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135)
他是来替圣上传个话。
“尔恳请归乡探亲之奏疏,圣上已览。准奏!”
别再一天三遍地上折子了。
惹人烦。
“圣上特谕,尔归北境后,务必要去一个地方——”
第110章 大结局(下)圣上定有几分……
“中心府城的桂记卤味店。”
马碌点到为止。
王蒲执盏的手悬在半空,茶水险些倾落身上。
他怔住,记忆里模糊的画面掠过:女子系着靛蓝粗布围裙,乌黑的发髻上别着朵梅花。
她夹起几块劲道的卤耳,刀光在案板上起落。
“没想到你们成为樾王殿下的幕僚后,竟如此忙碌。”桂小娘子转身端上来一盆热卤。
“还是身体要紧,该吃吃,该喝喝。”
她唇角漾着温和的笑意,往王蒲碗中多浇了两勺卤汁。
斜阳暖铺,烟火宁安。
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先生。
“圣上依旧放不下……”王蒲喉结艰难地滚动两下。
“嘘!”马碌食指竖在厚嘴唇中间。
承朔五年,栾将军俘虏伪帝后失踪。
紧跟着,桂小娘子也人间蒸发,彼时樾王殿下忙于一统江山,自然腾不出手来细究此事。
“贤弟是聪明人。”马碌眼中藏着一抹艳羡。
“就凭你是那位的半个门生,圣上纵有责备,亦不会真加罪于汝。”
简直相当于免死金牌了。
论揣摩圣意,马碌自认不输因病故去的富安公公。
圣上定有几分钟情桂小娘子。
哪怕十余载杳无音信,也是心口上的白月光。
“贤弟此行,务细察其踪迹,归后即奏禀圣上。”马碌留下最后一句话,便坐上轿子,悠哉悠哉地走了。
徒留王蒲一个人发愁。
院外传来骡马嘶鸣。
半个时辰后,二十口行李箱子在堂屋码成方阵。
“老爷快别发呆了,行囊已整,车马待命,既然圣上准了,咱们就出发吧!”雀娘子早有预谋。
她伸手拽着王蒲的袖袍。
迫不及待,没半点稳重的官夫人模样。
“莫急,莫急。”王蒲微微蹙眉,似是无奈,可嘴角却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
他抬手,轻轻刮了刮夫人的鼻尖,宠溺道。
北境,是王蒲朝思暮想的故乡。
而声名远扬的桂记卤味店,早已传承给两位小学徒。说来也巧,这两位学徒曾在京城礼部贡院南墙下,卖过几回五香瓜子。
王蒲与夫人也因此结缘。
“庙堂权谋波谲云诡,郎君且宽心,勿要自苦。”雀娘子一锤定音。
于是,礼部大学士王蒲大人携妻归乡。
在他离开京城的这几个月里,府邸园内的樱花开了又败,阖府闭门谢客。
连故交好友李觅奉旨外放,前来辞行,也未得见。
杭京的街巷仍守着旧岁的布局,一切如常。
“捏泥人嘞——活灵活现哟!”长兴坊集市热闹的吆喝声不断。
泥人张与做糖人的小伙子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近日,京城炙手可热的皇商沈荣山,隐约打探到朝廷要重农抑商的风声,行事愈趋谨慎,不复昔日张扬。
其妇锦棠夫人,亦连日施药济民,义学兴教。
甚至连京城邀月楼的主事,千金娘子和银铃娘子,都褪下金丝织就的华服,教导梨园子弟排演几出劝俭恤农的戏目。
生怕触了圣上的霉头。
“恐怕又要变天啦!”市井小民不知何故,聊作茶余谈资,付之一笑耳。
数月已矣。
秋意悄无声息地漫过重重宫门,银杏叶染了金边,琉璃瓦上凝结的露珠折射出寒意。
龙涎香在纱幔间浮动,将福宁殿浸染得格外静谧。
梁樾自蟠龙纹檀木榻上支起身子。
几缕白发悄然攀上鬓角,细碎光斑落在剑眉星目间,却衬得他更加凌厉英气。
守在榻前的小太监立刻屈膝上前伺候。
却见圣上抬手揉了揉额角,瞥见来人后面色冷清。
“退下,无朕传唤,不许进来。”他的嗓音还带着刚醒的沙哑。
小太监忙垂首退出殿门。
梁樾起身,素白中衣领口微敞,露出半截修长的脖颈,与榻上明黄锦缎形成鲜明对比。
他负手踱至书案前。
案头摊开的澄心堂纸上,半幅雪景墨迹未干,飞檐峭壁间却空着一处留白。
他提笔,月色与雪色之间,小娘子亭亭玉立。
她鼻梁高挺,眉毛虽稍显粗粝,却不减飒爽之姿。
只是在勾勒唇角时,梦中人的模样偏又模糊不清,他执笔的动作顿了顿,怅然若失。
故人离去,渐行渐远渐无书。
“呵。”他骨节分明的手指缓缓收紧。
一团画纸被捏在掌心,揉皱了,北境栖闲别院的台阶廊桥,连同那天上圆月,一并被丢弃在地。
“启禀陛下,淑贵妃、惠贵妃送来胡桃云片糕,说是新制的方子……”小太监在门外吞吞吐吐。
两位贵人分别出身泗水谢氏和西疆部族。
哪个他都得罪不起。
小太监曾听干爹提点过,今上对与某位小娘子相关的人和事格外宽容。
例如御膳房的陈师傅,曾是东鲁黎州城泰岳酒楼的掌勺,只因得过那位娘子的指点,便跻身皇家御厨之列。
不仅如此,就连小娘子做过的吃食,也一直是今上的心头好。
因此,后宫争宠,不免东施效颦。
“赏二位贵妃,一斤核桃和一斤糕,一并嚼下去滋味差不多。”梁樾喉间溢出一声轻笑。
他声线凉薄,笑声中透出三分嘲讽,七分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