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重妆华(6)
仲夏离开梁国,走到这里,已是深秋。
这次恐怕是伤了元气,在桑林传舍修养了大半月才稍稍好转,待阿兄过来接我,颠簸了几下,精神又有些萎靡。阿兄抬手抚在我额上试了试温度。有点发烫,赶紧叫葱白切脉。
“又要吃药么?”
“才刚发作,吃两幅药就好了。”阿兄哄道,“蜜饯糖果都带着呢。”
到底身体太弱了些,别说两幅,吃了十几幅药,从深秋吃到隆冬,静养数月才算无碍。
“巧”在这时,宫里派人过来接我们参加宴会,说是要请四国的小殿下们聚在一块热闹热闹,熟识一番。
我和阿兄回去整装,先换好衣服的阿兄到我寝卧,接过葱白手中的玉梳为我梳发。
“都是阿兄没用,让阿宝受委屈了。”
“委屈?”
“恐怕宴无好宴。阿宝,这里不是梁国,不能随心所欲,所以要委屈你压着脾气啊。”
“我晓得!保证不会闯祸,顶多看看别人怎么闯祸的。”
“阿宝这么乖,怎会闯祸?”阿兄刮了下我的鼻头,“只是别人不讲道理,不能认同阿宝,这不是你的错。”
“虽然叫你压着脾气,如果有人敢欺负你,放心,阿兄一定给你撑腰,为你出气。”
我和阿兄来到宴会地点广明宫时,卫国、薛国太子和纪国公主已经到了。
太监的唱礼声在耳边响起。
“梁国世子,梁国长翁主,到——”
尾音拖的老长,我很怀疑他会不会闭过气去。
入殿之后,几国质子齐齐扭头看向我们,目光灼然——真是少见多怪,没见过双生子么?还是没见过生的如此漂亮的双生子?
随后而来的隆安帝尽管眼中闪过惊艳,但就克制多了。至少没叫人觉得冒犯。我感觉他对那三国质子有些忽略,虽然也跟他们说了几句,大多却是同阿兄说话,还关切地询问了我的身体好了没有。要给我配备御医。
我离席谢恩:
“宝玥便却之不恭,多谢陛下恩赐。”
“好,归席入座吧。”隆安帝很高兴,和善的对我和阿兄说,“梁世子人如其名,珩润敛华,当得起‘玉卿’二字。梁国公主明丽洁然,朕赐你‘瑩华’二字。”
大殿中静了一静,我悄悄环顾一周,发现薛国太子和纪国公主的脸上尚能维持住得体的笑容,只是那眼神带着隐晦的难堪和嫉妒。
卫太子倒没有露出嫉恨的神色,但他看向我的目光有些无礼,让人很不舒服。
阿兄带着我再次离席谢恩。
“谢陛下抬爱!”
言语之间当真是受宠若惊,像个得了圣宠的少年应有的表现,激越而克制。
因为隆安帝的特殊优待,这顿宴会吃的非常沉闷。我想,如果不是隆安帝在场的话,殿中一定会变得非常“热闹”。
归途之中,颠簸的马车像沧海中无依无靠的小舟,山雨欲来,仿佛转眼便会被巨浪掀翻。
“阿兄……”我抱着他的胳膊,伸手想要打开阿兄紧握的拳头,“没事的……别怕。”
我的安慰,显然是徒劳和苍白的。
“呵……怕?”阿兄低笑一声,松开紧握的拳头,将我揽入怀中,“不怕,不要怕,阿兄会保护你。”
好像在安抚受伤的灵魂,呢喃着,声音是那样温柔,温柔的让人痛心。
我控着着自己的心脏不要沉入冰凉的湖底。
才刚刚入京而已,皇帝就想那三国从警惕梁国到敌视梁国么?我们不仅是尚未成年的少子,还是代表着国家的质子。质子之间的矛盾,可大可小。但瞧着皇帝的态度,怕是不打算叫我们有个善了。
而宴会的序曲才刚刚开始。
第三次平安无事地结束宫宴时——正是隆安十三年的尾巴。
寒梅绽放的隆冬,在呜呜咽咽的飘风之中,下着今年最大的一场雪。
皇宫门外,洁白的道路被一辆辆车轮碾出蜘网般的雪痕,俯览之下,几十辆变成小点的马车涌向四周,像寻猎的蜘蛛般爬来爬去。
我和阿兄上了马车,准备回京都所在的梁国质子府,等了片刻,马车还在原地不动。
“怎么了?”阿兄皱眉问。
“卫世子的马车挡住了出口。”驭者的声音传了进来。
阿兄的脸色有些冰冷,我道:“就应了他的邀请吧。免得他一直纠缠。”怪麻烦的。
这卫世子说了几次,要请阿兄和我到他府上宴饮,都被阿兄拒绝了。这次被他堵在这里,总不能在皇宫门口跟人吵架吧?
阿兄深吸一口气,让我在车里等着,他下了马车,没一会儿便就回来了。
“怎么说?”
“暂且打发走了。”
那看来以后还有的缠磨。在我的印象中,向来温和的阿兄露出厌烦的神色还是头一回。这个卫世子怎么不晓得看人脸色?
夜宴翌日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是隆安十四年春天岁首之日。
雪后初霁比下雪时还冷,质子府中,几个运送食材的布衣挑着空箩筐从后门出来,黑黝黝的脸膛,身上也不太干净。光听口音就知是地地道道,京畿之地的小老百姓。
站在庄园阁楼上的我收回目光,抱着暖炉的小手拢紧了些。
“阿兄,现在的青宫,以前的青耀殿存在了很长时间吧?”闲暇时阿兄告诉过我,青宫的前身是青耀殿,殿下有三位阁主,就是夜王阁,白冥阁和红祟阁。每代殿主和阁主都依殿阁之名。
现在的青耀就是上一任青宫之主,也就是殿主。这么年轻就退位让贤,实在奇怪。不过阿兄也不知什么缘故,只听青耀说,就算没有遇到阿兄,他也会将位子让出来。原因却三缄其口。
至于青耀为何选择阿兄,是因为阿兄救过他。三位阁主在见过阿兄之后竟然没有反对。我想,梁世子的身份也是一个不小的威慑。
“嗯,七十多年。”
这么长的时间?怪道能在京畿之地扎下根呢。质子府周围想必有不少眼线钉子。却不曾想到,地地道道的京畿“百姓”,在京都四市经营小本生意的熟面孔会成为严密盘查下的“漏网之鱼”。
“接下来阿兄准备有所动作?”
也不知阿兄在计划些什么,连我都不告诉。
“等天气晴的更久,等冰雪融化回阳时,请三国质子到府中饮宴。”阿兄拉着我走进阁里,“阿宝不是觉着无聊么,帮阿兄一起筹备宴席如何?”
“好哇,我帮你写请柬。除了他们三个,还需宴请何人。”既然阿兄不愿告诉我,我还是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梅家、章家、华家和周家的几位公子,宫里的太子和几位皇子。”李珩整理了名单递给我。太子和皇子自不必说,身份一等一的尊贵,至于梅、章、华、周家,是京都名门望族,累世公卿。
下午我将写好的请柬拿给阿兄。阿兄看了看我写的请帖,先夸了一句“阿宝的字又长进了。”
“你看还要再写的飘逸一点么?”我有些得意的说。
“这样就很好了。”
立在阿兄后头的木头桩子,从人乌或小心翼翼地说:“殿下是不是重写一份比较好?”乌或顿了顿,木木的脸庞染上一丝可疑的红晕,他夸赞道,“公主所写宝眷丹书,凡夫俗子恐怕看不懂……”
没想到他这么有眼光!
“当然。”阿兄点了点我写的帖子,“阿宝的符箓体如行云流水,很漂亮,一般人确实看不懂。”
“……符箓体。”乌或的表情看起来有些扭曲,我也顾不上细究,高兴地说,“符箓体?这名字起得真好!”
听起来便超凡脱俗,原来我的书法已经这么厉害了!
宴会的时间定在二月十五,这天的天气非常好,一碧如洗,万里无云。更重要的是,目之所及,已无半点积雪。
“积雪化了,地也干了。正是开宴的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