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开荒记(56)
景蕖跟祭祀跟初级战士同级……以前景蕖都跟采集队分肉的,这次刚分到初级战士和祭祀。
祭祀撩起松垮垮的眼皮看他一眼,意思特别明显,景蕖便把自己跟祭祀排到一起,分到400个。
剩下狩猎队里54个身体强壮的男女,分到320个鸭蛋,采集队里的27个人,都分到280个。
大洞里的老人和孩子,每人都分到180个。
还剩下那么几十个零散的,数鸭蛋数到手抽筋的景蕖。实在不想再分,让他们做成煎蛋吃掉。
反正离旱季最热的时候还有那么久,栖息在湖泊里的嘎嘎兽会继续生蛋。
他们以后隔十天半个月,就能去摸次蛋,并不缺那么几个。
这次烧出来的陶缸数量不够,并不是每个洞里都有分到陶缸,要腌制咸鸭蛋,可能器皿还不够!
景蕖略微想想,干脆先把腊肉翻出来熏,腌腊肉的地方,正好用来腌咸鸭蛋。
等以后部落里陶缸多起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分完鸭蛋景蕖宣布,“明天咱们熏腊肉。”
吃饱喝足,背着自己的鸭蛋往洞里走,野跟着他回去,同样背着许多鸭蛋。
景蕖记挂着刚刚野帮他抢炒肉,想谢谢他,笑着喊野,“你的咸鸭蛋我帮你腌吧,我腌的好吃。”
第35章 皂角
熏腊肉需要场地, 至少不能在露天场地进行熏制,风吹日晒倒还是其次, 对腊肉影响不大。
主要是防止下雨的时候, 肉被雨水淋到。
本来嘛, 熏腊肉是要将腌制好的腊肉熏干,若是熏着熏着天上突然下雨, 被雨水淋成个落汤鸡。
不仅前功尽弃,还会影响腊肉的口感, 甚至会造成腐坏变质,肉倒是其次,主要是盐有些缺。
再说已经费劲吧啦的腌好的肉,若是在熏制过程中有损坏, 想想都觉得不划算。
在熏腊肉前, 景蕖原本准备搭建个棚子,专门用来熏制腊肉,按照他的计划, 这棚子不能太小。
毕竟是部落里公用的,大山部落虽小,却也有120+的人数, 若是真要把腌好的腊肉集中起来。
那肉恐怕有些多,别的不说, 单他救野后祭祀分给他的那千多斤白熊肉,就能占据很多的地方。
景蕖在部落里转几圈,想找个合适的地方, 搭建用来熏腊肉的棚子,结果没找到……
他们居住的地方是个山坳,就只有平时活动的地方比较合适,可真要把棚子搭建在广场上。
那部落里的人根本活动不开,最后只能放弃搭建棚子统一熏腊肉的想法,打算就在自己洞口熏。
像景蕖居住的山洞,在半山腰上,斜坡不算陡峭,可以在山体上略微下方,钉进去两根木柱。
在柱跟山体中间架上木板,倾斜着固定好,盖上茅草就能让雨水流出去,形成个小型茅草棚子。
在下面,或者直接钉成框架,或者给茅草棚钉上几排横梁拿来挂肉,再点上火,还是很不错的。
这样优点是占地面积小,随便搭建个小棚子,就能熏属于自己的肉,缺点是不好统一管理。
但跟两相对比起来,景蕖还是决定在自己洞口熏,他找野帮忙,很快就把棚子、挂肉杆搭起来。
把已经腌好的白熊肉挂上去试试,感觉很稳,没有摇摇欲坠的感觉,估摸挂两千斤重量没问题。
看来这种规模的棚子,足够自家用来熏腊肉,毕竟部落里分肉,没有谁能一次能分到2000斤肉。
以后腌肉、熏肉都是随腌随熏,等腌好的肉可以熏的时候,挂起来熏的就能取下来、不耽搁。
熏腊肉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原理就是利用暗火的烟和热气,把腌好的肉熏干、方便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有明火,如果火焰燃烧太旺烟气就不足,温度太高,容易把肉烤熟烤焦。
景蕖把部落里的人都叫到自己洞口,让他们仔细看搭建好用来挂肉熏制的棚子,不明白的问野。
自己则去准备熏肉用的东西,是某种类似柏树的树枝,四季常青、树叶很小,鱼叫它渣渣树。
这种树叶燃点略高,尤其是活的时候,根本点不燃,扔到火堆里会闷火、让火势降低,还有烟。
部落里的人都很讨厌它,不过因为渣渣树叶燃烧后的烟带清香味,鱼喜欢用它熏自己的洞。
点燃放在那就不必管,没有火焰出现,等晚上回来已经燃烧完,洞里飘满天然木头清香。
景蕖看到后就忍不住笑出声,这不就专门用来熏腊肉的么,有烟、不怕有火,简直不能更合适。
他原本想用木香花枝,因为木香花枝在燃烧的时候,那种清淡的草木味道很好闻,合适熏腊肉。
结果发现木香花杆哪怕是鲜活的,只要温度足够,燃烧起来那是噼里啪啦、火焰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