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归燕(403)
“此事,臣不敢妄论,皇上自会有明断。”秦槐远拱手行礼。
臣子们心里都在腹诽:皇上要是个聪明的,就不会出于依赖而问秦槐远这个问题,毕竟大家正在讨论的是秦槐远的女儿该不该当皇后的问题,皇上这么问,又要秦槐远如何回答?
尉迟燕闻言,也意识到自己问了个蠢问题。尴尬之余,他的心情也更糟糕了。
如果现在点头,那秦宜宁就不属于他了。
尉迟燕只能做最后的争取。
“天机子对秦家小姐的批算是否属实还未经考证,若说一个小女子就能保护国家安全,那要我们这些男人来做什么?要前线的将士们做什么?这根本是无稽之谈!”
“启禀皇上,发现如今该讨论的,不是天机子对秦家小姐的批算是否属实,而是百姓们已经对此深信不疑了啊!”一位老臣出班叩首道。
“愚民无知,尔等难道也无知?怎能人云亦云?”
清流文官便有人站出来道:“皇上,愚民无知,却能载舟,臣等也并非人云亦云,而是发现如今大燕需要一个这样的角色来安定民心。”
“臣附议!皇上初登大宝,若此番强行逆民意行事,怕会失民心啊!”
尉迟燕手握成拳:“怎么,朕娶个女子就会失去民心?”
“关键是如今外头传言正盛,不论传言的事是否是真的,老百姓却相信了!”
尉迟燕气的愤然起身,“姓逄的说的暂时歇战,可没有说只要朕不娶秦家小姐,他们就不会继续开战!”
“但是百姓们都认为,只要皇上不娶秦家小姐他们就能够安全!”
尉迟燕额头青筋暴起,幸而尚存一些理智,让他没有当场就骂出难听的来。
这就是他的臣民,如此愚昧,如此自私,如此荒唐!
原来登上这个位置,也不代表自由!仅仅“民愿”二字就能化做锁链狠狠的将他绑缚住!
“此事朕尚需考虑,散朝!”尉迟燕再无耐心,丢下一句就拂袖而去。
众臣面面相觑,最后也只得摇头叹息着各自散去。
秦槐远望着皇帝离去的方向,幽幽的叹了口气。
比起手段,皇上要比逄之曦差得多了。遇到事逄之曦能够迅速想出对策,并有能力快速执行,皇上却只会动怒,这样下去如何是对手?
秦槐远一想到自己辅佐的两任君王的性子,就觉得一阵无力。
罢了,罢了,就这样吧。
……
散朝后,尉迟燕冷着脸快步走向玉翠宫。
陆公公带着一众宫人和侍卫远远地缀行在后头,生怕走的近了被皇上的怒气波及。
此时的玉翠宫中,林淑妃,也就是新帝潜邸时的林侧妃,正在院中训导此番入宫的三位秀女。
说是秀女,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三位是都会中选的,且秦宜宁还是要做皇后的。
林淑妃爱慕尉迟燕多年,跟在他身边伺候了多年,尽心尽力的付出,哪里能说自己不求回报?
她早就听说新帝钟情于秦氏,而秦氏也算得上京都城名门闺秀中的风云人物,早就想来会一会了。
有人私下里传,皇上赶在秦氏刚进宫那日就来探望,将李氏和顾氏都给丢在了脑后,就只对这一位好。
林淑妃忍了两日,还是没忍住,今日恰好“路过”玉翠宫,就带着人进来看看。
李氏和顾氏正在院子散步说话,是以立即上来见了礼。
而那个据说要当皇后的秦氏,竟还在屋子里傲慢的躺着不肯出来,还要她等候了许久。
“本宫早知道秦家出美人,秦妹妹果真是出挑,也难怪皇上对你倾心。”
林淑妃二十出头的年纪,身段丰腴,语音妩媚,一身银红箭袖袄陪着玫瑰红石榴裙,披着鹅黄色的轻纱披帛,摇着一把团扇,一面说话,一面伸出戴着三寸金护甲的玉手来挑秦宜宁的下巴。
秦宜宁不适的蹙眉,但并未躲避,只端正跪着道:“娘娘貌美如花,臣女哪里敢当娘娘如此赞誉。”
“是啊。你不敢。”淑妃摇着扇子,嗤笑了一声,“你不敢担当赞誉,却敢躺在床上让本宫等着你出来拜见。”
秦宜宁叩头道:“娘娘息怒,臣女因在病中,今晨起就有些发热,身体不适,是以贪懒多睡了一会儿,听闻娘娘驾临就急忙起身了,不敢形容太过邋遢惊扰了娘娘,是以略作整理,这才迟了,还请娘娘恕臣女怠慢之罪。”
“嗯。妹妹的声音真是好听。你再多说几句,本宫听着你说话,倒像是听鸟儿叫似的。”
林淑妃团扇掩口而笑。
秦宜宁心里叹了口气,她这还没进宫呢,就是这样待遇,皇宫这种地方是人呆的吗?
“娘娘恕罪。”她此时只有认错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