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匿名心动(27)+番外

作者: 异客鸦狸 阅读记录

很顺利就联系上了田立,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很有魅力。陶千凛跟他视频,听到他的声音有种扑面而来的舒适。而且近看他的五官,发现他长得也很不错,线条柔和,没有侵略性,让人不由地产生信赖感。

艹……

心里又特么酸了。

田立说话倒是别具一格,疏离,还带点锋利。他道:“关于姜爱的心理状况——你并非她的亲属,在未征得她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很抱歉,我不能告知。”

猜到了。陶千凛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不聊她的病情,能说些别的吗?”

田立正在处理事情,在纸上写完一段字后,他抬头道:“田晗是不是告诉你姜爱主动参加的高考?”

“嗯。”

田立继续写字:“她也是主动联系的我,当时我在上海,她孤身一人去的。”

陶千凛登时抬眼,震惊地看着他。

“想象不到吧?”田立笑了一下:“她是我研习心理学以来,见过的最坚强的人。”

姜爱在极度抑郁的情况下,求医无果,又主动去上海找田立。明明不想活,却逼着自己活下去。

陶千凛感觉到左胸里那个正在跳动的东西,狠狠地疼了一下。

静默片刻后,田立忽然浅笑道:“有人说我眼睛长得像余文乐。”

“……”像个屁。

陶千凛勾唇,毫不客气地回应:“巧了,也有人说我像17岁的Nicholas Hoult。”

田立并没生气,反而加深了眼中笑意:“余文乐有部电影不错,叫《一念无明》,推荐你看看。”

陶千凛无意识地皱了皱眉,他好像听谁提过这部电影。

姜爱浑浑噩噩度过了几天,这段时间里,有时能听见门外有人在说话,有时候大脑又会自动屏蔽。手机设置的铃声,巧的是没有人打过电话,消息提醒都是短信和微信。

她打开微信,五十多条未读。最新的那条来自田晗,仅仅田晗就发了三十多条。

下一个是陶千凛。忘了什么时候通过的好友,她想了想,只记起是陶千凛送她回来的。

点进对话页面——只有四条未读。这四条是一首完整的英文歌。

……

Everything I need for nothing

I feel the tears in my eyes

Looking out, waiting for a chance

To break, let it out, you let it out

……

第22章

浏览完所有的未读消息,姜爱回复了几条相对紧急重要的。之后煮了一碗面,又去冲了个澡,洗完依旧是浑身无力,心情倒是轻松很多。

她把厨房的窗子打开通风,好几天没出门,乍见太阳不由地眯眼,抬手挡住。

像是迎接她去而复返似的,天气很好,云团悬高簇拥,从东往西被飞机画出一条长长的白线,沉淀在湛蓝色的天空。

不多时,阳台发出窸窸窣窣的动静,姜爱迟疑片刻走了过去,一开门,陶千凛就坐在门外。

他原本靠墙坐在楼梯扶手上,看见她出来,登时跳下站得笔直,俨然一副被教导主任抓迟到的乖学生模样。

“你今天没去学校?”

陶千凛没立刻答话,他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秒钟又快速挪开了:“国庆节休四天,明天去。”

姜爱顿时意识到他在看她的睡衣。其实没什么,她刚洗完澡,穿的细带睡裙,外面披了一件宽大的衬衫,何况她穿了内衣。

“哦,我都忘了。”她若无其事往房间里走,同时对陶千凛说,“进来吧。”

陶千凛嗯了嗯,随后关上门,坐到离她至少一米五的沙发位置。

姜爱烧热水准备泡茶,轻声道:“你坐这么远,给你倒茶很不方便。”

陶千凛一愣:“抱歉。”说着便坐近了一些。

姜爱微不可查地笑了笑:“为什么要道歉?”

为了什么而道歉?是为说真话刺激了她,还是为不方便她倒茶?或许都有吧,但都不重要了。

“你是怎么知道酒驾那件事的?”

她问的漫不经心,陶千凛却答得小心翼翼:“丝丝的妈妈是急诊室护士,那时候她值班。”

“噢,难怪。”水开了,姜爱倒掉了第一泡,第二泡的首杯先给了他,“茶叶是田晗托人从武夷山买的,口感还不错。”

“谢谢。”陶千凛伸手去拿,看样子是要喝,转瞬又放下了。

“嗯,少喝烫的,以防食管癌。”姜爱促狭地看了他一眼。

陶千凛登时垂眸,颇不自在地挠了挠耳后:“我查了‘癌症报告’,长期吃过烫的食物还会引发胃癌。”

只是随口一句戏谑的话,被他听进耳里,还记在心里,事后又去查资料。他似乎总是……总是把关于她的每一件小事,都严肃认真地对待。

姜爱瞥见他微微发红的耳根,忽然感觉到自己空了好久好久的心,在这一瞬间被温柔的暖流填满。

“这几天害你们着急了。”

“没事就好,都过去了。”杯子浅,茶水凉得快,陶千凛一口喝完了一杯,说:“……我给你发了消息,微信上。”

姜爱静静地注视着他:“嗯,我听了。”

陶千凛闻声抬起头。

姜爱蓦然一笑,笑得轻松愉悦:“有点跑调。”见他讪讪地扯了扯嘴角,她又道:“不过我很喜欢。”

“真的?”陶千凛有些目瞪口呆,似乎不敢相信,但眼中澄亮清澈,是藏不住的惊喜。

姜爱心头一软,轻轻地嗯了嗯道:“真的。”

次日姜爱离开了新屿。她要去采风,剩下的几天假期不够,加上票不好买,索性多请了几天。

采风是临时决定的,她在去机场的途中才告诉陶千凛,是她主动说的,不知为什么,就是想告诉他。

陶千凛几乎是秒回:去哪?

姜爱:南京,合肥,济南,沈阳,长春。

陶千凛:这么多地方?

姜爱:嗯,为纪录片做的。

陶千凛:哦。

陶千凛:你没去过南京?

姜爱:不一样,以前去景点,这次去的都是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陶千凛:嗯。第一站就是南京吗?

姜爱:不,第一站飞长春。

陶千凛:……从北往南走?

姜爱:算是吧。

陶千凛:???

姜爱低头笑了:本来打算从南到北走,想了想,又有点等不及感受东北的风土人情。

这一条之后,大约过了两分钟,陶千凛才问:你听到我说的那些了?

姜爱只回了一个字:嗯。

当时姜爱根本没力气爬到床上,关门之后她直接滑到地板上坐着。陶千凛讲的那些——他的父母,12月的北极村,油嘴滑舌的号子,他的童年以及他养了八年的狗……还有,他想喊她“姜爱”,而不是“小爱姐”,她都听见了。

飞机经停杭州,到长春已经天黑了。十月的长春晚上气温很低,姜爱下机时查了天气,才8摄氏度,刚下完雨,又湿又冷。幸好她准备充足,先转去洗手间换上了夹克外套和长筒袜。

高铁站离机场很近,坐高铁去长春站也只要十多分钟,进了市区住宿就方便多了。她在站南的一家宾馆住下,换了双深色的鞋,带上相机出门觅食。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也阻挡不了大家对食物的热情,不下雨了,烧烤摊纷纷出动。每个摊子前少说五、六人,付了钱的人手几支超大型烤肉串。姜爱拍好照片后,也买了两支,味道很重,浓浓的孜然味,一入口便挥之不去。

沿着一排的小吃店拍照,拍店员也拍食客,最后她进了一家卖麻辣烫的店——这边的人似乎格外嗜好这个。店内的食材、调料自选,按斤两计价。她随便加了几样荤素,挑选主食时不禁有些傻眼。

“这些都是的?”她指着在方形盆里冷水泡着的各种面条问老板。

老板笑呵呵道:“嗯呐!你指的那是冷面,往左是牛筋面和刀切面,完了切面旁边的是宽粉和细粉,这个更宽点儿的是荷叶粉,黄色的叫碴条,这是土豆粉和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