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184)

作者: 相思不再念 阅读记录

她话音还未落下,哈哈的愉悦笑声传来,紧接着是柳冬梅兴奋的声音,“妈呀,我走狗屎运摸了好大一条鱼。”

“让我看看。”

易迟迟来了兴趣,转头朝她喊话。

“大不大?”

柳冬梅哈哈笑着举起手里的鱼,是条大胖头,还在挣扎,尾巴甩的啪啪响,却无法挣脱开来。

众人直呼好家伙,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这一条鱼顶他们好几盆鱼,关键是大,就算自家舍不得吃,留着做成腊鱼等春节时用来待客也是一件极有牌面的事。

“快快快摸鱼,说不定我们也能和梅子一样摸到这么大一条鱼。”

不知道谁喊了句,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然后,所有人俯身为了摸到大鱼奋斗起来。

马婶子不着急,还有闲心叮嘱柳冬梅,“你赶紧把它拿草绳拴着,小心跑。”

“好。”

柳冬梅听劝,麻利取了草绳拴大胖头。

易迟迟收回视线,继续端着盆装鱼,甭管大小,全倒篓子里,等回去了再慢慢整理。

连着捞了几盆后,篓子满了,她拎起来垫了垫重量,发现有小二十斤,又装了一盆只挑巴掌大小的捡,随后用草绳串了两串后,起身道,“婶儿你们慢捞,我先把鱼送回去。”

这话和不捞没区别。

毕竟一来一回需要的时间不少,等她回去了再来鱼怕是被捞完了。

“你要不再捞点?”

闻母劝她多捞点,穆妲她们也一样。

易迟迟哭笑不得,“没地儿装了。”

“谁说的,这不是还有盆么。”

穆妲指了指她手里的盆,“你盆里还能装两串,多点鱼也是好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她知道这丫头手里有钱,也不缺钱用。

但这个年代有钱还不够,还得有票。

不巧,这丫头手里没什么票了。

易迟迟看看自己的盆,颔首,“婶儿说的对,那我再捞两串。”

说好的两串,就真的是两串,太小的不要,不好串,只要巴掌大小的。

马婶儿他们不嫌弃,她不要的小鱼全被马婶儿他们分了。

“这种小鱼拿来炕着吃贼拉香,炖杂鱼酸菜锅也好吃。”

“我没带桶,要是带桶我也舍不得。”

这种小杂鱼都长不大,拇指大小的长度就算大的,但鲜是真的鲜。

她一脸遗憾,穆妲就笑,“回去让你药子叔多炕点给你当零嘴吃。”

“谢谢师娘,师娘你真好!”

易迟迟美滋滋道谢,穆妲忍俊不禁,跟马婶儿她们道,“这丫头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我不给她好吃的她喊我婶儿,我给她好吃的她喊我师娘。”

“小孩儿都这样。”

闻母看了易迟迟一眼,笑盈盈道,“这丫头是把你当自己人,才不和你客气,你看她对我们就没这么促狭。”

穆妲想起了她送给他们夫妻俩的帕子和一些小物件,瞬间心里跟吃了蜜似的甜。

“你等下,师娘跟你一起回去,顺便帮你分担点。”

“可别。”

易迟迟可不敢使唤她,她怕药子叔对她碎碎念,没娶到心上人之前的药子叔嘴不碎也不活泼,成熟稳重理智是他的代名词。

娶了心上人摆脱老光棍身份的药子叔,也不知道是不是媳妇炕头热的日子过于美好,反倒是越活越活泼,嘴也变碎了。

中老年人的爱情,齁甜的让人受不了。

她不想吃狗粮,也不想被药子叔念。

所以,拒绝穆妲的她直接从水里拎起背篓,无视了上面还在滴滴答答滴水和浓郁的鱼腥味,直接将篓子往背上一背,双手则端着盆抬脚就走。

“婶儿们,师娘你们慢慢来,我这次是真的走了。”

“路上注意安全。”

“知道了。”

路过王楠她们所在的草窝子时,她瞅了眼,收获都不错。

“迟迟,你现在回去?”

眼角余光扫到她的周秋雨直起腰看了过来。

第159章 没对象碍你眼了?

易迟迟嗯了声,“我差不多了,先回去,你们还继续捞吗?”

“再捞点。”

于是,易迟迟带着鱼先去了牛棚。

屯里人不欺负老爷子他们,但也不会亲近。

几人过得跟隐形人似的,就算是春种秋收时节,他们也是单独一个组干活,不和队里人打交道。

这是大队长他们的意思,老爷子他们对此接受良好。

他们现在图的就是个安稳,为了这份安稳宁愿定期写检讨由大队长带到公社去上交,典型的能屈能伸。

但与之相对的,是摸鱼没人喊他们。

所以,看见易迟迟端着盆鱼进来,老爷子他们愣了下才凑过来。

“哪来的鱼?”

“水泡子里摸的。”

她将装着鱼的盆递给宋老太太,“宋奶奶,麻烦你清理一下。”

背篓里的不能给,得带回去应付知青院里的一众人。

老太太二话不说拿了盆过来接鱼,易迟迟一股脑往里倒,姥爷忙不迭阻止,“够了够了,你得自己留点吃。”

“背篓里都是。”

她将背篓取下来,又拿了四条稍大的鱼放盆里。

“这些你们先吃着,等大队长他们回来分肉了,我再送点肉来。”

“先紧着你自己,我们饿不死就行。”

“别管,听我。”

还饿不死就行,一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了。

捞起姥爷的手把了个脉,没把出个所以然来,易迟迟无奈放弃,心里却打定了主意,等药子叔回来她要求药子婶来给老爷子他们做个全面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