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131)
现在刺绣没了,这算不算货不对板?
她转头看向易迟迟,脸上笑容消失。
“你走两步再看!”
易迟迟丝毫不慌,很是淡定让她走动看效果。
郁如棠拧起了眉头,随后听话走动起来,眼睛不离镜子。
然后,她看见由胸口一路蔓延到裙摆位置的祥云,和隐藏在祥云中若隐若现的凤头凤羽。
她脚下步伐一转,发现迟来的惊喜。
这竟然不是整只凤凰,稀疏几根绚丽无比的凤羽和一只完整的凤头,陪着几朵相连的祥云竟然组合成了一幅凤凰腾云驾雾图。
脑海里开始情不自禁的脑补出小凤凰在祥云间嬉戏玩耍的画面。
“妈耶,你这个构图简直绝了,比图纸上出来的效果还要来得惊艳……”
说到这里,她一脸纠结,“这么美的刺绣要被遮掩起来,我感觉好亏呀!”
易迟迟对此不发表意见。
而是笑眯眯提议,“我觉得你该给你母亲和马婶儿她们看看。”
“是得看看。”
话音未落,她花蝴蝶似的跑到门口打开门,探出个脑袋将郁母和马婶子喊了进来。
被召唤的姐妹俩兴高采烈诶了声,颠儿颠儿跑过来。
被漏下的郁父吃味了,酸溜溜问,“老姑娘,爹不能看吗?”
“爹你晚点在看。”
等她让老娘她们看了,把风衣穿上再给老爹看。
“我好不好看?”
郁母和马婶子一进屋,郁如棠就做贼似的砰的一声关上门,随后跟得到宝藏的三岁小女孩似的,在姐妹俩转着圈显摆她身上的衣服。
笑颜如花,凤凰飞舞,惊艳得姐妹俩瞬间失声,只于呆愣。
世界就此安静了下来。
没得到反馈的郁如棠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下来,向易迟迟投去询问的目光。
“我不好看吗?”
“美呆了,阿姨和马婶子也看呆了!”
易迟迟毫不吝啬她的赞美,语气真诚。
郁如棠信了她的话,朝郁母和马婶子挥了挥手。
“妈,大姨,天亮太阳晒屁股,该醒了!”
姐妹俩这才回过神来,视线再次在她脸上和衣服上扫过,不由自主地对视一眼后,纷纷‘妈呀’一声。
“老二你看到没有?!你看到没?”马婶子激动的抓了郁母的胳膊,压着声音道,“刚刚我们糖糖变成小凤凰在飞,娘呀,太美了!特别是她跟我笑的时候,我以为是哪个小仙女下凡来了。”
“看见了看见了。”
郁母也激动,警惕心也很好,话刚出口就反应过来一件事,顿时忧心忡忡,“糖啊,这衣服不能结婚那天穿。”
太打眼了。
“可以穿。”
她拿了风衣往身上一套,再次转着圈的显摆。
“我做了两件,这样穿是不是就很没那么打眼了?”
其实也打眼。
毕竟这个年代服装以灰白黑蓝绿等颜色为主,那些嫩黄、碎花、大红的也有,不过是因为产量不多显得极为稀少,每次放出来一点都得靠抢。
这也导致大街上穿鲜艳衣服的人少。
但新娘子嘛,穿红衣也不稀奇。
何况这件风衣款式正板,扣子一扣全身上下都遮得严严实实。
第113章 抢媒婆的活
此时此刻,郁母终于知道易迟迟为什么敢开三百的高价了。
这手艺确实值。
三人围着刺绣讨论了半天,还拉上易迟迟问她怎么绣的。
然而技术性的问题,她说了三人也没听懂。
不过有一点她们听明白了,那就是刺绣不容易。
至少她说的那些针法听都没听说过。
因为对衣服满意,款项郁母给的很大方。
马婶子看着易迟迟手里的大团结,感慨道,“以后谁娶到迟丫头有福了。”
郁母颔首,这个确实。
就凭她这手做衣服的手艺,哪怕不上刺绣去制衣厂绣花厂这些地方做师傅拿工资,也不可能低到哪里去。
手艺太好了。
针脚细密,做工扎实版型也不会出格,还尽显美感。
想到厂里新来的大师傅,郁母动了心思,“易同志啊,你有想过找什么样的对象吗?”
“没有,我还小。”
万金油托词再次出场,反正短时间内她没准备找对象。
要找也等改革开放后再说。
郁母哦了
声,试探道,“我这边有个好小伙,你要不和他见见?”
估摸着是没想到老娘会起做媒的心思,易迟迟还没来得及回话,郁如棠眼睛骤然瞪大道,“妈咋还抢媒婆的活,小心曹婶子知道了和你干架。”
何况做媒也没那么好做,做的好是人不一定感激,做的不好能怨恨一辈子。
她不觉得易迟迟会同意见面。
人是临市那边过来的知青,又不是小地方的乡下姑娘。
见过世面的,说不定下乡也是走个过程,过不了多久就想办法回城了。
所以,何苦惹人嫌呢。
“我是看小何优秀,易同志也优秀才想着试试。”
马婶子来了兴趣,“那个小何同志有多优秀?”
“从京城借调过来的师傅,年轻有为英俊潇洒,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能成的话易同志可以跟着回京城。”
上下打量了易迟迟一眼,她道,“我觉得能成。”
之前没怎么关注这姑娘的长相,现在才发现小姑娘长相不比她家闺女差,特别是一双眼睛,不笑的时候清凌凌。
笑起来波光潋滟。
“要不试试?”
她笑眯眯问。
易迟迟笑着拒绝,“谢谢阿姨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