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44)

作者: 资产负债表 阅读记录

赶车的铁塔大汉,凑过来压低嗓子道。

他身形魁梧,虬髯浓密,不由分说将一张小额银票往丁勇怀里塞去。

“不不,并非此意。”丁勇吓了一跳,赶忙推拒,脸涨得通红。

“福气盈门。”铁塔大汉不肯收回,嘴上连连说着,“新岁图个好彩头。”

拉扯间,丁勇拗不过,便按规矩登记在册,放两人通行。

事毕,丁勇侧耳倾听。

“鼾鼾,呼哧呼哧。”搭班老兵们在岗亭内,呼噜声打得震天响。

夜阑人静,再无他人。

他小心翼翼地昧下银票,内心忐忑但欣喜。

都攒着,先给老兵什长家的寡母送去。

再给小沿村的杏花姑娘,也买个花魁这样金光闪闪的簪子。

“真要追究起来,就说忘了。”丁勇撇撇嘴,盘算道。

蔡统领仗势欺女,丢的是第三军的脸面,手底下对他有意见的大头兵多着呢。

马车驶过南城门。

“嘚嘚”的马蹄声格外清晰,车轮滚滚碾压,偶尔磕碰,便会引来一阵颠簸。

赶车的铁塔壮汉紧握缰绳,全神贯注地驾驭着马车。

“奴家的心刚才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柳千金后怕地拍着胸口,“去了凌河,咱们该怎么办?”

“放心,自有接应!”应答清爽干脆。

赫然是桂枝儿的声音。

若论变装易容,知府大人还嫩了点。

承朔四年初,老天爷偏爱北境。

自乞颜乌什部落三公子——乌什拓跋真被割首后,无论地属开阔平原的凌河,还是毗邻梅山的府城,全境戒备。

不料达奴人因劫掠失败、物资匮乏,内部先起冲突。

既无战乱之忧,又逢新岁之喜。

“春雨贵如油。老爷,河开雁来、枯木逢春,预兆着好年景啊!”

管家一

边絮叨,一边为刘善渊研磨。

适逢雨水节气,若在江淮以南,定已是田野青青的早春风光了。

可在寒冷的北境,也仅是飘了几滴毛毛雨。

刘善渊揉了揉额角的阳白穴,叹了口气。

正月初,除了应付拜年祭祀,还要从堆积如山的案牍中,梳理出北境积贫积弱的根源。

他双眸澄澈而深邃,随着右手轻执的羊毫笔挥动,墨迹在纸上蜿蜒。

穷则变,变则通。

但若贸然实行改革,只怕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

“今日初十?”他搁下手中笔杆。

“是,奴才突然想起来,桂小娘子的店也该开门迎客了。”管家揣度主子心意,接话道。

“去看看。”刘善渊起身,披上毛皮大氅,显得沉稳而庄重。

桂记卤味店前,雨水打湿门头悬着的旗子。

布帜微微晃动,水珠在空中划过晶莹的弧线,但门前却无任何挂牌营业的迹象。

“桂小娘子?”管家拍了拍门扉。

刘善渊在毛毛细雨中,长身鹤立。

头发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眉如远山,微微蹙起,脑海中思绪万千。

暗探没查到关于她夫君的任何线索。

或许,想推行新政,也可和她探讨一番,人头税与田赋税何以善分……

“小娘子会不会出门了?”管家敲门敲得手酸。

因桂枝儿明显不喜有人跟踪,老爷早就下令秘密撤掉暗探。

左右都在境内,翻不出什么风浪。

千万别是……偷偷跑了吧?

管家觑了一眼刘善渊的脸色,暗觉不妙。

“从后院进。”刘善渊的语调不辨喜怒。

他绕过院墙,长袖一甩,足尖轻点便翻了墙头。

落地后,驾轻就熟地穿过小院,径直推开虚掩的后厨房门。

灶台空荡荡的,无论柴米油盐还是锅碗瓢盆,俱已消失不见。

有一封信留在案板上。

素纸制成的信封色泽微黄,以红火漆封印。

正面似是用炭笔书写,字体歪七扭八——“知府大人亲启”。

刘善渊只一眼,便辨别出这独特的字迹,将信封轻轻拈起。

信笺上书:“烧制水泥需高温助燃。

壹,窑洞里的木炭,可换煤炭,用以提高炉温;贰,新式木风箱的设计图如下,能够增加气体;叁,长期吸粉尘有害,务必罩住口鼻以防肺痨。”

翻开背面,另有几个大字:

“我走了,勿念。”

“呵。”刘善渊星眸含怒,睫毛在脸上投下淡淡阴影。

骨节分明的手指,白皙而有力,捏得纸张边缘扭曲。

“跑得比兔子都快。”他勾起嘴角,带着一丝嘲讽与无奈,“还不派人去追。”

“是,老爷息怒。”

三日后,黎州城外郊野。

东风初至,携三分料峭,七缕生机。田野间有新绿点点,那是嫩草悄然探出脑袋。

“文景兄,我们已到东鲁境内了。”

“按舆图所示,绕过前面的花山岗即可进城。”

赶考举子挤在两辆驴车上,身负行囊,人人面含憧憬。

其中被称为文景兄者,乃是凌河县天宥年间举子,王蒲。

他身着青素色长袍,斜背竹杖,背脊挺拔如松。

三年又三年,这是他第三次进京赶考。

王蒲手中紧紧握着书卷,正孜孜不倦地诵读圣人言。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大梁科举取士,不仅考帖经、策论,还有诗赋、文律等。温书时,需面面俱到。

“吁——”快马加鞭的暗探如同疾风,飞驰而来,厉喝道,“前面的人站住!”

暗探们头戴黑色斗笠,用宽大的帽檐遮挡大半张脸,只露出锐利的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