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76)
这也使得下学后到用宵食还有一段时间,婧不想浪费。
稷闻言也没法说什么,回了自己的书房,翻出简牍继续学习。婧入学比他晚,每天还大部分时间都在鼓捣草木与动物骨骼,成绩不仅没落下过,还始终名列前茅,他没有婧的天赋,为了保持第一名,只能私底下拼命努力。
他可是日后要继承国君之位的少君,若不是最优秀的,要如何服众?
稷努力学习时婧也成功将一只牛首的颅骨给锯开了,带上兔皮缝成的手套婧小心翼翼的将牛脑取了出来细细的观察,还寻了木牍将牛脑的外形细细的绘了牍上。
为了绘得足够好,婧让身边的寺人寻了一名画匠,专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跟着画匠学习绘画,因为许诺匠人脱了匠籍、一座大宅以及良田三十亩,匠人教婧可谓倾囊相授。
一个十二分的用心教,一个十二分的用心学,师徒相处融洽,画匠甚至还根据婧的需求对她学的画技方向进行了针对性的创新。
婧学得很好,牛脑画得栩栩如生,连牛脑上的每一条褶皱都给绘了出来。
绘完后牛脑也没浪费,让人拿下去做菜,明天早上吃脑花。
☆、第三十七章思维
严冬终于过去,兆仍旧很忙。
葛天国的支柱产业是纺织业,农耕乃国之根本,这是公认的真理,这样的情况下葛天侯的支柱不是农耕而是纺织业本身就证明了一件事:葛天国的土地不太适合发展农耕。
千百年来葛天国境内的稍微平坦点的地都被开垦成了农田,剩下的土地实在是没法开垦成耕地。
理论上这样的地方人口会很稀少,而人口稀少,资源虽匮乏却也是够用的。
现实是葛天国是冀东诸国中人口最稠密的国家。
原因便在于纺织业。
约莫四五千年前,一个叫重华的人族奉炎帝之命带着一部分人向东发展,来到了如今葛天国所在地方。本来想农耕种植的,但被本地过于层峦叠翠的地形给打败了,重华无奈,换了个思路,虽然种不了地,但山上有很多的葛藤,带着族民采割葛藤抽取纤维纺织布匹。
人不能不吃饭,但也不能不穿衣服。
自己没法种地,没关系,用葛布和种地的人换粮食吃,皆大欢喜。
这个史书记载因为生有重瞳而被称为重华的人正是葛天国有明确谱系的最早的祖先,青帝时重华的子孙被封为侯,建立了葛天方国。至于更早之前的祖先,史书明确记载重华是个平民,鬼知道祖先哪位。
最早的时候葛天氏只是采割野生的葛天,不过后来随着繁衍,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粮食,要获得更多的粮食就得织更多的布,需要更多的葛藤,野生葛藤不够,葛天氏干脆自己种植。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培育改良,最终改良出了葛天藤,同样的一根藤,葛天藤能抽出的丝是最多的。
靠着纺织业,葛天国拥有冀东诸国最稠密的人口与大量的财富,以及....经常被勒索。
粮食严重依赖进口,卖家可以选择不卖或卖给别人,反正不会亏,但买家却是必须买,最终造成的结果便是卖家动不动就涨价,经常随心所欲的涨。
葛天国自然也没兴趣当冤大头,反正种粮食的国家又不止你一家,我换一家买便是,这个思路也没毛病,但后来卖家们学会了联手,大家一起涨价。
“粮价又涨了。”兆看着奏章叹道。“这是真将孤当成冤大头了。”
没得到任何反馈,兆看向开春后被自己要求每旬都要抽一天来听政的两个孩子。
稷正在思考什么,婧则拿着一块犊版在奋笔疾画着不知道什么动物的脑子。
兆问:“你们怎么看?”
稷道:“它们太过分了,孩儿觉得应该攻打它们,灭其国,并其土,役其民为我们耕作,一劳永逸。”
兆对稷侧目,这也正是他与井雉的想法,井雉已经在准备攻打邻居们了。
一直被人勒索敲诈也不是个事,虽然每年涨价幅度不高,但年年涨价,涨到最后也受不了,不如吞并那些农耕国家,增加葛天国的耕地面积。
粮食能自给自足了自然就不需要接受敲诈了。
“阿子与我和梓潼想到一块去了。”兆赞许的对儿子道。
稷闻言不由得露出了丝丝喜悦。
兆看向还在奋笔疾画的女儿,抓起一块糕饼扔了过去,正在画画的婧下意识抬起爪子接住糕饼塞进嘴里,糕饼进嘴看到兆脸色不是很好,遂问:“阿父,谁气到你了?脸色好难看。”
兆道:“此事你怎么看?”
什么?
婧回以懵然的表情,你刚才说什么了?
稷提醒道:“粮食又涨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