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鲤小奶娃,帮娘亲种田成首富(33)

作者: 祝霜华 阅读记录

两人又合计光凭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肯定不够,所以又收拾了些碎木屑、玉蜀黍芯子、麸皮什么的,乱七八糟混在一起,又掺了些草木灰,挖了些腐殖土,搅拌均匀。

又让赵虎去打一些木槽。

天冷了,肯定不能放在外面,赵虎那屋还有地方,便搭了个架子,将搅拌好的腐土均匀铺在木槽里,搁上去,浇透水,然后才把菌种小心翼翼洒上去,再薄薄覆上一层草木灰。

安安悄悄叹气,光是这样不够哇,没有灭菌,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生虫的。

所以她准备帮个忙。

正准备动手的时候,就听赵大婶跟秦瑛说:“万一不成咋办?”

“娘就别担心这个了,”秦瑛心态倒是很稳,“反正咱就是试。

“这样的事,肯定不易做。咱都是草木人儿,老天又不会追着赏饭吃。

“能成自然好,若是不成,咱就琢磨琢磨哪里出了问题,一点点改就是了。

“反正天冷了,出不去门,也没别的事可做。”

她这么一说,赵大婶也放松下来,“就是,别的不说,这糟烂的木头,玉蜀黍芯子、麸皮啥的,咱可不缺。”

赵虎憨憨地问:“姐,木槽要不要多做几个?天太冷了冻手,怕就做不成了。”

“那行,”秦瑛笑道,“你没事就多做几个,到时候咱堂屋、我们这屋也放两个,就算种不成蘑菇,咱也可以种点葱蒜啥的。”

赵大婶笑道:“就是!从前咱冬天舍不得烧柴,如今有安安了,咱这屋子里必须烧得暖暖的!

“这么多热乎气儿也不能浪费不是?”

三人都笑了起来。

安安在一旁也跟着笑。

笑过之后,留下秦瑛在家带娃,赵大婶和赵虎又上山砍柴去了。

这一上山就发现,村口多了一口水塘,一条窄而深的水渠从山上蜿蜒而下。

水井这边,山上看井的棚子也已经变成了半坯半草的房子,还扎了个篱笆院。

村民王二狗和王铁柱正在晒土坯。

见赵家娘儿俩来了,便热情地挥手打招呼。

赵大婶趁机问起了水渠和水塘的事。

“嗐!”王二狗搓了搓手,笑道,“这不是九叔说了嘛,天冷了,咱屯子里老人和孩子都不少,挑水就是个问题。

“你们外出找水不也挖了水渠么,横竖前阵子也没啥事,九叔就领着咱挖了这条渠。

“往后屯子里打水就不用跑到山上来了。

“这一天冷似一天,万一摔个跤啥的,是会出大事的。”

赵虎忙问:“既然不用来挑水了,二狗叔你们咋还住这儿?”

“你这虎小子,”王铁柱弹了他一个脑瓜崩,笑道,“这可是咱活命的根本!不看牢了咋能行?

“反正咱哥俩都是光棍,就跟你九爷说好了,这个冬天都由我俩守着。”

其实他们原本不是光棍汉,不过王二狗的老婆孩子都饿死了。

而王铁柱的老子娘饿极了,背着他把他媳妇卖给外村人换了二斤玉蜀黍面,王铁柱把头磕破了也没问出媳妇的下落。

旱灾持续,二斤玉蜀黍也没顶多久,老两口又悄悄把孙子卖了。

从那以后,王铁柱就不认他爹娘了。

陈九叔做主把老两口都赶出了桐树屯,后续如何,无人得知。

王二狗还补充:“官爷们也隔几天就上来一趟,还给了我们两把刀。”

王铁柱跑回屋拿了两把朴刀出来,“我们天天磨刀!哪个天杀的要是敢来坏咱们的水源,咱哥儿俩就跟他们拼了!”

待母子俩回到家中,秦瑛已经

做好了饭菜,在给安安缝新衣服。

安安在睡觉。

柴火放在院子里,母子俩掸掸身上的尘土进屋,一掀帘子就觉得一股暖气扑脸,对视一眼,都露出笑来。

他们的家虽然狭小、简陋,却处处干净,处处温馨。

第30章 送兔皮

秦瑛听见动静赶紧下地穿鞋,兑了温水让他们洗手洗脸,又去锅里端饭。

天冷了,他们就不用外头的灶房了,改用堂屋里的灶。

这灶安着一大一小两口锅,灶膛的烟道连着赵虎那屋,只要烧火做饭就等于也给他烧炕了。

赵大婶把山上的见闻同秦瑛讲了,又说:“在山上看井是苦差事,那俩老爷们儿也不容易。”

王二狗和王铁柱都不大会针线活,身上的衣裳破了就挽个疙瘩,棉袄裤子都皱巴巴的,尤其是裤子,因为挽的疙瘩多了,短了一截,露出黑黢黢的脚腕子,看起来可笑又可怜。

赵虎天真地道:“娘,咱们帮帮他们吧,我去把他们的换洗衣裳拿来,你和我姐帮着拆洗缝补一下。”

“傻小子!”赵大婶照着他的脑袋拍了一下,“少胡说了!”

赵虎嘴撅的老高,他觉得自己说得可有理了!

赵大婶深深叹了口气,“你娘我,是个寡妇,他们俩是光棍汉,时间短了没啥,时间长了,那可就说啥的都有了。

“说我也就罢了,你娘脸皮厚,可咱家还有你姐呢!你姐才多大?咋也不能让人把脏水往她身上泼!”

赵虎沉默了。

秦瑛想了一阵道:“娘,我倒是有个主意。王奶奶岁数虽然大了,但是眼不花耳不聋的,铁柱叔和二狗叔的衣裳也不多,她老应该能忙得过来。

“就算是忙不过来,随便喊哪个婶子大娘帮个忙,也不见得会有人说啥。”

赵大婶眼睛一亮,“你说的是!等吃完饭我就去你王奶奶家走一趟!”

“别,”秦瑛赶忙拦住她,“还是先去跟陈九爷说一声吧,九爷去做这个中间人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