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不假(29)

作者: 壬树晴 阅读记录

“那……”秘书正打算循序渐进,提出下个诱导性问题。

时崇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了几下,来电铃声不适时地响起。

继上次与公子哥陪聊完成一单生意后,这位在后面一直频频约时崇出来饮酒,将他视为座上宾,又是问兴趣爱好个人经历什么的,两个人的关系又没好到那种地步,时崇知道他的心思,除了生日这类可以在网上可以查得到的信息,其他一一胡诌。

起初是为了帮时力达成合作才不得已应承,现在他们那边的项目即将落地,也没有什么频繁交往沟通的必要。

不出意外,今晚又是喝酒聊天的无聊场景。电话接通前,时崇就想好拒绝理由是什么,随便一个能堵上对方的嘴都行。

电话接通后,时崇反被对方要挟。

“我见到周已晴了。”公子哥难得语气诚恳,“是真正的周已晴。”

眼见上司又捏着自己的眉心完成了一通并不愉快的通话,秘书按照逻辑推测这或许就是让自家老板感到心烦意乱的那个人有关。

“您是不是总是为她花费自己原本不愿意浪费的时间?”

时崇没回话,但也没否定。

秘书继续添油加醋道,“你是不是不愿意被人操纵,却总是不由自主地受她支配?”

时崇似有所感,眼神中透露出自己被读懂的惊讶。

秘书往上推了推自己的眼镜,严谨地下了结论,“那这就是爱了。”

听到这句话,时崇的第一反应是这太非主流了。

第二反应是,这怎么可能。

第17章 莱尔莱尔莱尔

李莱尔今晚要给沈淑珍送行。

作为潮绣绣匠代表,沈淑珍要飞到首都参加国际刺绣工艺品展览会。

最近几天,时崇仿佛故意避着自己似的,早出晚归,两个人很少能面对面说上几句话。恰好今晚提前完成工作任务,所以她主动应承下来去送沈淑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也不怎么愿意在家里待着。

时家和周家短期内的合作还在进行。每逢回家遇上端坐在沙发上看全国经济日报的时父,她总是能感受到那双鹰眼似穿过架在他鼻梁上的老花眼镜,像穿透性极强的 X 光,要看透她似的。

周家和时家也一起吃过几顿饭,都是各自家庭的核心成员参与。明明没什么情感交流的朱澜和周高峯在饭桌上却惊人的宝刀未老,演起父女、母女情深这一套得心应手。

表面上说是两亲家的会面,但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向自家的生意。

结婚后,“回娘家”这样的习俗也被避免。看来,李莱尔是冒牌货这件事周家那边一概知晓了,或者连时父时母也一应俱知。

但谁都没有戳破,共同默契地支撑这一场皮影戏。

李莱尔要将沈淑珍送到候机厅就走。

一路上沈淑珍拉着她的手说起自己这几十年的从事刺绣行业经历,辛酸苦辣兼具。话题像在丰沃的矿场淘金,一个接一个,两个人都聊到兴头上的时候,沈淑珍又将话题迁移到李莱尔和时崇身上。

李莱尔借势询问沈淑珍关于时崇的童年经历,想要以此为把柄在下一次吵架中获得先势地位。没想到沈淑珍像坏了的收音机,突然失了声,表情像断断续续的线,滴滴哒哒无限延续下去。

人来人往间,离别的时候总会有说几句贴合场景的祝愿,注意身体健康云云。

这一次见面就走到了这里,还期待下一次能够继续再相见。

离别的情绪就埋在这些稀疏平常的程序里。

原以为是平平无奇的送别。

准备离去的李莱尔被轻轻搭住肩膀,沈淑珍殷切地嘱托她,“小晴,请帮我向时崇转告句话,我常常感到很对不起他,但我确实……”

长长的句子在这里遇到未名的障碍,被拦腰截断。

“我知道你很爱他。”

李莱尔是优秀的绣匠,她总能巧妙猜测住对方的真实意图,再妙手回春地将未明的意思用绣花针接上。

“小晴,我也有话跟你说。”

默默无闻的绣匠竟能受到关注,她竖起耳朵来听。

“希望下次能够再见到你,是真的你。”

有一种难言的默契在她与沈淑珍的眼里流动,李莱尔当下的一瞬间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垂下头盯着能映出自己影子的瓷砖地面,说好。

回去的车子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只是随意跟司机说了目的地,李莱尔坐在车侧身看车窗里晃晃荡荡的风景。

司机的技术不行,居然在上车回去的时候才知道。

刚刚太沉浸。

下车后扶着门口的大树缓了缓,吸入新鲜空气后顿时感觉好了不少。正要迈进院子,李莱尔感觉到左边袖子有一股拉扯感。

自从前段时间认识了在马路边捡兔子的宁宁后,每次李莱尔下班都会陪她写一会作业。宁宁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忙于工作,虽然家里都有保姆管家可以聊天,但毕竟年龄差距太大。每天晚上宁宁家里的房间都灯火通明,但实际上是虚张声势,里面根本没几个人。

决心陪宁宁是因为,李莱尔记得时崇害怕过于安静。

她猜想,年龄小的宁宁应该也差不多。

更何况这可以借口不与时父时母见面,每次要接受来自某种类似设置精良的检查仪器的探射目光,她都会感到十分疲惫。

跟着宁宁兜了一大圈迷宫似的别墅,她们俩回到宁宁的个人书房。

宁宁的桌子上摊开各种学科的课本、作业本,但书本里面的内容还是十分崭新的,根本没有任何做题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