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鲤小奶娃,帮娘亲种田成首富(45)

作者: 祝霜华 阅读记录

赵大婶脸上有点发热,一时冲动揽了活回来,却忘了,人家穿的衣裳跟他们乡下人穿的不太一样,她傻眼了,“咋办?我裁坏了可咋整?”

已经答应人家的事,自然不好反悔,秦瑛接过那件成衣,抖开仔细瞧了半晌,“没啥,我来裁吧。”

赵大婶不免有些讪讪的。

秦瑛笑道:“娘,咱是一家人,您别想太多。”

她把安安交给赵虎照顾,自己先铺开布料,剪好裁片,便和赵大婶一起开始缝纫、连缀。

等到天擦黑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大半。

赵大婶揉了揉眼睛,呼出一口气,“明儿前半晌加加劲就能做好了。”

第二日,不到中午,衣裳就做好了,赵大婶仔细折好,连同碎布一起,包进包袱里,让赵虎给送去。

谁知赵虎去了没多时,倒把周彧给带回来了。

看着周彧手上提着的大包袱,赵大婶眼神就有点发飘,一个劲儿的瞅秦瑛:瑛子,娘不是闯祸了吧?

秦瑛倒还算淡定。

安安正好醒着,见到周彧自是欢喜的,主动扑了过去。

周彧顺手将包袱放在了长凳上,寒暄几句,说起了自己的来意,颇不好意思,“赵婶,说来惭愧,我是个手笨的人,不会做针线。这里头的几件衣裳都破了……”

赵大婶僵着脸问:“钟大姐咋走了?”

“嗐!”周彧叹了口气,“钟婶家里出了点事,赶着回去了。她在的时候还好说,能帮着缝缝补补,她走了之后,没人帮着缝补,我只好不停地换衣裳。

“这不是么,已经把带来的衣裳穿遍了。

“不瞒您说,我是个好面子的人,不想穿着破了的衣裳出门……

“何况就要过年了,到时候来拜年的人肯定多,我这……怪难为情的。”

赵大婶求助地看向秦瑛,她在乡下妇人当中算是手巧的,可从来没给当官的缝过衣裳啊!

她这大粗手,万一衣裳没给缝好,反而给挂出来新的口子可咋整?

周彧见状,摸了摸安安身上的衣裳,慢慢说道:“我是瞧见你们给安安做的衣裳精细又好看,也见了徐侠的新衣裳才动了这个心思。

“大年根儿底下的,不好让你们白忙,我拿东西来跟你们换,如何?

“我们的口粮才送了来,我出一斤米一斤面,可够?”

他若不许好处,秦瑛反而不敢答应,如今听他这样一说,便点头应允了,“我们手艺粗糙,大人别嫌弃才好。”

“怎么会?”周彧笑呵呵说道,“是我麻烦你们了。”他变戏法似的,掏了个拨浪鼓出来,逗着安安玩。

安安大眼睛直放光。这东西她当然是认识的,可是上手玩还真是头一回。

小鼓做工很精致,鼓身上彩绘着童戏图,鼓槌是打磨得非常光滑的两颗木头珠子,漆成了红色。

小手一扭,拨浪鼓便发出清脆的“崩崩崩”的声音。

哎!好玩!爱玩!

屋子里登时充斥着小娃娃奶呼呼、甜蜜蜜的笑声。

大人们脸上也不禁浮现舒心的微笑。

周彧没有久留,逗了安安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了。

赵大婶去做饭,秦瑛这才打开了包袱。

里头包着四件袍子,三条裤子,还有一件披风。

料子看着不算名贵,但紧密结实,应当也不便宜。

披风是哆罗呢的,恰是冬日穿的,当胸破了个口子,有烧焦的痕迹,应该是被飞溅的火星燎的。

赵大婶抽空凑过来问:“瑛子,能补不?”

“能,”秦瑛已经思索出了对策,“我先把这里用界线的法子补上,咱没有颜色一样的线,只能绣点什么东西上去遮一遮。”

她眼神有些放空,喃喃道:“可惜没有绣片,若是有的话,就省事多了。”

赵大婶不解,“那是啥?”

“娘,”秦瑛扯了扯唇,解释道,“当官的也不是人人都有钱,尤其是翰林,十个翰林九个穷。

“我爹就是个穷翰林,若是光凭他的俸禄,我们一家也早就饿死了。

“多亏我亲娘是个善于精打细算的,陪嫁里还有个不大不小的铺子。

“没事的时候,我亲娘就带着我做绣活,我那时候小,做不成大件,我娘就让我绣一些花鸟鱼虫的小件。

“我们谁的衣裳破了,还没到不能穿的地步的时候,就把这些绣片贴补上去。”

赵大婶摸了摸她的头,“别伤心啦,你爹娘都盼着你好好活着呢。”其实也没时间多想,庄稼人一年四季都有做不完的活。

秦瑛收回思绪,笑了笑,“娘放心,我没事。”

周彧的衣裳破损的多是手肘、袖口、裤脚这些,缝补起来难度不大,秦瑛就交给了周大婶,自己专心缝补披风。

眼瞅着周大婶要把一块补丁裁成巴掌大的方形,秦瑛忙阻止:“娘,您裁成长圆片,两边的手肘都补上,补两层,外头沿着圆片锁边。”

第41章 在寻人

赵大婶一头雾水。

秦瑛索性把衣裳接了过来,袖子翻转,从里头垫了一块布,在原有衣料的基础上进行缝补。

然后从包袱内的布块中挑了比衣裳颜色略深的一块,对折起来,裁出两个椭圆形的布块,取其中一块先用粗粗的针脚将之固定在手肘处,布边一边往里推一边缝,这样补丁便不会脱线了。

缝好之后,沿着边缘又锁了一道边,呈锯齿状,一则使得补丁更结实,二则也更美观,再把先前的粗针脚抽掉。

之后递给赵大婶,“娘,您看明白了没?”

“哦哦哦,”赵大婶连连点头,“到底是我闺女脑子活!人周大人都明白说了他好面子,可不得补得好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