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27)

作者: 资产负债表 阅读记录

陪同的巡捕头子尴尬地搓了搓手。

“回小娘子,原是有个酒蒙子过来讨酒喝,看到尸体吓得大声嚷嚷,周边百姓也没有保护现场的意识……”

“他是怎么进酒馆的?”

栾霜柏与桂枝儿敏锐地抓住了关键,齐声发问。

两刻钟后,案发现场第一报案人被传唤前来。

男子穿着棕色的麻布短打,裤腰部分用麻绳系紧,踢着一双草鞋,走路歪歪斜斜。

他的手里还抓着一个小瓶,飘出劣质酒的香味。

今朝有酒今朝醉。

李三是鲁家小酒馆的常客了,春种秋收都在乡下劳碌,唯有冬日农闲,每每在县城里打零工赚了几个铜板,他就要来灌上一壶酒。

“那天中午,我酒瘾实在是难捱,敲门又没人应声。可用手一推,这酒馆的门是虚掩的,我就直接进去了。”

李三伸手,还原了他推门而入的动作。

男子面相老实,且已经被巡捕反复问询几回了,并不似说假话。

“酒馆的门窗都没有被破坏的迹象,不排除是熟人作案。”

桂枝儿沉思片刻,突然想起骆县令在向刘善渊汇报案情时曾提过一口荒井。

“能带我们去发现凶手衣物的荒井看看吗?”

在巡捕的带领下,一行人穿过七扭八歪的荒草丛。

只见一个井口被‘干枯的藤萝遮掩,还有薄薄的积雪,若不是地毯式搜寻,几乎不会有人注意。

古井并不深,能一眼望到底。

“就是在这儿,发现了两套沾血衣物。”巡捕头子说道,“怀疑是凶手逃窜时为了防止被人发现,藏匿于此。”

做捕快的心细如发,单凭衣物也能看出不少线索。

比如凶手应是两名男子,身量不到七尺,一个魁梧,一个羸弱。

但难就难在,除此之外,又推理不出什么了。

“这样啊……那蹲守时,也没有看到可疑人员吗?”桂枝儿好奇地追问道。

此言一出,巡捕头子有些呆愣。

“什么蹲守?”他没太听明白,“回小娘子,这些物证俱已在衙门档案室存放妥当了。”

不会吧。

桂枝儿苦笑着扶额,多好的守株待兔机会啊!

到底只是个偏远小县城,一年也发生不了几起重大恶劣案件,做事不够专业。

若是隐瞒消息,再派人埋伏在古井周边,难保凶手不会偷偷回来处理自己留下的痕迹。

现下却是八月十五种豆子,晚了三秋。

第22章 耳鬓厮磨不知新娘子漂亮吗?……

千头万绪一根针。

纷繁交织的线索,只有经过逐一梳理,方可化繁为简。

桂枝儿胸有成竹地看向栾霜柏,眨眨眼道:“只需跟栾小将军借一样东西。”

“什么?”栾霜柏回答得很干脆。

他身无长物,借钱没有,若借马……别人不行,面对桂小娘子还是可以犹豫一下的。

然而都不是。

桂枝儿将他扯到一旁,附在耳边低声道:“我想借阅一下你们军部统计的入城花名册。”

随着耳畔传来湿热的气流,栾霜柏耳根腾的一下就红透了。

桂枝儿的声音一贯清脆悦耳,压低了之后,吹得他发丝微动。

耳鬓厮磨,总有些缱绻的意味。

“这、这有何用?”心思一乱,讲话就变得结结巴巴。

栾霜柏克制不住想,她真是个好看姑娘,眉眼清秀,细瘦的脖颈凑近,一副不屈不挠的模样。

即使他知道桂枝儿只是为了避人耳目,但依旧侧过俊俏的脸庞,并不敢正眼看人。

桂枝儿闻言,拉着他避开县衙的跟班,娓娓道来。

“适才咱们根据尸体刀伤,确实怀疑凶案是达奴人所为。”

“但这口井的位置又很隐蔽,若非有本地人带路,很难被发现。”

桂枝儿咬了咬唇,断言道:“我怀疑,是有内贼引狼入室。”

女子不经意间的动作,露出白晃晃贝壳般的牙齿,显得生机勃勃。

带着一股笃定和小小的骄傲。

他打心底欣赏,却并不认同她的推断。

“姑娘也曾见过达奴人,他们颧骨突出、卷发、留辫子……任何一个守城士兵都能发觉不对劲。”

非我族类,严禁入境。

大梁并不与外域通商。

自永靖元年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建都杭京以来,面对泱泱大国,四海皆臣服。

然而如今,北方达奴侵扰,南方倭寇抢掠,唯有闭关方可维护地域稳定。

凌河县作为军事重镇,地形易守难攻。

唯一的出入口由军部把持,查路引、查户籍、查携带货物马匹,戒备不可谓不森严。

“灯下黑,漏洞往往就在眼皮子底下。”

桂枝儿拍拍栾霜柏的肩膀,狡黠一笑:“我可没有指责军部办事不力的意思,只是检查总归容易有疏忽。”

“好。”栾霜柏笑着叹了口气,半是无奈半是妥协。

旁的不说,单有知府大人赐的绿头牌子,就够她名正言顺查案了。

冬天日照短,回到客栈时,天色已晚。

桂枝儿仗着自己空间里还有吃食,便只要了一碗杂碎汤和两个面饼。

不料片刻后,店

小二好似生怕她吃不饱,又敲门而入。

一盅鸡蛋羹,鲜嫩微黄,上面点缀着些许葱花。

一碟肉段,喷香扑鼻。

“客官,这是给您添的赠菜。”店小二将白毛巾搭在肩头,点头哈腰十分热情。

“多谢。”桂枝儿欣然打赏。

五个铜板的小费,让店小二的笑容更加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