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338)
杨青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但还是愤愤不平,“不知道老易的名字喊闻嫂子还说得过去,我都来这么久还这样喊,感觉有点不好。”
“多大点事,下次谁再这样喊你,你提醒一下就行。”
季简接话,易迟迟还是不吭声。
童念见此问她,“老易,你有没有难受的感觉?”
“没有。”
易迟迟摇头,“喊什么我都能接受。”
名字和姓氏是她自己的,别人如何称呼不在她的关注范围内,只要她知道自己是谁就行。
“还是你心大。”
杨青朝她比了个大拇指,易迟迟就笑,“心大有心大的好处,不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伤神。”
这倒是实话。
“也不知道老张那边忙得如何了。”
还没忙完。
回家没见到人一路问人问过来接人的闻时说的,他接手了易迟迟手里的桶,平静道,“我过来的时候还剩一人在正骨。”
童念丈夫姓陆,单名一个舟字。
同样接手了妻子手里的桶他见杨青一脸担忧,安抚道,“黄嫂子不用担心,老黄这次有功无过。”
如果说之前易迟迟她们的话,还让她有些惴惴不安,现在陆舟的话则让她心里挂着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踏实了。
然后,她恢复话痨本性,开始像闻时和陆舟打探起部队的情况。
然而她问了个寂寞,一些大众熟知的知识,闻时他们愿意讲,非熟知知识,那是一个字都不肯透露。
工作上的事更不可能说。
直接拿话搪塞过去。
等到家后,闻时长舒一口气,抱了易迟迟撒娇,“媳妇,还是你好。”
“嗯?”
她头发松了,有几缕落了下来,黏在脖颈上有点难受,闻声整理着头发等他解惑。
闻时也不含糊,“你就不问我工作上的事。”
易迟迟悟了,这是嫌弃杨青找他们打探内部消息。
她笑了笑,“我知道保密条例。”
闻时嗯了声,问她,“吃饭还是面?”
“面。”
方便快捷,做饭还得备菜,麻烦。
“行的。”
然后,夫妻俩去了厨房,闻时边忙活边问她,“今天绣了多少?”
“迟姣姣的快完工了。”
“完工了绣虎豹?”
“明天去看看定制的绣架完工没有。”
之前的绣架尺寸不适合,绣不了虎豹那幅。
尺寸太大,手拿着
也不方便。
第292章 身有反骨
闻时嗯了声,“明天等我下班陪你去看看。”
“好。”
制作绣架是木工师傅是闻时帮忙找的,交易也是他们谈的,用的海岛方言。
易迟迟全程属于有听没有懂的阶段。
现在不是普通话普及的后世,家属区里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军属们交流,是因为有些嫂子所在的地方方言本来就和普通话差不多,能听懂。
有些上学学过,或者是被自家男人教过,再加上家属区的语言环境,耳濡目染下不会也学会了。
所以,她和家属们的沟通毫无障碍。
但本地方言……
抱歉,还没学会。
闻时不跟着,她和老乡连交流都做不到,只能靠手比划,那场景想想都觉得窒息。
闻时可不知道她心里的那些弯弯道道,被媳妇需要的他脸上露出个愉悦的笑容。
“顺便去老乡家看看有没有好的海鲜果干之类的。”
他一直没忘记,媳妇可是带着任务来的。
“那我们早点睡。”
“好的。”
然而,闻时的早点睡和易迟迟的早点睡有那么点区别。
被折腾到半夜的她死人似的摊在床上,浑身都是汗。
男人却精力旺盛的给她做清洁,收拾房间,还哼起了不知名的小调。
音质不错,调也很有味道,是一首悦耳动听的小调没错。
可惜,易迟迟没心情欣赏。
看着男人精壮残留着指痕的后背,她跟个怨妇似的幽幽开口,“我发现了,你都不觉得累。”
正捡衣服的闻时听出了她话里的幽怨,扭头看了她一眼,长叹一声。
“媳妇啊,咱就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体力太差?!”
易迟迟差点炸,当谁跟他牛一样健壮是吧。
“我就该给你扎两针。”
这话一出,闻时秒怂,赶紧凑过来抱了人一顿柔声细语的哄,终于把濒临爆炸的易迟迟给哄好了。
“你先睡,我去把衣服再来行不行?”
好声好气的打商量,易迟迟不干,“要洗可以,等我睡着了你再去洗。”
“行的。”
媳妇说啥就是啥,他听话就行。
不然把媳妇惹毛了,以后不让他吃饱可咋整。
很擅长未雨绸缪的男人,麻溜爬上床抱了易迟迟摁进怀里,“快睡,需要我给你唱摇篮曲不?”
“唱刚刚那个小调。”
“……好。”
不过,“你听得懂?”
“听不懂。”
说着,易迟迟抬眸问他,“你唱的啥?”
“不知道。”
易迟迟不信,闻时见此解释道,“真的不知道,小时候老娘经常哼,时间一长我就学会了,问过一次是什么小调,哪里的方言,老娘眼泪吧嗒吧嗒掉,打那以后我就不敢问了。”
说到这里,他轻声道,“我有个猜测……”
“什么?”
“这小调怕是和我那素未谋面早死的老爹有关!”
易迟迟,……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不过也说不好,毕竟她婆婆的人生经历堪称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