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保卫国师大人(181)

作者:风行水云间 阅读记录

也不知云崕怎样了。这种时候他当然是无暇顾及她的,但冯妙君并没有因此而欣慰。王位之争凶险万分,她着紧自己的小命。

第234章 坏消息连连

她试着抽取过灵力,能成功。

于是就能证明,这厮至少还活着。

这多少让她觉得宽慰些许。

¥¥¥¥¥

王军当中自然也有魏太子萧靖的耳目,所以魏王战死的噩耗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传到他手里。

萧靖先觉五雷轰顶,而后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对他来说,这就意味着二弟占了四天的先机。并且别忘了,太子原就驻扎在安夏地区东南部的赤嵌森林里,从这儿要返回魏都,比起萧衍回程至少要多上半个月的路程。

那还是在全速急行军的前提下。

事实上,安夏余孽和晋军最近像打了鸡血,疯狂地冲击魏军阵线。魏王身殒的消息传到晋国后,也许晋军会收回北上赤嵌森林的部队,但安夏的余孽空前活跃,对太子率领的军队频频出击。

在他们的阻挠下,太子想要率军快速返回魏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可如何是好?

最后太子手下有一头鹄妖化出真身,驮着他往魏都方向赶去。

此物的速度就算赶不上峣国的神鸟彩鸾,那也比凡禽要快上两倍不止。不过魏太子这回走了老大的霉运,白鹄刚刚上天,还没能直冲云霄就被安夏、晋国联军中的修行者给射了下来,虽然保住性命,但翅膀被射断一边,短时间内是休想再载人上天了。

太子再焦急,这时也只得老实走陆路回去。并且他也明白自己被盯上,为了顺利而安全地走出赤嵌平原,他同时放出了十几支小队作为烟雾弹,掩护自己轻骑返魏。

此时他不会意识到,就这么个偶然事件改变了整个王位争夺战的结局。

回程的一路上,他又接连收到生母郑王后发来的几个坏消息:

首先,是萧衍扶棺而回,灵堂就设在内廷正殿之一的墉和宫。按祖例,大殓之后,先王在这里停灵受奠,时长二十一日。

照这日子算,太子是赶不上了。

当然除了伤心之外,让他上火的是萧衍果然抢先赶回了魏都。尽管三弟萧吾和郑王后都在那里,可萧衍本身就经营许久,何况有国师这样的助力。

想到云崕,他就眼皮子跳个不休啊。

果然,坏消息紧接着就来了。

萧衍返都之后,除了给先王扶灵,还着紧做了几件事。首先,是把凶手许谙与太子的往来书信公布于众,引发了爆炸性的效果,王廷上吵成一团,连萧衍、萧吾二位王子都压不下去。

群情激愤,骂声一片。

不过七、八日,这事就流传去了民间,连买菜大娘都能添油加醋地义愤填膺一番。

太子接获魏王死讯时,同时得知许谙弑君的消息,那会儿就眼前一黑,知道此事必将成为构陷他的武器。

果不其然,萧衍根本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太子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但郑王后在信中提到的第二件事,就让他疑窦丛生了:

萧衍返都的第二天,就闯入了魏王寝宫。

未得宣召,那地方即便是王孙都不能擅入。不过眼下都城里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禁军可拦不住萧衍的脚步。

等到三王子萧吾闻讯带人赶来阻截时,萧衍已经从魏王寝宫里走了出来。

兄弟两人口头交锋几句,大太监陈僖趁机去寝宫里清点,好似哪一样也没丢掉。萧吾虽然想搜二哥的身,怎奈云大国师就在一边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此人有鬼神莫测之能,萧吾从小就有几分怕他。禁军人数与秘术虽多,他却没把握对付国师,最后只得放萧衍走掉。

太子看完纸条,不由得伸手按了按自己胸口,感觉被气出了内伤。

一方面,他恨萧衍奸狡;另一方面,他还怨父王偏心。

虽然魏王立他作太子,但对萧衍却远比他亲厚得多,这一次亲征峣国也是将萧衍带在身边,而将他这个太子打发到赤嵌森林去。萧衍在老头子死后强闯寝宫,是不是因为魏王偷偷将遗诏留在这里,告诉萧衍去取?

毕竟,萧衍是陪他走完最后一程的儿子,那段时间里发生的事,除了萧衍外再没有人知晓。

魏王会留下什么秘密呢?

是不是他改了主意,想另立太子?

倘真如此,萧靖这个太子的身份可就不稳了。

他越想越是心惊肉跳,恨不得搜遍萧衍的府邸,将那隐患消于无形。偏偏他人在异地,只能徒呼鞭长莫及。

此时他也气三弟,气他的不中用。萧吾要是能再强硬些,好好把萧衍搜一遍身,那就什么后患也没有了。

他在外头的每一分、每一秒,魏国都城都有事件正在酝酿、发展。可惜,他够不着。

尽管他发回大量讯报,指使郑王后和心腹依计行事,但本人不在魏都就始终陷于被动。

郑王后来信也轻描淡写提了一句,许谙之子被关入天牢之后,没捱过第一轮刑罚就死了。

魏太子了解母亲,一看就知这是她下的手。但他现在恨许谙入骨,巴不得跟这个名字有关的人和事都毁于一旦,因此也没多去管顾。

何况他从前和许谙的确过从甚密,这人惯会讨好巴结他,并且一开始就向他表了忠心。许谙之子或许也握有这方面的证据,因此死了最好。郑王后大概也是担心这一点,唯恐给太子雪上加霜,才赶紧将他灭了口。

最近萧衍频频拜访廷中德高望重的老臣,谈完走出来的模样总是宾主尽欢。太子党也去旁敲侧击,得到的消息都只是闲话家常,至多萧衍来虚心请教。

魏太子当然不信。二弟此举,是明目张胆地拉拢廷臣,想做什么,昭然欲揭。

魏太子这几日披星戴月,恨不得一日千里,但是距离都城只有八十里时,他接到了郑王后的最后一个消息。

也就是这个消息,让他在大惊之下停住了脚步:

杀害许谙的凶手被禁卫军追击,一路逃进了东宫!

禁卫军要入府抓捕,被守护于此的修行者与宫人阻挡,双方起了冲突。太子手下没有省油的灯,但是精锐多半被他带去赤嵌森林,而协助搜查的却有国师派来的几位大能。在三王子萧吾制止之前,廷尉吴琛已经带人突入东宫,四处翻寻。

太子看到这里,差点咬碎了一口钢牙。

第235章 无人知晓的内幕(加更章)

他自幼生长在深宫中,对这些套路了然于胸。所谓“追捕逃犯”云云,不过都是借口。

果然逃犯最后影子都未见着,禁卫军反而从他的书房里搜到一本册子,称作《乾元宝录》。

这册子原本也没甚稀奇的,连作者都是藉藉无名之罪,内容无非就是纪元前以及浩黎帝国各式宝物的图文介绍。里面虽多穿凿附会和夸大之语,但有一幅画样却是绘得清清楚楚的:

刺龙图。

在这本《乾元宝录》中,刺龙图可是被绘出了全貌,没有一点遗漏,连刺龙者手中的匕首都绘得细致入微。

也就是说,早在魏王遇刺之前,太子很可能就知道父王身上的刺青是件防身法器,甚至比起魏王更进一步知道这件法器的漏洞和死角。

这件事,立刻在廷上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刺客许谙是太子举荐给魏王的、许谙之子刚刚入狱就死于非命、太子对刺龙图这件秘宝的破绽了若指掌……

所以,还有什么好说的?

萧衍在王廷上慷慨激昂,公开指认太子为弑君凶手,斥其“王贼”,并起誓要将之伏法,以告慰魏王在天之灵。太子党极力争辩,然而在事实面前太过苍白。

同一天,萧衍持魏王玉玺称,为君父行其道,顺势解除三王子萧吾的代政之权。萧吾当然不肯,但他年纪资历都不足以服众,手下几名大将倒戈,萧衍顺利收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