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嫡女:腹黑王爷心尖宠(479)
说不定自己前脚将谢衍弄死在塞北,后脚就被周景瑜给告发了,所为兄弟骨肉亲情,不过都是幌子而已。
但是,周景璃却仍旧不死心,“四弟,我们可是亲兄弟,你难道愿意看着一个外人得到父皇的宠爱和信任么?”
“我当然愿意,因为我是父皇的儿子,是臣,只有服从君令,不得怀疑和违抗。”周景瑜又恢复了曾经那云淡风轻,闲云野鹤的模样,眼看宫门就在眼前,他不想继续与周景璃多言,便很干脆的说,“三哥,四弟前些时日受了风寒,今日也是冒险来觐见父皇的,这一回去,就要在府里静养了。”
周景璃闻言,脸色一变,似有怒意,却要假装关心的说道,“四弟真心辛苦,望四弟早日康复。”
他知道周景瑜在告诉他,此事他不插手了,要闭门谢客。
“多谢三哥关怀。”周景瑜说完,快步走向马车,在上了马车,放下帘子的瞬间,方才还和颜悦色的脸面,顿时冷若冰霜,还夹带着浓浓的愤怒,然后一拳狠狠的捶在马车上。
“王爷。”贴身侍卫黎平道。
“你立刻传我的命令,让舅舅不能再拖了,必须让谢衍葬身塞北,永远不能回京,就是尸体也不能回京!”周景瑜语气里的恶毒,像是被腐蚀的死物,一发不可收拾。
“是,王爷,属下立刻去办。”黎平拱手道。
“另外,给宋丞相说一声,他这么大的年纪,有个病痛是很正常的事,养儿防老,如今他病重在床,当然是需要有自己的女儿在身边照顾伺候的。”周景瑜道。
“是,王爷。”黎平知道,周景瑜是想用孝道,逼迫宋清歌回京,只留谢衍在那里,他们动手就更加的容易。
周景璃望着周景瑜上了马车,才拽着拳头恶狠狠的说,“竟然敢拒绝我?等谢衍一死,下一个死的,便是你!”
与他们两兄弟不同的是,十四皇子,周景瑞进宫,却是给谢衍求情的。
他一身蓝色衣袍,跪在地上,态度虔诚,语气恳求,“父皇,您息怒,儿臣认为镇安王一定不会做出这等丧尽天良的事情来。”
“十四很相信镇安王?”周尧禹端坐在龙椅上,闻言微微俯身,脸上的怒气仍旧未消减。
不过那怒气不是因为谣言,而是因为方才出宫的两人。
第六百五十七章 西晋皇帝之死
第六百五十七章 西晋皇帝之死
周景瑞抬头,望着周尧禹的怒颜,带着敬佩的表情,整理了一下自己心绪,才将心中的想法缓缓诉来。
“父皇,镇安王年纪轻轻,便征战沙场,为了保护我东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如此忠良的臣子,实在是古今难得。如今,定国候和镇安王皆是手握兵权,若是他们真是有不臣之心,兴许早就反了,最重要的是,依照他们的势力,何必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将消息散布得天下皆知,这对他们百害而无一利。”
周尧禹闻言,赞同的点点头,脸上的怒色消减了很多,连看着周景瑞的目光都柔和了许多,“十四长大了,看问题非常透彻,以后便跟着上朝,学着处理朝中的事物吧。”
周景瑞心里一喜,这惊喜来得太过于突然了一些,但是,他是沉得住气的人,只不过是才露出微微的喜意,连忙磕头谢恩,“多谢父皇。”
“平身,以后无事,多来宫里陪父皇说说话。”周尧禹望着周景瑞的神态,心里总会有一丝错觉,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谢衍小时候的影子。
但是,周景瑞的五官是和谢衍一点也不像的。
但是,那种感觉是为何而来?
周景瑞从宫里出来,看着满地的白雪,映射出的光亮,照耀得他心里一片光明。
他想起他故去的母妃说的话,让他刻意模仿谢衍的行事风格和神态,无论何时,只要在周尧禹面前,一定要帮着谢衍,说他的话,如此,方可讨得周尧禹的喜欢,甚至可保平安。
他母妃之死,若不是周尧禹看在他的神态像谢衍,怕是早就被冷落了。
他母妃交给他的方法,屡试不爽,从无失败,他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今日只不过是又拿着这个方法去应证一下,没想到就为自己挣得了一个入朝的机会。
漫漫光阴如细水,来日方才,他会不停的努力,不断往上爬,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最重要的是,为他的母妃报仇。
塞北雪厚,不易出行。
谢衍除了每日监督士兵操练,便是日日伴在宋清歌的身边,二人如胶似漆,羡煞旁人。
裴贞儿性子活泼,不愿意在屋子里待着,便经常带着那些女兵出去玩耍,她们在酒楼里吃东西的时候,才听到了这个传言,便立即跑回来告诉了谢衍和宋清歌。
此时,宋清歌和谢衍,就着一壶热茶,正在棋场上厮杀,闻言,皆是脸色一变。
但是,谢衍却又很镇定,只冷静的说了一句,“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清歌,现在该怎么办?”裴贞儿一脸的焦急,要知道,宋清歌和谢衍已经定了亲,谢衍若是真是犯下此滔天大罪,那宋清歌也必定受到牵连。
“贞儿,不用担心,你先带着人回去,不要听信谣言,安抚军中之人的情绪。现在,北秦随时可能会反扑,所以我们一定不能乱了自己阵脚。”宋清歌放下手中的棋子,淡然的说。
其实她心里是有些担心的,就算是她想夺了周家的天下,但是,此时却不是最好的时机。
“是,清歌,那我去了。”裴贞儿说完,便离开了。
“谢衍,别担心,有我呢。”宋清歌伸手握着谢衍的手,温声安慰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皇上相信我们,然后再查出谣言的来源,方可杜绝后患。”
“让丫头跟着我担惊受怕,苦了你。”谢衍温柔一笑,“但是,丫头不必担心,一切我自有对策。”说完,牵着宋清歌的手,快速回到营帐,奋笔疾书,写下奏折,将塞北的情况如实禀报,并愿意上交兵权,立即回京听后审查。
写完以后,立即快马加鞭,送往京城,而且还派出了精锐部队护送。
那散播谣言的人,定然会想到他会向天子呈情,所以一定会在路上拦下他的折子。
接着,又唤来谢十三,让他立刻吩咐人去查谣言的来源。
谣言漫天,终是传到了定国候的耳里。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一脸的愤怒,将自己关进了屋子里,酩酊大醉,嘴里一直嚷嚷着,“柔儿,我对不住你……”
等到酒醒,唤来了心腹谢刚,将所有的事情吩咐给他。
又过了几日,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宋清歌收到一个好消息,便是西晋的皇帝早前因为亲征,身受重伤,不治身亡。
“西晋皇帝在大年三十夜就驾崩的,为了防止内乱,如今依然封锁这消息。我们现在将这消息散布出去,兴许能盖住关于我们的谣传。”宋清歌将密信递给谢衍看。
早前,他们二人便商议过此事,要解东魏之危的一种方法,便是给各国更加麻烦,让他们自顾不暇,无机会与精力联合。
宋清歌派去的人,终于在大年三十夜得了机会,原本就重病的西晋皇帝,终于在龙床上归了西。
“丫头真是有远见之明,难不成当初你想出这瓦解联合之策的时候,便想着在此时来用?”谢衍笑着道。
“我若是能够预知未来,首先第一便是去杀了传谣言的人。”宋清歌愤然而冷冽的说。
“丫头不用担心,一切都会过去,趁着今夜元宵,街上热闹非凡,此时将这消息散布出去,一定散布得更快。”
宋清歌闻言,点头。
等到元宵节一过,西晋皇帝已经驾崩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天下,众人纷纷猜测,那西晋的皇帝死了这么久,为何要瞒着密布发丧?
西晋皇帝是有皇子的,但是,那皇子年幼,又有虎视眈眈的瑾王,那皇位,还不定落在谁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