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橙(105)+番外
正如财经周刊多次点评所说的:从金融学或心理学,任何角度而言,他都是个商业嗅觉极其敏感的天才。
谁又能想到,这样的天才,当时却是在离婚的极度焦虑中,在距离前妻住的爱丁堡大学旧校区宿舍不过一个街区的单身公寓里,完成了这次商业生涯中不可忽视、载入人生履历的重要一笔?
——是的。
其实,完全背离舒沅的预想,他找到她的速度,远超她幼稚的想象。
试想以他的经济能力和社交广度,如果真的想要找到她,难道还不简单?
无非是列出Dr.古的人脉所及,一一排查比对,很快,他就联系上UCL的布莱恩教授,继续往下摸查,又排除了数所名校,“最危险也最安全”的爱丁堡大学随即成为了不二之选。
因此,与她记忆里的那段“惊险逃亡”不同,实际早在她入学的第一周,他就已经找到了她。
在人群中,他装作无意,而强忍复杂心情,远远看向她。
大概是因为语言上还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
那时舒沅经常呆在爱大图书馆外的大草坪,试图融入大家的课余活动来提高口语——那曾是她在港大的时候努力了千百万次也不敢迈出那一步,当时蒋成就说过,“如果你不想就别做”,反正他会不就够了?所以她只是笑笑,就选择放弃。
但那一天,舒沅却竟鼓足所有勇气,他眼瞧着她深呼吸又深呼吸,最后提起熟悉的笑脸,参与到小组读书会中去。
在那里,她收获了来到爱丁堡的第一个朋友,同样来自中国的林柿。
就像突然的离婚那样,她突然的改变也出乎蒋成的预料。
于是到后来,她越是在读书会上结结巴巴却大方开朗地介绍自己,他的心里越是怒火沸腾,无处宣泄。
他甚至试图从她脸上找出哪怕一丝背弃家庭、放弃那个孩子的后悔和踌躇,但是一点也没有。
她的脸上只有交到新朋友的快乐,那种受宠若惊,或者说恍然大悟,“原来交朋友是这样的”、“原来同学是这样相处”的表情,他轻易就能读懂。
说一点心疼也没有是不可能的,但他还是不能理解她的选择。
难道爱他和“找到自己”之间有不可弥合的矛盾吗?他从没说过不愿意让她独立,让她完整自己的人生,只是她从来不主动提起,他也就以为不重要罢了。
他不是她,怎么可能什么都不说就心有灵犀?
一边郁闷着,他还是继续观察着她。
看她就像什么都好奇的小孩似的,之后频频出没于社团的迎新会,参加了很多社团,譬如戏剧社,譬如合唱社,甚至“恐怖小说爱好者”社,然后吓得抹着眼泪和同学一起跑出门尖叫,两个人蹦蹦跳跳,最后四目相对,捧腹大笑。
也看她红着脸第一次出演话剧,出乎意料完成的很好,谢幕时毫无芥蒂和所有人拥抱,在合照时扬起灿烂笑脸。
——那全是他已经很多年都没看到的表情,却在异国他乡,轻易分享给了他人。
凭什么啊。
凭什么他傻子一样亦步亦趋,她却能和别人相处的这么开心?
原本是想要看看她“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结果作为观众的某人,看得更一口气上不来。
一气之下。
他回头就在离婚案里直接要求冻结她名下所有自己有关副卡,也要求律师严格进行财产分割公诉。
原话是:“一分钱也不给——除非她主动提出跟我面谈。”
然而原本预料的局面却根本没来。
相反,律师很快给来答复:她一分钱也不要,只求快速结束这场婚姻。
“那就让她净身出户!”
“是,老……”
“还真能净身出户?你疯了吧!没钱她怎么过?”
“不是,老板……”
律师为难:“主要是太太……不是,舒小姐那边,也是一样的诉求,她不要求财产。”
“……那就让她该怎么样怎么样,细节问方忍去,别来烦我!”
律师连连应是,灰溜溜挂了电话。
他很少在外人面前发这么大的脾气,那天卻实在忍不住咬牙切齿,气得差点摔了手机——但不知想起什么,动作却又顿住,只是气呼呼地闷坐一夜。
那一晚,他甚至也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要直接去找她问清楚:这么绝情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因为他曾经写过的狗屁日记?
行,那他道歉还不行?
还是因为他从前不喜欢她,那现在喜欢了不就好了吗?
他甚至都已经想好,哪怕是因为她不喜欢天方,讨厌他的公事公办,他也可以破例一次,用手段把叶家挤出董事局,甚至直接把天方的股份当礼物送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