高四嫂向来是个小心眼的,谁多占她一分便宜都要计较个清楚,更别说每年的一笔固定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