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136)
“不必再聒噪不休。”
他有些许不耐烦。
这小太监呆头呆脑的,到底不如富安公公用着顺手。
“是是,奴才……”门外小太监急得额角沁出冷汗,嗫嚅道。
“还有何事?”帝王开口,声音森冷。
“回陛下,礼部大学士王蒲大人已回京,恳请面圣。”小太监“噗通”跪倒在地,额头顶着青石砖,声音发颤。
“宣。”
好半响,一阵穿堂风掠过,檐角铜铃叮咚轻响。
梁樾冷峻的面容多了几分柔和。
片刻后,竹杖磕在青砖上发出闷响,跛足男子缓缓屈膝。
“臣叩见陛下。”
王蒲下跪后身姿挺拔,眸光澄澈明亮,其神彩烨然,可见此行没遭什么罪。
“蒙圣上恩准回乡祭祖,臣星夜兼程,事毕即返,不敢稍懈职守。”
他见圣颜霁悦,入座后便将此行见闻娓娓道来。
北境作为樾王殿下的起兵之地,经过十余载经营,边陲晏然,仓廪丰实。
据中心府城掌兵将丁勇所言,游牧劫匪慑于天威,不复逾境。
议事半刻,在殿下渐生倦怠之时,王蒲话锋忽转。
终于提到了桂记卤味店。
“当年那两个系着围裙手忙脚乱的小学徒,如今已能把卤味店打理得风生水起了。”他含笑赞叹道。
卤鸡爪软糯入味,鸭脖肉麻辣鲜香。
小店客似云来,誉满一方。
至于桂小娘子,偶尔也会托行商送些罕见的佐料入境。
如那微苦的苏合香、辛辣的肉豆蔻……
每种食材俱标注了用法与禁忌,让两位醉心于提升厨艺的小学徒大开眼界,欢欣不已。
由此推断,她的足迹恐怕遍布扶南、大宛,乃至高句丽。
“年初,小娘子寄来一罐砂糖。”王蒲识趣地呈上陶瓷罐,“信上说,是从南洋传教士手中买下香草,调制成的。”
他软磨硬泡,才从小学徒手中讨得半罐。
制此物需用刀刃划开深褐色的香草豆荚。
将其小心翼翼剖开,再用竹棒轻轻刮下细腻的香草籽,与晶莹的细砂糖在碗中交融。
“可用于做马蹄糕,或是茶饼子。”王蒲如实转述。
梁樾揭开陶瓷罐的盖。
清甜的香草气息如云雾般升腾而起,令人沉醉。
舀起一勺,裹着香草籽的砂糖闪烁着细腻的光芒,他将沾着糖霜的指尖递至唇边,喉结轻动。
既不齁腻,也不寡淡,香草滋味不疾不徐地绽放。
从舌尖,慢慢地甜到了心坎里。
“朕观卿鞍马劳顿,一路辛苦了。”梁樾点点头,“若无他事,且回府中好生将息。”
这罐香草砂糖,他便笑纳了。
王蒲敏锐地察觉到,圣上似乎心情不错。
他估摸着,此刻纵使忠言逆耳,也不会有颈血溅阶的危险。
于是猛地挺直脖颈,直言进谏——
“陛下容禀,臣尚有要事,恳请冒昧陈词——重农抑商之策不妥。”
“圣上切不可闭关锁国。”
……
“滚!”梁樾额角青筋突突跳动,心中刚升起的温情荡然无存,毫不留情地骂了回去。
不愧是小娘子的学生,与她一般难缠。
不过看在这罐糖的份上,事虽棘手,尚有斡旋余地。
梁樾叹了口气,右手抵着太阳穴缓缓揉动。
最终认命地坐回书案前,摊开奏折。
“朕素知农务繁重,历年皆施惠于农。
重农抑商,旨在保农之根基,防商贾骄纵,免其扰乱国之经济、坏社会之纲常。”
他的字依旧清瘦而挺括,每一笔都暗含铮铮筋骨。
“然今之商贾,通有无,促货物流转,于国之财用,亦有补益……”
句句朱批清晰明了。
夕阳透过窗棂,将御笔落下的字迹染成暖意的柔橘色。
与此同时,宫墙之外,距杭京上千公里的云贵梯田,正迎来一年中最灿烂的时节。
层层叠叠的金黄色稻谷,如同海浪波光粼粼。
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错落有致,仿佛是被夕阳亲吻一般,同样呈现出浓郁的橙黄色。
“晚膳就做香禾糯米饭,配上稻花鱼,口味保准绝了!”女子表情里是藏不住的雀跃。
声音轻盈灵动,连周遭空气都跟着泛起欢快的涟漪。
“嘀,系统提示:任务进度100%。”
女子当场呆愣住,僵在原地。
风拂过发梢,掀起鬓边几缕碎发,却带不走她迟疑的目光。
“系统,我还没开始做饭呐……”她眼眸睁得浑圆,喃喃自语。
“娘子,怎么不走了?”中年侠客回头喊道。
玄色劲装裹着比少年时更加遒劲的身形,他斜背一杆有些旧的红缨枪,枪缨早已褪成赭红色。
那双常年劈柴淘米的手,此刻正温柔地抚过白驹缰绳。
男子回眸望时,眼底盛着比十年前更亮的星光。
“无事!”女子眉眼弯弯,“今晚我掌勺,烹饪佳肴庆祝一下!”
暮色染红天际,有风拂过田间,发出沙沙轻响。
人间炊烟起,莫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