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小奶娃,帮娘亲种田成首富(44)
“娘,”秦瑛劝道,“只要咱一家人在一起,天天都是过年!”
赵大婶想到还没有完全过去的灾荒,忍不住叹了口气,“成吧,听你
的,等他回来就把鞋给他。”
娘俩回到屋里,把案板、面盆都收拾好,进屋看了看安安,小家伙还在睡。
她们便拿出针线笸箩继续做活,赵大婶犹豫再三,还是说道:“瑛子,周大人挺照顾咱家的,你说咱要不要给他也做双鞋?”
“不成,”秦瑛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计,正色道,“娘,这事儿您就别想了。像他们这样的人,穿用的东西都有专门人打理。
“就算是收下外人送的东西,也是不会用的。”
赵大婶眨眨眼,有点不信,“可我瞧着周大人也不像那么讲究的人啊!”
秦瑛笑了笑,“娘,您仔细想想,咱乡下人有谁像周大人一样随身都带手帕的?”
“呃,”赵大婶一顿,“是没谁用那玩意儿。我也是成亲的时候才得了一块红手帕,一直没舍得用,生了虎子就给他做成肚兜了……”
秦瑛不禁轻笑出声,又道:“您再想想,是不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周大人身上的衣裳都几乎没有褶子?
“他也从来不穿打补丁的衣裳。”
赵大婶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摇了摇头,“人家当官的,不穿补丁衣裳不是很正常?”
“可是您没发现吗?”秦瑛提醒道,“周大人到了咱屯子里这么长时间了,换来换去就是那么两个颜色的衣裳。
“不留神,还当他就那么两件换洗衣裳呢。
“可若当真只有那么两件,穿了这么久,怎么一点破损都没有?他可没少干粗活。”
也不等赵大婶猜了,她直接给了答案:“所以,就只有一个可能,同样颜色、款式的衣裳他有不少。”
说着翻了翻手边的碎布头,“还有他穿的鞋子,鞋面比咱手里最好的布料还好。”
赵大婶的目光也落在了那堆碎布头上,这些布头都是她们从破得不能再补的衣裳上裁下来的。
太碎的都粘了鞋底,不太碎的连缀在一起做鞋面。
其实除了冬天,乡下人都不舍得穿布鞋,要么夏天打赤脚,春秋两季穿草鞋。
嗯,光棍汉也有一年四季打赤脚的。
赵大婶的念头被彻底打消了。
不多时,赵虎回来了,手上挽着个小包袱,进门先烤了烤火,身上没那么凉了,才过东屋来,探头瞧见安安在睡,便稍稍放低了声音,将包袱搁在炕沿上,“周大人给的。”
赵大婶的脸立刻撂了下来,“你这虎娃子,干啥收人家的东西!”
“周大人非要给,我有啥办法?”赵虎有些委屈,徐侠哥塞我怀里就给我推出来了,“九爷隔着院墙告诉我,让我安心收下。”
赵大婶便解开了包袱。里头有一黑一红两块布,二两棉花,另有各色绣线一捆。
赵虎这才说:“周大人说,过年了,也没啥好送的,惦记着安安没有新鞋,让咱们给安安做两双棉鞋。”
秦瑛也凑了过来,提起两块布料瞧了瞧,很快确定:“这是做什么剩下来的边角料。没事,咱收了吧,冬天鲜菜难得,回头咱多给送几回,差不多也能抵得过了。”
又把给赵虎做好的鞋子拿出来让他换上,赵虎还不舍得,把鞋子抱在怀里,非要等晚上洗了脚再换。
安安醒来,见到数日不曾亲近的舅舅,也非常高兴,张着小手要抱。
可把赵虎开心坏了,在安安脸上一脸亲了好几口。
安安咯咯笑,能收0.01能量呢,被亲几下咋啦?
一家人正亲亲热热说着话,徐侠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包袱。
进门寒暄几句,便跟赵大婶说:“婶子,其实我是个孤儿,没爹没娘的。”
赵大婶立刻露出同情的表情。
徐侠不好意思地道:“从前我的衣裳都是在街上买的成衣,这不是好长时间没回城了么,您瞧我这衣裳。”
他说着提起了衣襟,上头有好大一道口子,缝的歪歪扭扭的,针脚大的快有一寸长,小的也有半指宽。
一扭身,背后还有好几处没缝上的。
赵大婶立刻纫针、戴顶针,“孩子,你脱下来,婶子给你缝上,一会儿就好。”
第40章 补衣裳
“这个不着急,”徐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不是要过年了么,我想做件新衣裳。
“咱屯子里,就属您针线好,所以我就厚着脸皮来了……”
赵大婶想也没想便答应下来:“成,没问题。大衣裳好做,现在白天也没啥事,很快就能做好。”
徐侠连连道谢。
赵大婶便拿着软尺给他量了尺寸。
徐侠就要走,被赵大婶拉住,让赵虎带徐侠去他那屋坐会儿,把外衣脱下来缝补。
赵虎便高高兴兴拉着人过去了。
赵大婶先帮着补好了衣裳,给徐侠送过去,徐侠第二次提出要走。
秦瑛已经拔了些小白菜,割了一把蒜苗,摘了一大捧蘑菇,装进篮子里递给赵大婶。
赵大婶笑呵呵说道:“都是俺们自家种的,你们尝个鲜吧!”
徐侠忙说:“陈九爷那边也种了蘑菇,我们有的吃。”
“徐哥,”赵虎插嘴说道,“你们的是你们的,这是我们送的,不一样!”
徐侠也就收下了。
等他走了之后,赵大婶才打开包袱,里头除了一块黑色带暗纹的布料,二斤棉絮,还有一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裳。
赵大婶还有点纳闷。
秦瑛忍不住暗暗叹气,提醒:“娘,人家的意思是照着这件的样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