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132)
不想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她看向马婶子,“婶儿,时间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几点了?”
“快一点了。”
那是得走了。
马婶子拉着易迟迟告辞,郁母和郁如棠不同意,拉着两人不但要留饭,还想留宿。
这自然不可能。
“跟我客气啥,我还想去百货大楼给淼淼买两罐麦乳精呢。”
说起麦乳精,马婶子掏了二十块钱出来,“老妹,给我换点糖票。”
易迟迟眼睛亮了,赶紧换,让她看看钱和票是怎么个换法。
如果合适的话,她也想换点票。
郁母没换,而是回屋拿了几张糖票和几张工业票塞给马婶儿,“给妞妞买?”
“不是,淼淼怀上了。”
“啥?”
郁母眼睛骤然瞪大,“淼淼什么时候怀上的?”
“没多久,两呢。”
她美滋滋。
郁母和郁父碰了个眼神,啥也别说了,外甥媳妇怀孕他们做长辈的总得表示表示。
所以,最后的最后,马婶子是揣着郁母给的五块钱、十多张票和易迟迟在郁家母女下次再来的热情相送下离开的。
十多分钟后,两人出现在了百货大楼。
“迟迟,你要买东西不?”
“要的。”
易迟迟颔首,笑眯眯道,“婶儿,我们半小时后在门口汇合行不行?”
“行啊。”
难得来县里一次,马婶子准备好好逛逛。
于是,两人分头行动。
易迟迟直奔布料柜台去找杜春华。
“婶,我来看你了!”
柜台里正织毛衣的杜春华听见易迟迟的声音,抬眸看了过来。
随后一脸惊喜,“迟迟来了呀,快进来坐,这么久不见我还以为你把我忘了呢。”
“看您说的,我忘了谁也不能忘了我婶儿。”
易迟迟来到她跟前,顺手将手里的布袋子塞给她,“婶儿,这是我找村里人换的一些松子和木耳,给我大侄子吃。”
原本想要拒绝的杜春华一听这话,伸出去的手收了回来。
“那婶儿就不跟你客气了。”
她打开看了看,发现松子颗粒饱满,一看就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黑木耳也都是大朵,晒得干干的。
量还挺足,松子有两三斤的样子,木耳也有一两斤的样子,够吃一段时间了。
特别是木耳,炒肉片炖大骨棒子或者拿来炒青椒鸡蛋都嘎嘎香。
“迟迟谢谢啊。”
说着话锋一转,“有瑕疵品,要不要?”
声音压得很低,一副生怕别人听见的样子。
“要。”
甭管是啥,先要了再说。
当然,做人不能太贪,得给杜春华留一半的份额,该给的钱也得给。
“走,我带你去仓库看看。”
“???我能去仓库?”
这地方算百货大楼的重地了吧,咋还能带外人进去。
“没事。”
既然没事,易迟迟自然不会拒绝。
百货大楼的货都是到进货站拿货,进货站有什么大楼就卖什么。
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满足群众需要。
仓库里货物挺多,分门别类。
杜春华领着易迟迟到时,里面有人在挑选商品。
听见脚步声,蹲在一起窃窃私语的两个婶子和一个小年轻看了过来,神情有些慌张。
见是杜春华,其中一个婶子长舒一口气。
“春花你吓死我了。”
“有啥好吓的,这是我大外甥女,特意来看我,我带她来买点东西。”
杜春华一把扯过易迟迟给人做介绍,神情自然坦荡,没丝毫心虚之色。
“闺女,这是你叶婶子,喊人。”
另外一个大婶和青年没介绍,估摸着杜春华也不认识,大概率是叶婶子的亲朋。
易迟迟微笑喊人,“叶婶子好。”
“好好好,春花你大外甥女长得真带劲!”
杜春华咯咯笑,“像我。”
易迟迟囧了囧,心说这可不兴像。
简单寒暄几句后,杜春华拉着易迟迟来到货架前,一副扫货的架势扫了一堆所谓的瑕疵品出来。
“自己挑,不能多选,每种两样。”
第114章 烂心肝的玩意
易迟迟哦了声,开始挑选起来。
品种是真的多,但诸如搪瓷用品之类的都不是她需要的。
所以,一番精挑细选后,她只挑了两双解放鞋,两块洗衣皂,和一些布料。
布料挑了藏青色,米白色纯棉平布两种。
还有两罐罐子瘪了,被当成瑕疵品没摆上柜台内部处理的麦乳精。
“婶,算下多少钱。”
票是真没有,因此,易迟迟没说用票。
杜春华没急着算账,而是道,“我攒了三个月的瑕疵品,你确定不再挑几件?”
“已经够了,别的不需要。”
见此,杜春华麻溜给她算了账,易迟迟爽快付钱。
然后两人带着打包好的物品回了柜台。
“婶儿,东西先放你这,我去帮别人买点东西。”
“好,婶儿给你看着。”
于是,易迟迟放心去给老爷子他们买烟买酒,小人书得买,之前买的秦久已经看完。
小孩儿每天都要被老爷子他们轮流着上课,宋家二老都是燕大的老师,被学生举报后下放。
叶允唐读的是军校,但文化课也杠杠的。
麻宝山老爷子学问不行,但他祖上阔过,底蕴在那,学的东西挺杂。
因此,五个大人逮着秦久小朋友一个人折腾。
正经文化课有,乱七八糟的课程也有。
再加上老爷子他们隔三差五要写报告上交给公社以表他们改造的决心,五大一小对纸笔的消耗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