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41)

作者: 资产负债表 阅读记录

戏子是市井中低贱的下九流。

比那挑担走四方的剃头匠,吹鼓手或是喇叭匠,甚至赌场的帮闲都要略逊一筹。

往往自小被卖到勾栏瓦舍,跟着领班学童子功。

“世人都嫌弃戏子出声不好。”她靠在梨花椅上,美眸半眯着回忆过往,“其实奴家祖籍离杭京不远。”

“那年遭了水灾逃难,爹娘病重,为了让我有口饭吃,活下去,只好卖给人牙子。”

年幼的她瘦得像根豆芽,完全看不出日后国色天香的迹象,买家对此颇为嫌弃。

几经流转,才被卖到北境。

柳千金微微侧过脸,平日里顾盼生辉的一双桃花眼,此刻却满是惆怅。

她没说出口的是,那年滂沱暴雨如鞭,大人们都说为保杭京,只能开闸泄洪。

这才冲了屋瓦,淹垮了家。

她就想亲自去京城看一看,那里究竟有多繁华?有多少朱紫公侯,掌握生杀予夺大权。

只一句话,普通农户便家破人亡。

第34章 齐心协力送了点烟熏腊肉。

“你看这样如何?”桂枝儿招招手,示意柳千金凑近,“我听说领班妈妈,给你们哥儿姐儿都埋了陈年旧酒……”

一番耳畔轻语后,柳千金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一双美眸瞪得溜圆,满是惊愕。

她手中的帕子悄然滑落,却全然未觉。

“这要是露馅了……”她咬了咬牙,心有犹豫。

“顺利的话,那时候咱们已经过了楚淮河。”桂枝儿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好,那奴家就赌一把。”她微微扬起下巴,樱桃秀口直言,像是在对未知的命运宣战。

计划第一步,达成。

敲定好方案细节后,桂枝儿谨慎地离开邀月楼,接下来,她还需要一位送信人。

黑暗褪去,黎明悄然到来。

腊月的北境,凛冽寒风呼啸着席卷过广袤大地。

天空阴沉,似乎随时都会有鹅毛大雪落下。穿着厚厚棉衣的老人,正精神抖擞地挑着担子行走。

过了腊八就是年,新禧序幕已经拉开,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

这样的日子,

这样的温度,若不是要去凌河县看闺女与郎婿一家,他才不会出门。

“翁公,翁公留步!”桂枝儿小跑赶来。

呵气成霜,呼出的字在空气中化作一团白色雾气。

她提着棉裙下摆,裙面上绣梅花,袖口镶一圈细密的兔毛,洁白如雪,又添几分娇俏。

“翁公,麻烦您帮刘大人带个信,交到凌河县县衙——骆县令手上即可。”桂枝儿道。

她诚恳地笑着,拱手作揖。

“老夫领的是看门人的饷银,又不是信差。”老人嘟嘟囔囔,不大满意。

原是府衙看门的豆腐翁,接到分外活儿免不了絮叨两句。

“年关将近,告假的官差越来越多,只得辛苦您代劳。”桂枝儿从怀里摸出一个制作精巧的小玩意儿。

“咚咚咚”,发出清脆欢快的声响。

是拨浪鼓。

鼓的两侧坠着两颗木质弹丸,系有彩色丝带,精巧别致。尤其鼓身鲜艳的绘图,全然不似北境市集出售的那般粗糙。

随着鼓柄在手中灵活转动,豆腐翁笑出了满脸褶子。

“给您小孙子耍着玩。”桂枝儿适时补充一句,便万事大吉。

毕竟,连管家都再三嘱咐,桂小娘子是知府大人的座上宾。

豆腐翁自然不疑有他。

冬日,树木被未融化的冰雪包裹,不堪重负,有的甚至被积雪压得嘎吱作响。

桂枝儿站在空旷的街道中央,深呼一口气。

现在只剩最后一件事。

准备一顿丰富多彩、官民同乐的三十晚上年夜饭,一场盛大的流水席。

中心府城从无先例。

把家宴摆在新修缮的府衙,邀请不能回家过年的“客人”。

轮值守城的士兵,鳏寡孤独的老幼,背井离乡的官员……共同度过温情的守岁夜。

“桂小娘子,你真适合当个女官!”听闻这项计划的管家大为惊叹。

说是体恤民情也好,说是收买人心也罢。

一顿百家宴,绝对是个好点子。

“她总是想法奇特。”听到管家汇报后,刘善渊停下手中作画的笔,微微一笑。

许久未提笔,技艺有些生疏。

墨与宣纸在方寸间,勾勒出一个妙龄女子的五官,大片留白显得纯净自然。

浓眉挺鼻,英姿勃发,一双眸似秋水长天。

管家撇了一眼便低头不敢再看。

“她提什么要求,你酌情满足。”刘善渊搁笔凝思,对桂枝儿的计划进行补充。

“万不可贻误城防,年末加强巡捕治安,同时让理事配合查调户籍人口。”

管家一一记下,点头称是。

事无巨细的人员调度,就差手把手教导她怎么办一个大型活动了。

管家觉得,大人这是决心要把桂小娘子收入麾下。

白丁从政,首要的就是积攒声望。

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棵白菜,两颗白菜……”桂枝儿正弯腰在地窖里清点存货。

白菜紧密相依,表面的叶片微微泛黄,是长时间存放所导致的。

“唰啦。”剥开最外层,包裹结实的菜心鲜嫩依旧。湿气在表面凝结成了水珠,看起来水灵灵的。

囤大白菜是北境人迎接冬天最大的仪式感。

因为边境水陆舟车不通畅,冬日菜畦荒芜,想吃新鲜蔬菜,只能用窖藏的方式。

“烂肉白菜、肉丸白菜粉丝汤,大锅菜就得热气腾腾。”桂枝儿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