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183)

作者: 相思不再念 阅读记录

目送一大一小远去的张军轻声道,“去朋友家吃饭如何?”

柳兰看他,“我认识吗?”

“认识,大龙。”

“好。”

熟人没啥好怕的。

于是,两人出了电影院直奔大龙家。

而此时的易迟迟他们,则到了肉站。

这个时间点已经没肉了,但是有骨头棒子和半块猪肝。

大骨头剃得干干净净,易迟迟却不嫌弃,用二两肉票和二两全国粮票加三毛钱,将骨头棒子连着猪肝一起包圆。

“骨头没肉。”

秦久想不明白她买骨头棒子干什么,出了肉站就轻声提醒。

易迟迟应了声,“有骨髓。”

这个时期想买肉太难了,骨头棒子拿来炖酸菜之类的,好歹也是点油水。

再把里面的骨髓一吸,糊弄一下肚子还是可以的。

“还有猪肝呢。”

秦久就不吭声了。

到达粮站时,大队长他们还在排队,在他们前面还有两个生产队等着交公粮。

“这得轮到啥时候呀。”

她感慨了一句。

正拿着烟锅袋吧嗒吧嗒抽烟的大队长笑道,“得晚上,你和小久就别等了,先坐大爷的车和冬梅她们一起回去。”

“好。”

和药子叔打了声招呼后,易迟迟带着秦久去坐车。

柳大爷赶的牛车,就在路口,柳冬梅他们到了,但牛婶子她们这些先去收购站卖鸡蛋,后去供销社的人还没回来。

所以,还得等。

“迟迟,你都买了些啥?”

看见她的背篓都塞满了,大嘴伸着脖子想往里面看。

易迟迟笑着将背篓换了个位置,“买了几根大骨棒子,剩下的都是给药子叔带的。”

大嘴的注意力被成功转移,“他咋不让他媳妇帮忙带?”

“是不是傻,药子媳妇在医院上班,几天才回一次家,带东西你觉得方便?”

担心她口无遮挡说些不该说的话,柳大爷沉声接过话头。

大嘴就嘻嘻的笑,“我就随口说说。”

知道她什么性子的柳大爷懒得搭理她,转头和易迟迟说起了药材的事。

“北山山腰处好像有鸡血藤。”

“???您确定是鸡血藤?”

鸡血藤是个好东西,主要功效是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但是,鸡血藤的产地主要分布在两广,云南等地。

没听说过东北有鸡血藤啊。

柳大爷一听有些迟疑道,“应、应该是吧,我记得就长那样。”

听着他老人家不是很有自信的话语,易迟迟就笑,“我知道了,明天告诉药子叔。”

理智告诉她,老爷子有百分之九十的概率认错了。

药子叔隔三差五就上趟山去采药,哪里有好东西他门清。

真有鸡血藤不可能漏掉。

回去后,易迟迟拿出自己的东西,又拿出给药子叔买的东西,才把背篓递给秦久,“自己回去,能行吗?”

“我可以!”

小孩儿挺了挺长了点肉的小胸脯,雄赳赳气昂昂表示,“姑我已经是大孩子了。”

没成年在易迟迟这里都是小屁孩。

但她也不想打击小孩儿的自信,遂嗯了声,郑重其事道,“好的大孩子,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

第158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

交完公粮没几天,大队组织人手进山了。

易迟迟他们没得闲,得赶在雪下来之前囤积过冬的吃食、柴火等,还得帮忙给队里的房子进行休整。

去年大雪出现了塌房事故,万幸的是没出现人员死亡。

为了避免今年再出现去年的事故,支书早早就下了通知,队里青壮年挨家挨户检查房子。

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晾晒好的小叶樟也派上了用场。

白琛他们虽然是知青,但他们也是靠山屯的知青,所以,修整房子这活有他们。

这天易迟迟她们正蹲在院子里做咸菜、萝卜干之类的,柳冬梅气喘吁吁跑了进来。

“水泡子水跑了,里面有鱼,要不要去捡?”

“要!”

异口同声,行动飞快。

萝卜咸菜什么时候都可以做,鱼却不等人。

很快,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带着工具出发了。

半个小时后,目的地到达。

说是水泡子,其实是一个个草窝子,这些草窝子紧挨着桃花江。

交完公粮的第二天

下了场大雨,桃花江涨了水,水又蔓延开来,将一些草窝子灌满。

连着几天太阳一出,草窝子里的水就浅了下来。

和跑水没什么区别。

“迟迟,来这边。”

穆妲休息,也跟着大部队来摸鱼了。

见易迟迟卷着裤腿寻摸着草窝子,已经下水的她朝这边喊了声。

“诶!”

和穆妲在一起的是闻母,还有马婶子,都是熟人。

因此,和王楠她们打了声招呼后,她就拿着篓子和盆颠儿颠儿跑了过去。

“这个草窝子有些深,下来后注意点。”

见她走了下来,闻母叮嘱。

“好的婶儿,我记住了。”

这片草滩上的草窝子多,一人一个都够分配的,倒是没人争抢。

穆妲他们找的这个草窝子大,深度还好,差不多一米左右,水很浑,但鱼多。

一盆下去,端上来一堆的鱼。

全是巴掌大小手指粗细长度的鱼,品种多种多样,鲫鱼瓜子、小鲤鱼、七星子、鲢子等等。

“好多鱼。”

此时此刻,她终于理解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过饭锅里是种什么体验。

马婶子就笑,“这才哪到哪,等东季捕鱼的时候才是真的多,鱼还都是大鱼,不像这里都是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