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301)

作者: 相思不再念 阅读记录

“妈妈,还给我绣小花花了。”

说着还指了绣花给她看,易迟迟嗯嗯点头夸赞道,“绣的真好看,我们小妞妞最好看。”

“姨姨最好看。”

这是个会商业互吹的小姑娘,闻声仰着小脸蛋一脸真诚的夸她,“比妞妞好看。”

就在这时,一股香味飘来。

她耸了耸小鼻子,说好香。

易迟迟知道香味来自哪里,笑道,“奶奶在做

好吃的,妞妞要不要吃?”

小姑娘眼睛亮了,刚想点头应下,又想起出门前奶奶说的话,忙不迭摇头,“不吃,姨姨给糖了。”

这是要了糖果就不能要别的意思。

易迟迟逗她说没关系,却不想这孩子意外的遵守奶奶给她定下的规矩,说不吃坚决不吃,还告诉易迟迟,如果她吃了,奶奶会打她屁股。

做小孩儿不能贪心,要见好就收。

所以,她拍了拍小挎包,“姨姨,我该走了,去隔壁牛婶婶家。”

“真的不吃点再走?”

“不吃。”

她挥了挥小手,踩着坚定的小步伐喊上嗑瓜子的哥哥小橙子离开。

“姨姨再见。”

小橙子朝易迟迟挥了挥手,就跑去追妹妹。

易迟迟目送着兄弟俩手牵手离开后,转身回屋去帮闻母做饭,刚做好两道菜,门外传来大喊声。

“易同志,在家不?”

邮递员小常的声音,铁定是闻时寄东西来了。

“在的。”

她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跑了出来,就看见门口停了辆爬犁,上面堆满了包裹,小常见到她出来,赶紧朝她招手,“易同志快来,有你的四个包裹和两封信。”

说话间,他拿了单子让易迟迟签字。

等程序走好后,他还帮忙将包裹送到了屋里。

见他要走,易迟迟赶紧抓了两把糖果给他,“常同志,提前祝你新年快乐哈!”

直到他会拒绝,她又补充了一句,“新年新气象,祝福的糖可不能拒绝。”

这话一出,小常只能将到嘴的拒绝咽了回去,改为,“谢谢谢谢,也祝易同志和婶子新年快乐!”

然后,他带着糖果告辞离开,继续去送包裹。

等人走后,易迟迟才有时间看包裹。

四个包裹,两个包裹大的吓人,立在地上得有1米5高,剩下两个包裹一中一小。

小的那个就挎包大小。

邮寄的地方也都不一样,两个大包裹一个来自京城,一个来自海岛。

一中一小一个来自西北,一个来自川蜀大地。

来自西北的包裹地址更是被模糊了。

四个包裹中唯独来自海岛的是闻时寄来的,剩下的不出意外应该是寄给老爷子他们。

至于两封信,一封来自闻时,除了钱和票,他还重点阐述了他对老娘媳妇的想念,问她们在家过得好不好,还叮嘱她们别为了省钱苛待自己,该吃吃该喝喝,他养得起她们。

信的末尾简单写了他的日常,然后就是问易迟迟开春后去不去海岛探亲,他想她了。

另外一封信虽然收件人写的她,易迟迟却清楚她只是个代为转交的人。

因为寄件人姓宋,这信不出意外是宋老太太夫妻俩的亲人或者友人寄来的。

第260章 十全十美

将东西拖到屋里放好后,易迟迟回了厨房。

闻母忙得热火朝天,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道,“闻时寄信来了?”

“不止信,还有包裹。”

闻母哦了声,就继续忙活手里的活,平淡的就跟闻时没寄东西过来一样。

每次闻时寄东西过来她都这样,易迟迟已经习惯了,主动汇报了一下收到的包裹和信件数量。

“两封信四个包裹?”

“是的。”

闻母有些诧异,“都是闻时寄的?”

那孩子是不是缺心眼?

咋一次寄这么多东西过来?

易迟迟摇头,轻声道,“闻时只有一封信和一个包裹,剩下三个包裹和信件是老爷子他们的。”

闻母愣了下,随后就是高兴。

高兴老爷子他们终于和家人联系上了。

“谁的包裹和信?”

她难掩好奇询问。

“信是宋老太太夫妻的,包裹我不清楚,等晚上老爷子他们过来吃团年饭自己拆了分谁的。”

反正她不可能拆。

没私拆别人信件和包裹的爱好,中转站就要做好转中站的职责。

闻母嗯了声,转身将调好味的米粉用筷子蘸了点喂到易迟迟嘴边,“尝尝咸淡。”

“就这个味。”

尝了下的易迟迟比了个大拇指,闻母没觉得高兴,反而有些担忧道,“我先跟你说好啊,之前我都没做过粉蒸肉粉蒸排骨这些,做好了不好吃可不赖我。”

“妈你放心,铁定好吃。”

易迟迟不这样觉得,她对闻母的厨艺充满了自信。

被寄予厚望的闻母压力山大,却还是转身按照易迟迟口述的内容,将薄厚相间的五花肉和排骨装盘上锅蒸。

然后,她拿起锅铲道,“迟迟,大火。”

易迟迟立刻化身为烧火丫头坐在灶口,被闻母指挥的团团转。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很重视,条件好的多点菜,条件差的少点菜,但那个氛围和热闹一定要有。

年团饭的时间也不定,有早有晚。

但甭管早晚,吃完年夜饭的人家要么去大队部听收音机,要么凑在一起闲聊打花牌。

王楠她们早早就吃好了跑来找易迟迟玩,到了才发现玩不了,因为易迟迟婆媳俩还没开始吃。

对此,几人表示疑惑,“咋吃的这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