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崽登基了(340)+番外
没人作妖,时间就过得格外快,转眼入冬进了腊月里。
腊八那天崔航叫人送信过来喊崔书宁两姐弟回去过节,崔书宁就带着沈砚去了。
崔家各房都受了他俩的教训,如今虽然都不怎么亲近她,但态度疏离之外又是有些客气的。
崔书宁对他们的要求不高,这样她既没有亲情压力又轻松。
崔航明显是对沈砚的忌惮更多一些,席间几次暗中偷偷打量他。
沈砚察觉到了,却佯装不察。
因为只是家宴,没有分席,一大家子围着同一张桌子坐的,沈砚就坐在崔书宁旁边。
他似乎对这个崔家没多少好感甚至抵触,席间胃口不大好的样子,一共也没吃几口,干坐着无聊就干脆给崔书宁夹菜了。
崔书宁是吃的挺好的。
崔航瞧着他姐弟俩的互动半晌,不禁感慨着笑道:“砚哥儿瞧着要比前几个月又长高了些。”
沈砚低垂着眼眸没理会。
崔书宁却偏头看了他一眼,点头:“他现在个头儿窜得快,是长个子了。”
崔航看出了沈砚的冷淡,就识趣的没再把话题往他身上引,又对崔书宁道:“中秋那会儿本来就想喊你们回来过节的,正赶上多事之秋,那个节大家都没好好过。这不都腊月里了吗,年货我叫你三婶多准备些,到时候你们都回来过年吧。除夕祭祖守岁什么的,省得来回跑了。”
沈砚闻言就微微皱了眉头。
崔氏宁却是面色如常拒了他的提议:“哦。今天回来我也正好和叔伯们说这事儿……我跟崔书砚不准备在京城过年了,年节时候我父母的灵位得拜托家里帮忙祭扫了。”
满桌子的崔家人互相看看,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崔书宁道:“叔伯们也知道我之前变卖了手上大部分的产业,这京城之地流言蜚语又多,经年不散的,其实我早有打算是去别处置办一些产业,如果有合适的地方就迁过去的,但是因为我之前一直身体不好就一直没能成行。正好要过年了,家里往来的客人也多,我在家难免要被人指点议论的,你们面上无光我也不自在。所以我打算这就出京去走走。”
她把话说得还算委婉客气,实际上也仅是告知崔家人她的决定,而不是来商量的。
崔家人横竖除了崔航,其他人对她也都巴不得敬而远之,几个堂兄弟姐妹倒是想说话,却没有话语权,而崔航有分寸,察觉了她的态度就也没有口头挽留。
吃完饭崔书宁就带着沈砚回去了。
出门之前崔书宁伸手去婢女手里接她的斗篷,却被沈砚拿了,帮她披在肩上,然后他才拿过自己的衣服也穿上。
崔书宁不是说笑的,回去准备了几天,把路上可能需要的东西都尽量准备齐了,交代好家里的人好生看管门户,月中左右就带着沈砚出京了。
因为大冬天里,又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越往北走越不好走,所以她选择了先南下。
走了两日,这天傍晚天空飘了点儿清雪,正好路过一处驿站沈砚就让车队直接投宿安顿了下来。
崔书宁先上楼去回了房间里,站在二楼的窗口看楼下欧阳简他们安顿车马行李,就看到下面的官道上一行五六个人穿着铠甲大裘打马北上而来。
临近傍晚,他们看到驿站却没有半点要歇下来的意思,看样子是很赶时间。
崔书宁不过随便一看,却忽而觉得领头那人颇有几分眼熟。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第151章 师兄师妹
崔书宁的记忆力尚可,她自从接手了这个身体之后,但凡接触过的人稍微是觉得有点价值的都会尽量注意一些。
但是她现在却完全不记得是哪一位,这么—想就应该是崔氏以前认识的人了。
她虽然继承了对方的记忆,但是对于脑海里—些年代久远的面孔,确实更容易淡忘,而轮廓模糊。
那男人长相英挺,气质硬朗。
应该是投身行伍的缘故,露在外面的皮肤晒得比较黑,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古铜色。
他表情严肃,紧紧的抿着唇,两道浓而黑的眉毛也有意朝眉心聚拢。
跟在身后的随从边打马追赶他的速度边是喊他:“将军,赶上年节在即,越是靠近京城,驿站和客栈就越容易满客,咱们不歇吗?这天又阴了,如果雪势大的话半夜被堵在荒郊野外怕是要吃苦头。”
男人只顾着扬鞭打马,半点不露迟疑:“没事,我观察过云层和风向了,这雪下不大。本来递送回京的折子就写了我们中下旬到,我跟老四说好了十八在京城驿馆会和,先赶过去吧。兄弟们都辛苦些,回头到了京城你们再歇。”
—行人说着话,只专注于赶路,目不斜视,很快就绝尘而去。