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再嫁日常(69)
“会不会太早了?而且现在天也太冷了,要不等天气暖一些再教?”
戴妮往外面看了看,外面黑洞洞的,还伸手不见五指,啥都看不见呢。
郑大锤摇头,“不早了,既然要学武,就要做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准备,怕冷怕热,能有什么出息?行了,你别管了,交给我,我会安排好的。”
之后,果然,训练平安分外严格。
初始,因为还不太适应,平安在戴妮跟前一连哭了好几天,戴妮看着实在心疼,忍不住去跟郑大锤求情郑大锤不为所动,只说戴妮慈母多败儿。
晚上,孩子睡着了,戴妮去看,却见他细致耐心的给平安一遍又一遍的揉搓按摩。
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多月,平安才渐渐适应了,性子也磨出来了,轻易不再哭了。
二月,李邦终于下令将府衙正式移到金陵。
戴妮到李府跟李刘氏讨主意,她们是不是也跟着搬到金陵去比较好。
“自然是要搬过去的,至少你得跟孩子们得跟着,你若不去,大锤一个人在金陵,没人照顾,也不好。”
看戴妮脸上现出难色,李刘氏笑着拍拍戴妮的手,“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放心吧,程儿他爹都安排好了,就在我们住的地方旁边给大锤也安排了一栋宅子,三进的院子,不算很大,却也够你们住了。”
给郑大锤在他们旁边准备一处宅子是李邦提出来的,郑大锤这些年跟着他东奔西跑的,没少劳累,也是难得的到现在还能跟他交交心说说话的人,他怎么能亏待了?
“夫人仁心,我这正愁着呢,这下可真是要多谢夫人了。”
听说得了一栋三进的宅子,戴妮很是惊喜,忙笑着屈膝给李刘氏福了一礼,又送上了不少好话,这才从李家出来。
一家人抓紧时间打包收拾,准备跟着李家一起搬到金陵去。
至于现在的宅子,郑赵氏跟郑槐商量一通之后,就准备交给郑杏花给看着。平时族人谁到镇上晚了,也能到宅子这边来落个脚。
金陵,跟平安镇,中间隔着好几个县,要是靠两条腿走,怕是得走上好几天,牛车也是在路上磨叽了两三天才到。
眼见着终于见到金陵城了,戴妮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两天坐牛车,可真是把她坐怕了,因为道路不平,颠的七荤八素的不说,屁股坐的都麻了,要不是实在太远,戴妮真想自己下车走。
“娘,那就是金陵城吗?看着比我们镇子高好多啊。”
平安小手指着远处的巍峨的城墙,满是好奇。
“是高了不少,看着也更巍峨一些。”戴妮附和点头,“平安喜欢金陵城吗?”
“喜欢,爹说金陵可大了,有我们镇好多个大,还有好多好吃好玩的。”
望山跑死马,远远看到金陵城,他们又走了小半个时辰,才真正进了城。
城内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确实热闹。
戴妮她们金陵城的宅子在城东牛头巷,跟李家的梧桐巷相邻。
梧桐巷那边只有李家一户,牛头巷那边却有四五户人家,除了戴妮她们家,两家原住民,还有李邦手底下另外两个比较得用的手下家宅也安顿在哪里。
“到了。”
这次,戴妮她们家在牛头巷巷子口第二家,门旁边还有一块大青石。
推开大门进去,第一进倒座加上厢房、中堂就有五六个房间,旁边种着两簇青竹,铺了石板路,布置的相当雅致。
再往里,第二进除了正院,东西还各有两个小院子,旁边还布置了一处小花园,花园里有太湖石有各色花草,可能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没人打扫了,看着稍微有些颓败。
第三进没有第二进大,只有三间正屋,旁边带了两间厢房,但是地方还挺大的,郑赵氏老两口一看就喜欢上了,说是到时候把旁边的地侍弄侍弄弄出两块菜地来种菜。
是以第三进便给老两口住,然后郑大锤一家四口住第二进的正院,大虎两口子住东边的小院。
剩下的男仆安置在第一进的倒座、厢房里,女仆安置在各自小院及旁边的耳房里。
安置好了家里人,戴妮安排人各处收拾宅子,同时着人去打探巷子里住户的情况。
这次跟戴妮她们一样从平安镇过来的两户,一户是李邦手底下颇受重用的孙师爷一家,听说同样是三进的宅子,就跟戴妮她们家挨着;另一户是李邦一个本家的堂兄弟,听说在李邦手底下还挺得用的,住的稍微靠里面一点,在巷子最里面一家。
剩下的两户,巷子口,也就是戴妮她们的另一家邻居据说姓曲,家里往上数几代都是金陵城人,家里是开酒楼做生意的,东大街这边的富贵楼就是他们家开的;另一户据说也是商户,姓陈,是金陵城赫赫有名的吉祥布庄的东家。
第69章 第 69 章
金陵人口多,繁华热闹,消费却也高,谷米、粮肉比平安镇都要贵上一两成。
郑家现下搬过来,住的宅子倒是有了,可是也不能就这么坐吃山空。
戴妮想了想,又跟郑大锤、郑赵氏都商量了一下,准备拿银两在金陵城买两个铺子租出去收租子。
可是,家里并没有多少现银,所有银子加起来,恐怕也不够在金陵城买一个小铺子的。
“不然,从我带回来那些古董字画里面挑两件拿出去卖了?”
郑大锤在外面打了好几年的仗,每到一处,自然有一些额外收入。
手下的兵将大多都喜欢黄金白银,郑大锤不喜欢跟人争抢,一般都是他们挑剩下的,给他什么,他就拿什么,所以这几年带回来的,基本上就没什么银子,都是一些古玩字画什么的,加起来也有几箱子了。
“也只能如此了,总不能坐吃山空。回头,我就去挑拣挑拣。”
郑大锤带回来的东西,银子都交给了郑赵氏,古玩这些郑赵氏没要,都在戴妮那儿,按郑赵氏的意思,这些都是郑大锤挣回来的,她们拿了金银充入公中,已经是他们大房吃亏了,可不能让他们亏太多。
转天,戴妮从几箱子古董字画中挑挑拣拣,最后挑拣出一副不怎么出名的山水画和一对很漂亮的梅瓶。
为防止自己被人坑蒙拐骗了,戴妮还特意找人打听了一番金陵城里的几家当铺以及古董字画的铺子。
金陵城的当铺数得上名号的,总共有四家,其中宝昌号是老百姓嘴里信誉最好的,还有一家宣艺斋的书画铺子名声也不错,戴妮两家都去看了看。
最后,画跟梅瓶分别作价八百两、六百两卖了出去。
没过几天,戴妮就再南街、东街分别入手了一家铺子。
两家铺子一大一小,南街那边地方大一些,两层的临街小楼,后面还带着一个小院,作价一千二百两;东街的铺子小一些,却也要了三百多两。
买完铺子,家里的现银就耗得差不多了。还好南街那边新买的铺子,位置不错,当下就租了出去,收了一年的租金七十二两。
东街这边的小铺子,租出去一个月也就不到二两银子,戴妮想了想,没租出去,准备拾掇拾掇自家做点小生意。
至于做什么,戴妮也已经想好了,就做点卤味什么的,这个戴妮就知道一个方子,自家平时也会做了吃,卤出来的味道不错。
郑家东院,柳氏一边挺着大肚子坐在床上任由郑大虎给她揉捏酸痛的腿脚,一边对大虎道,“听说嫂子在外面买了两个铺子?”
郑大虎点点头,“是买了两个”
“你去看了吗?买在哪里了?嫂子是怎么打算的?是都租出去收租子,还是自己留着做生意?”
“怎么想起来问这个?”郑大虎抬头看了柳氏一眼,复又低头继续揉捏柳氏的腿脚。
“我是想着,你现在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要是嫂子把铺子都租出去就算了,要是自己做生意……也不知道嫂子准备做什么?能不能让你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