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46)

作者: 资产负债表 阅读记录

原来是知府大人要赎她!

邀月楼为哥儿姐儿们,都埋了陈年旧酒。

上好的花雕,是香气馥郁的女儿红,当戏子被赎身时,用以成亲宴请。

老鸨堆起笑脸,三步并做两步跑上楼。

“我的心肝儿,你何时攀上了知府大人的高枝儿?”老鸨声音尖利,又带着几分谄媚。

“卖身契。”柳千金放下罗扇,伸手。

她云鬓珠翠环绕,面如桃花,下巴高昂,神态尽显骄纵。

“哎呦,这就给你。”老鸨忙不迭地交出来。

还指望柳千金入府后,能为她讨些好处呢,老鸨狭长的双目上挑,着一抹世故与精明。

腊月底,桂枝儿拦住了去凌河县看望闺女与郎婿一家的豆腐翁。

“翁公,麻烦您帮刘大人带个信,交到凌河县县衙——骆县令手上即可。”

刘善渊曾为桂枝儿解惑,骆县令为何送礼?

因他急于回南林府衙,而年度政绩考核里,钱粮赋税、纳贤取士、长官态度悉为要点。

这封信完美抓住了骆嵩延的心思。

“察汝对春闱之重,甚为满意。乃遣一监学,随今岁之考生赴京。”

文绉绉的话,桂枝儿不大会润色,好在骆嵩延也是个知名草包,能看懂即可。

果不其然,骆嵩延听说是知府大人的门房传信,深信不疑。

“许是那幅名画,送得对大人胃口。”骆嵩延抚着长须美髯,来回踱步,“也少不了桂小娘子的美言。”

兴奋冲昏了他的头脑。

进京,路引须有主政长官签字。

骆嵩延挥墨盖章,一气呵成。北境的举子们,因路途遥远,连在家乡度过上元节的时间都没有,正月初八便要启程。

由此,一路顺遂。

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山野中,土地渐次苏醒,泥土散发着清新气息。

桂枝儿执弓搭箭,瞄准。

野外的兔子机警异常,双耳高竖,随时准备逃窜。

毛茸茸的白团子尾巴低垂,鼻息轻动,嗅闻是否有异常气息。

“嗖。”破空之声骤起。

兔儿还没来得及逃窜,箭已至其身。只一瞬间,中箭倒地的兔子抽搐几下,便不再动弹。

“烤兔、烤鱼,再捡些浆果。”桂枝儿满意地点头,“差不多了。”

马车边,众举子抱怨连连。

他们大多身着长袍,束发戴冠,现在却要弯腰拾柴火。撇下满地薪柴后,累得连喘粗气。

“文景兄,你就不该好心答应帮忙。”举子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对啊,大家都吃干粮多好,眼看就进城了。”

“谁会处理野味,掌握火候……”

“理当尊师重道。”王蒲蹲下身,将柴火排列好,长枝与短枝分开,粗干与细条归类。

他倒是有耐性,但心底也在疑惑。

这木犀先生,该不会想一出是一出吧?

第38章 科举三问碰到硬茬子了。

王蒲与众举子储备的干粮很简单。

首先是厚实的麦面大饼,上面撒些芝麻,咬一口,虽有干噎之感,但很顶饱。

“尝尝我这炒米。”有书生笑着分享,炒米轻便,能嚼食也可煮粥。

“多谢,这几块肉干大家拿去分一分吧。”适才被保护的两位女考生,也投桃报李。

肉类经过腌制后晒干,别看它咸腥,其价可不贱。

突然,有人吸了吸鼻子,闻到一股独特的香气。

转头看去,只见篝火熊熊。

几只野兔和鱼被木棍串着,放置在火上,烤炙声滋滋作响。

野兔皮毛已褪,在火焰的舔舐下,嫩肉逐渐泛出金黄色。鱼鳞亦是变得酥脆,表皮微微卷起,露出纹理清晰的新鲜的鱼肉。

“嗞啦。”这是油脂渗出,滴落在火中的声音。

香气随之四溢,弥漫在空气中。

“咕嘟。”书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他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麦面大饼,硬着头皮塞了一口。

君子不溺于口腹之欲。

只得如此安慰自己。

“木犀先生带了这么多行李吗?”其中那位泼辣圆润的女书生,目光敏锐。

左右视线偷偷摸摸地汇集,齐聚篝火。

但见先生解开行囊绑带。

骨节分明的修长手指,先是取出洁白如雪的盐粒,挥洒中增添食材之咸鲜。

再抛出颗粒饱满的花椒,还有火焰色的辣粉。

调料的味道,仿佛带着一种罪恶的原始诱惑,众举子咬紧牙关。

“这、这好香啊!”

“先生不带圣贤书,竟带这些俗物。”

有人微微仰头,试图转移注意力,但那烤鱼烤兔的香气却如影随形。

“大功告成,过来吃吧。”桂枝儿咬了一口。

烤鱼外皮香脆,似薄纸般在齿间碎裂,肉质紧实富有弹性,辣粉让舌尖燃起熊熊烈火。

条件简陋,熟了就行,她主动招呼众人。

“先生是喊我们?”王蒲背负众人的期待,问了一句。

“不然呢?”桂枝儿反问。

她目光撇过考生手中的麦面大饼和炒米,藏不住嫌弃之意。

要不是怕在北境内暴露身份,她早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书生们脸色一红,扭扭捏捏地凑上前来。

不就是烧烤吗,宴会上又不是没吃过。

举子们毕竟上过些乡镇的大场合,虽被勾起了馋虫,却仍保持着风度。

“咔滋。”第一口是脆皮。

紧接着,辛辣的胡椒和小茴香在嘴中霸道横行,浓郁的肉汁随后占了上风。

咸鲜味恰到好处,调料与兔肉的鲜美相得益彰,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